•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中外专家上海聚焦航空争议的多元化解决
  • 中外专家上海聚焦航空争议的多元化解决

    时间:2017-05-25 23:24:13  来源:中新网上海  作者:

      中新网上海新闻5月25日电(记者陈静)2017上海国际航空法律论坛25日举行,国内外近百名航空法律专家、学者、律师以及航空实务部门工作人员共聚一堂,就航空争议的多元化解决展开充分探讨与交流。
    此次论坛由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航空法与空间法国际研究中心(IIASL)、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共同主办。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教授表示,论坛将更加有效地搭建航空法律发展研究平台,促进多种渠道的专业力量协同创新。
    本次论坛以“航空争议的多元化解决”为主题,通过“航空争议的诉讼解决”、“国际航空仲裁机制的完善”、“航空争议的诉讼外解决”三个议题的嘉宾发言和自由讨论,深入解读国内外航空争议,探索实务中涉及航空产业各节点的最佳争议解决方式。上海市贸促会会长、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主任杨建荣表示,本届论坛为中外航空业界及法律共同体搭建起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有益平台。
    杨建荣表示,中国航空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更具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两小时航程覆盖东亚多数经济中心城市,是连接欧美澳的门户枢纽。上海已在2016年成为继伦敦、纽约、东京、亚特兰大之后,全球第五个年航空客运量过亿人次的城市,浦东国际机场年货运量已连续第九年位列全球第三。
    杨建荣表示,上海航空产业链完整,航空市场要素齐备,航空运输产业持续发展,航空研发制造中心初具规模,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初见成效,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他指出,随着全球航空产业快速发展,航空领域的纠纷日益增多。仲裁以其程序的灵活性、保密性、自治性、专业性和境外可执行性等特点在航空争议解决中具有明显优势,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据介绍,目前,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已受理航空争议案件多起,涉及航空企业股权争议和航空租赁争议。
    论坛期间,在“航空争议的诉讼解决”单元,华东政法大学校友、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汤黎明法官,梳理了该院近五年来所审理的航空运输合同纠纷的特点,并指出其中占比最多的航空争议为航班延误和退票纠纷,汤黎明同时分享了中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对。
    在“国际航空仲裁机制的完善”单元,荷兰莱顿大学航空法与空间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Pablo Mendes de Leon 教授从国际公法的视野出发,介绍了近年来欧美国家间涉及到民用航空公法领域的国际仲裁案例。这位学者指出,过去,中国较倾向于以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而现在开始,则越发重视仲裁。他认为,这是顺应全球化的积极转变。
    在“航空争议的诉讼外解决”话题讨论中,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高级法律官员黄解放提出,在走向航空强国的过程中,中国要深入研究并吃透国际规则,积极应对国际诉讼,提高应诉自信和实力。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伊尔福夫郡商事仲裁院主席Alin C.Pop 结合中国的“和气生财,在商言商”的观念,谈到了很多国家不愿意接受国际争端解决机构的管辖、缺乏航空争议裁判经验的现状,认为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国际航空争议更有优势。
    作为中国航空产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上海的民用航空产业要素高度密集。国际上第一家,也是现目前唯一一家专业的航空仲裁机构――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SIACA)于2014年在上海设立。上海市长宁区区长顾洪辉当日透露,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即将移师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