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国际要闻 > 开拓与机遇:中国工经联携手中国企业走进俄罗斯和以色列
  • 开拓与机遇:中国工经联携手中国企业走进俄罗斯和以色列

    时间:2019-07-27  来源:环球网  作者:秦璐敏

    【环球网综合报道】应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全球制造业与工业化峰会组委会、全俄工商业联合会邀请,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简称中国工经联)组织高级别商务代表团于2019年7月9日12日期间访问俄罗斯,参加于叶卡捷琳堡举行的第二届全球制造业与工业化峰会(简称GMIS峰会),及于同期举行的俄罗斯国家创新工业展览会INNOPROM,随后飞赴莫斯科参加由中国工经联与全俄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俄经贸对话会”。

    代表团参观俄罗斯国家创新工业展览会

    INNOPROM创新展是俄罗斯及独联体地区最大的工业展览会,创办于2010年,由俄罗斯工贸部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政府联合主办,每年一届,举办地点位于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叶卡捷琳堡。2019创新展迎来来自20余国具备领先技术优势的制造业企业参与,设有金属制造、工业自动化、增材制造、机械工程、零件加工与电力工程技术五大主题展区,参访者达数万。

    7月11日下午,代表团根据行业属性分两组集体在讲解员带领下重点参观了INNOPROM创新展的十几家企业及最新产品,其中大多为俄罗斯先进制造业翘楚,参展企业所展示的俄罗斯在工业4.0背景下的发展实力与成果赢得了代表团团员的普遍肯定。此外,赴叶卡参加GMIS峰会的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李勇在参观INNOPROM展览时也对俄罗斯在先进制造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赞赏。

    近年来,俄罗斯虽然在互联网、通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落后于中国,但仍具备雄厚的工业发展人才与技术基础,基础研究实力不容小觑。调查显示,俄罗斯拥有近3000项先进的工艺技术与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在军工国防领域的特种设备制造上仍拥有巨大技术优势。俄罗斯科学院在微电子和毫微电子、电光绘图新工艺、高温超导、化学、天体物理、超级计算机、分子生物学、气象等领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核激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俄罗斯在机械和仪表制造、林业、电工和电子技术、信息和自动化控制系统、非传统能源再利用、医疗设备、生态和环保、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可见,在21世纪的技术角逐中,俄罗斯仍是颇具实力的合作伙伴。

    峰会结束后,代表团飞赴莫斯科出席“中俄经贸对话会”。会议由全俄工商业联合会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主办,活动得到俄罗斯工商界的积极响应,俄方报名参会人数超过200名。全俄工商业联合会联席主席谢尔盖·那多罗斯列夫、执行委员会主席诺娜女士以及俄罗斯和亚洲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主席维塔利出席论坛并致辞。他们在致辞中主要谈及了两会交往合作的历史、中俄两国深入合作的广阔前景等,勾勒出两会及两国合作共赢的美好蓝图。

    熊梦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代表中方发表开幕致辞。他表示,两会自2015年5月20日亚信峰会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确立合作关系以来,全俄工商业联合会对于中国工经联的国际合作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作为创始成员加入由中国工经联发起的“一带一路”工商协会联盟(BRICA),并积极参与联盟框架下举行的多场多边国际会议,此次在莫斯科举行的“中俄经贸对话会”是两会在携手共促中俄双边经贸与技术合作领域迈出的更紧密而扎实的一步,并将在未来延续中俄之间的项目对接合作。随后,参会企业分为“冶金与机械”和“技术与投资”两个小组进行分组会议,具体对接合作需求。俄方参会代表发言踊跃,表达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对话会期间,谢尔盖·那多罗斯列夫主席单独会见了熊梦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董骧、湖南金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欧阳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执行秘书长陈建国、昆明美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梅等,就业务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代表团在“中俄经贸对话会”上合影留念

    从此次代表团访俄活动及前期筹备过程可见,中俄之间经贸合作机遇与潜力巨大,领域广泛,但双边交流的平台与渠道仍较匮乏。由于俄罗斯英语普及率较低,对于不以俄罗斯为主营市场的商务开拓交流的便利性和畅通度仍有待改善。除出访活动与对话会之外,亟待建立双边经贸长效对接机制,来务实对接双方潜在合作需求。

    应以色列商会联合会邀请,中国工经联组织中国工业企业及行业协会共36人代表团于2019年7月12-16日期间访问以色列。在以期间,代表团走进以色列先进制造业企业伊斯卡公司并考察以色列创新促进平台“以色列国家创新中心”,深入了解了以“创新国度”闻名的以色列。

    代表团聆听以色列国家创新中心介绍

    7月14日下午,代表团拜访以色列国家创新中心(以下简称“SNC”)举行座谈。该中心战略行业发展部主管亚里夫•罗滕(Yariv Lotan)向代表团介绍了SNC和以色列创新生态系统。在谈及以色列创新生态时,亚里夫•罗滕指出,以色列870万人口中,就业人口为400万左右(47%),而从事高科技的人数仅为30万,占就业人数的7.5%。但就是这30万人,让以色列在全世界被称为“创新国度”,成为全球初创企业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500人就促生一个初创企业,初创企业数量高近7000家。以色列的创新优势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农业科技、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医疗、移动通信、金融科技、水资源和能源等领域。

    亚里夫•罗滕同时也强调,以色列虽然以“创新国度”闻名,但并非每一次的创新都是成功的,他们拥有允许尝试、包容失败的心态,也接受失败带来的后果。在整个创新要素里面,以色列区别其他国家的重要一点就是许多创业者原来都是在以色列国防军中服役过的,他们具备创业者的各类特质,也体验过最新的科技及其带来的便利。最后,他指出,成功的创新生态系统不仅仅需要人才、资金、经验、环境等各类创新要素,还需要有具有公信力的机制和平台,将各类要素和资源整合起来、将供需双方的需求有效对接,将不同行业间技术和资源的相互融合与交流互鉴在统一的平台上展现出来。作为成立之初就是一家不属于任何政府组织或机构的非营利性独立组织的SNC,成为了建立这一机制与平台的最佳机构。

    7月15日,“中以创新合作论坛”在以色列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举行,来自中以两国的近150名企业家参会。论坛由中国工经联和以色列商会联合会联合主办,以色列国家创新署、以色列制造商协会、以色列亚洲商会等协办。中国工经联熊梦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率团出席论坛并发表开幕致辞。以色列商会联合会阿米尔•沙尼(Amir Shani)副会长,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经商参赞张幸福,以色列前驻华大使、以色列亚洲商会会长马腾(Matan Vilnai)出席论坛并讲话。以色列前外交官、以色列SHENG-BDO公司执行总监、以色列-中国商会副会长马奕良(Ilan Maor)围绕以色列高科技和创新经济做专题演讲。

    熊梦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和阿米尔•沙尼副会长合影

    以色列商会联合会阿米尔•沙尼副会长在致欢迎词时表示,以中关系已成为以色列与外国建立积极友好双边关系的典范,两国贸易额已从27年建交前的5000万美元跃升240倍到2018年的120亿美元。如今,以色列几乎每天都会接待来自中国的商务代表团,寻求投资或者技术合作。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和复星集团的两起成功收购案例也为中国在以投资收购开辟了道路。他相信,在以色列商会联合会与中国工经联的携手努力下,中以双边经贸合作将更上一层楼。

    熊梦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致辞

    熊梦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开幕致辞中提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各类市场主体需深入审视既有发展模式,打破旧的发展模式与理念束缚,推动科技、产业、产品、业态与管理等全方面的创新,全面推进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体系,形成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以真正实现效率与公平兼济,且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而这场全面持久且深入的创新变革势必为中以合作开辟广阔的新天地。他希望以本次论坛交流为契机与基础,搭建中以两国长期的深度合作平台推动两国企业家之间务实的科技合作、项目对接、投资并购,实现以色列技术与中国市场优势的对接,以色列创新动能与中国工业和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对接,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经商参赞张幸福致辞

    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经商参赞张幸福在致辞中回顾了中以两国经贸合作及投资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在以色列承建了多个重大项目,为以色列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色列是著名的创新国度,在创新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高质量的教育到成熟的科技转化平台建设,再到创新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中以两国在创新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他期待以色列企业家们以更大的魄力参与中国的建设发展并从中受益,互学互鉴,加强合作,把中以全面创新型伙伴关系推向更高水平。

    致辞与专题演讲后,代表团企业家依次就各自企业与产品做简要介绍并提出了对以合作具体需求。以方参会企业在会后的自由交流环节就自身创新技术与项目与目标中方企业进行了现场对接,涉及建筑、风电、医疗、清洁技术、智能视频识别系统、投资等诸多领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