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 图文:保险公司试水高端养老社区
  • 图文:保险公司试水高端养老社区

    时间:2016-07-21 09:48:00  来源:  作者: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泰康之家楚园”展示的会客厅简洁大气 通讯员王俊摄

    楚天都市报记者徐蔚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子女供养照料为主的“中国式养老”模式难以满足需求。看准养老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探索新模式,将买保险与入住高端养老院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与普通养老院不同,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社区是集养生、养老、康复疗养、医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高端服务产业平台。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寿险企业择地开发,进军养老产业。

    凭保单可住高端养老社区

    日前,一家高端养老医养社区“泰康之家楚园”落户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核心区,社区三面临湖,呈半岛型延伸至湖中。据了解,该养老社区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可提供2000户养老单元,全面辐射华中、长三角等地区,预计2018年完全建成。

    记者在楚园的体验馆看到,不同于传统养老院,这里软硬件条件非常优越。套间内,家具、电器、24小时呼叫系统等一应俱全。社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专业护理、医疗问诊、康体娱乐等。居民入住后,由责任医师牵头健康管理,联动护士、社工、生活管家、康复师、营养师等,满足居民个性化医疗需求,提供24小时私人医生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入住该养老社区的条件是需要缴纳200万元“入门费”,可分期十年缴纳,相当于购买一份保险。此外,根据居室大小不同,每人每月得缴纳一定费用。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武汉业务发展中心总经理纪琼骁介绍,他们提供的不仅是服务,希望能改变传统养老观念,让老人优雅而有尊严地生活着。

    多家保险公司争抢市场

    其实,投身养老地产的保险公司远不止泰康人寿一家。合众、新华、国寿等保险公司也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在武汉、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筹建养老社区。

    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介绍,“北京泰康之家燕园社区已投入使用,入住率和反响都不错,本月18日,位于上海的泰康之家申园也迎来了第一批住户。”他表示,未来5年至8年,泰康人寿将在全国投资1000亿元,建设15个至20个养老社区,先期构建拥有超过5万客户的连锁养老网络,长期将达到20万客户规模。

    和泰康人寿的策略一样,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也采用了与保险产品挂钩的地产投资模式。目前,中国人寿拟在国内六大城市建养老院,目前河北廊坊、厦门海沧已确定为建设点,其他四城待定。新华保险也将养老地产作为重要战略,目前已在西安、武汉、合肥等城市建立健康管理中心,与养老社区挂钩的新型养老保险产品正处于申报过程中。

    此外,合众人寿在武汉打造的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一期工程,已在武汉市蔡甸区建成,社区分为定位于55岁至70岁活跃老人社区和70岁以上的持续退休社区两部分,目前可提供共4000张床位。

    新型养老模式有待市场检验

    尽管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应俱全的生活设施及“软件”服务,但目前各保险机构推出的养老社区主要是针对中高端人群,其较高的定位和门槛仍让一部分普通百姓望而却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高档养老项目有的才开建,有的则还是一张图纸,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养老市场蛋糕巨大,但保险公司能否成功运作,还是未知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胡宏兵认为,目前,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虽然国内的高档养老地产运营模式尚在摸索之中,但从长远来看,随着老百姓(603883,股吧)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的改变,会越来越接受这种高端医疗养老社区。“我去年去燕园考察过,入住率很高,甚至供不应求,证明这种模式还是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武汉的楚园如果投入使用,只要价格合适,应该也不需要太担心客源。”

    此外,胡宏兵认为,养老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难度系数大,一个成熟养老社区需6年至8年方可收支平衡。但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特别是寿险公司,保险周期很长,手握的保费资金足够,所以稳健持续的发展问题不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