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新闻 > 最难的一年:一个VC的视角
  • 最难的一年:一个VC的视角

    时间:2019-02-16  来源:创业邦公众号  作者:

    投资,VC,理财

    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

    作者:王求乐

    来源:(ID:ichuangyebang)

    2018 年,注定是艰难的一年,感觉自己老了不少。

    从事投资十余载,这次最萧条。

    中国创投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局。令我们VC受尽折磨的,是募资,这是一年来同行们公开场合避而不谈、却无时不刻备受煎熬的大难题!

    不知多少创投机构,账上还有可投的人民币资金。以我目光所及,从年头到年尾,大部分VC机构都在忙募资。

    2018 年最后一天,我在朋友圈打了个趣:“各位投资人回顾一下, 2018 年如果全年休假,和忙碌一年,有无区别?”

    伴随《资管新规》的实施,中国创投业的基金募集,出现断崖式下跌,前三个季度募资总额减半。到了下半年,A股IPO也近乎停滞。人民币基金的募与退,均受到严峻考验。接踵而至的坏消息,不断打击LP(有限合伙人,即基金投资者)的信心。

    这一年,募资难,注册难,项目贵,退出难。各种难!

    创投行业,究竟怎么了?

    这只不过是历史的重演

    这并非中国本土创投第一次面临危机。国内创投们几生几灭。

    中国创投行业始于 1985 年。是年,中创公司,全称“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由国务院批准成立。各地政府竞相效仿,设立地方性创投机构。但当时的市场环境,困难重重。各机构为了生存,纷纷偏离主营业务,转投地产、股市乃至信贷业务。

    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1998 年,中国创投鼻祖中创公司几经挣扎,黯然清盘。各地创投机构,随之接连倒闭。中国第一拨创投,就此终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998 年 3 月,成思危先生提交《政协一号提案》,这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点燃了创业板的希望之火。一时间,大量创投机构应运而生。催熟的市场,没有好果子。

    此时,绝大多数创业板拟上市企业,皆无核心技术、产品和业务,其中不少是为了赶场IPO,临时拼凑包装而成。天有不测风云。 2000 年互联网神话幻灭,美股暴跌,尚处胎中的创业板受到重重一击。 2001 年底,高层决定搁置中国创业板,另择机缘。

    创业板这次夭折,几乎将新生的本土创投机构一网打尽!绝大多数机构相继撤出市场,只有达晨、深创投等少数几家拓荒者,还在坚守。《中国创投简史》写道,达晨此后三年过得非常艰辛,缺人,缺钱,缺退出,到 2005 年时公司只剩不到五个人,经历了最灰暗的时刻。

    天无绝人之路, 2004 年起,中国资本市场陆续突破。开启中小板,实现全流通,到 2009 年创业板开板,中国本土创投终于迎来了春天,其投资的大量公司不断上市。本土创投机构雨后春笋般诞生,Pre-IPO投资套利成为时髦的新玩法,以至于有了“全民PE”的戏谑。

    幸福总是很短暂。 其后又接连发生了两次市场动荡。

    创业板开板之后,A股一路下跌了 3 年。 2012 年,证监会暂停IPO。相当一批Pre-IPO类型的投资机构,由于退出遇阻,逐渐募资困难,淡出了市场。

    沉寂近两年之后, 2014 年初,A股IPO重启,创业板扩容,中国股市掀起新高潮。孰料 2015 年市场急下,一泻千里,八成股票跌幅超过三分之一,沪市下挫 1500 点, 酿成“股灾”。虽然其后A股略有恢复,创投行业仍在跳跃前进,但更大的危机,此时正在酝酿中。

    2015 年的股灾,不过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次总演习。

    垂死的生命线

    风投这玩意儿,募资定胜负。

    投资老鸟们,从不畏惧投项目、管项目。单飞VC第一难,难就难在募资上。

    2018 年,受到宏观经济的冲击,股市从头跌到尾,沪指全年跌幅25%,将 2015 股灾后两年辛辛苦苦累积的市场信心,瞬间击碎。股市冷得让人无法呼吸。

    市场压力下,IPO审核也趋缓、趋严了, 2018 年A股IPO数量仅为 2017 年的四分之一,创投机构境内退出极为惨淡。

    逆势中,几个勇者在境外上市。小米、美团带领中国企业,掀起境外退出的小高潮。最戏剧化的一幕,高峰期有 8 家企业在港交所同日上市,只能两家共敲一面锣。然而,上市后公司股价表现却差强人意,包括小米、美团在内,八成赴港上市的新经济企业破发。一二级市场估值,几同倒挂。

    每一次市场动荡,都会引起基金募集难度陡然升高。

    2018 年市场的危机,比以往历次都严重。

    其波及面之广,重创机构数量之多,前所未有。整整一年,创投机构都被募资难题折磨着。缺钱,是所有人的噩梦。大部分机构,都在挣扎。半数以上创投机构,基金募集都处在停滞、半停滞状态。

    中国VC/PE的泡沫,再度破灭。

    外因内原

    相比宏观经济和股市动荡,毋庸置疑,央行等四部门 2018 年 4 月联合发布的《资管新规》,是本次募资突然变难的导火索。

    人民币创投基金的募集,很大一部分通过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来实现。《资管新规》原本旨在去除杠杆,防控金融风险。其在消灭过度杠杆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卡住了中国创投业的募资渠道。

    雪上加霜的是,创投税收这把剑,又悬在VC头上数月之久,直至国务院出面澄清才得以化解。在VC们昼夜难安的日子里,税负提高的传闻,也影响了出资人的积极性。

    人民币LP群体尚不成熟

    中国LP群体不成熟,是募资难的一大内因。

    美国创投界的资金,90%以上来源于机构投资人,其中基金会、养老基金、大学捐赠计划、母基金四类机构贡献了2/3。美国创投业的发展,已有上百年历史,国民财富的持续积累更长达两三个世纪,民间的财富观念非常成熟。因此,美国VC的资金供给,成熟又稳定。

    较之美国,中国人当今的持续财富积累,仅有四十年。国内LP群体弱小,不成气候,其致命的瑕疵,在于缺少机构投资人(Institutional LP)。虽有各地政府引导基金,也有金融机构投资人、若干股权母基金,但我国创投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个人投资者。然而个人投资者的实力和意愿有限,出资少则上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大多出资百万元级别,被称作“散户”。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管理成本问题,创投机构一般并不直接面对散户出资人,由此催生出大量的第三方募资机构,诺亚、钜派、宜信、恒天等众多第三方机构由此崛起。

    第三方募资机构,俗称“三方机构”,是人民币基金管理人和散户出资人之间的桥梁。在长时间里面,成为中国业界,一支独特的风景线。 除了一级股权之外,三方机构还帮助固定收益基金、二级市场股权基金、房地产基金等众多种类资产管理人募集资金。

    和机构LP不同,三方机构的业务是销售驱动的, 规模大、名头响、利润高的产品,更受散户出资人的欢迎。。蛮荒时代,募资较量的似乎不仅是实力,VC们谁吹的牛皮大,谁开的条件好,谁就更能募到钱。

    然而,承诺易,履约难,短平快的好项目毕竟数量有限。由于机会成本高,散户投资者要求快速回本,因此人民币基金的期限往往只有五到七年。如此有限的时间,不足以完成正常的项目退出。很多创投机构,包括多数头部机构,其人民币基金的现金回报,多不尽人意,透支了创投行业的信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