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新闻 > 100年后,谁来继承我们的社交账号?
  • 100年后,谁来继承我们的社交账号?

    时间:2019-05-18  来源:新榜公众号  作者:

    互联网,创业,社交,媒体

    图片来源图虫:已授站长之家使用

    声明:本文由站长之家内容合作伙伴 新榜授权发布。

    “姐姐消失后的这些年,只要我想,可以随时‘看’到她。”

    这是《纽约时报》“当代情感”栏目年度获奖作者的真实故事。姐姐失踪多年,生死不明,作者Kyleigh Leddy一直通过Facebook窥探姐姐过往的生活,看她的文字、照片和社交关系,感知她的喜悦和困惑,仿佛她就在身边。Leddy一度以为,这是为了更了解姐姐的“不得已而为之”。

    母亲曾经建议,关掉姐姐的Facebook账号:哪怕是亲姐妹,也不应该拿着放大镜去看她。

    直到Leddy长到了姐姐的年纪,同姐姐的文字产生共情,这才发现,透过玻璃的窥探,不礼貌也不体面。

    这似乎是社交媒体一代即将面对的困境——留在社交媒体上的数字遗产怎么办。你能接受自己的微博被大众围观吗?那些半夜里发在QQ空间和朋友圈的“仅自己可见”的吐槽,你愿意让家人看到吗?

    “用户希望家人继承QQ,因为QQ号码本身有价值”,谈及这个问题,QQ信息安全负责人刘千多告诉「新榜」,“但他们并不希望QQ上的数据也一并被继承。

    这或许代表了多数人的心声。

    有豆瓣网友表示不想留下任何痕迹,“不希望我的孙女在一百年后打开我的豆瓣发现我曾经是一个孜孜不倦的蔡徐坤黑粉”

    最近,牛津网络研究院研究发现, 2050 年,Facebook上亡者用户会超过生者用户。如果以Facebook每年13%的增长速度,到 2100 年,亡者账号有 49 亿之多。

    到那时,平台们会如何处理这些亡者的数据?用户是否有权传承账号,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记录生活,是在行使“使用权”还是获得了“所有权”?

    挖坟的社交时代

    这是一个热衷于挖坟的社交时代。

    前不久,微博推出“半年可见”、微信更新“朋友圈一个月可见”,还有人因此感慨“挖坟时代结束了”。

    我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过世,亲属朋友顺着我的时间线查看几年前的微博,那些我自己都快要忘记的记忆又被他人翻出来品评。互联网的世界里,我们似乎没有信息处理权。只要上了网,一切全部公开化,对平台公开,也对我们的社交关系链公开。

    社交媒体从诞生开始就打着“让用户表达自我”的旗号,用户在这里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无限介入或被介入到他人的生活。但是,随着当代人的社交压力增大,社交媒体有时更像是个树洞,只对自己或少数人表达。活着时尚且能维系自己“前台形象”,死亡或许意味着一切都将失控。

    浙江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引起社会热议时,受害者的微博也被迅速翻出来,网友们心痛、惋惜、悼念,但多数人都做了同样的事情——翻看她生前的文字和照片。即使多数人没有作恶之心,但也行了窥探之实。我们无法得知,受害者是否接受这样的围观。

    受影响的可能不止逝者。开头那个故事里,Leddy描述了这样一幅场景:压力太大时,我会点开姐姐的Facebook主页,主页背景图上写着“别担心,未来的一切都很精彩。”我盯着那张图片,用力深呼吸。浏览姐姐的时间线,看到她的个头在长高,头发染了金色,烫了卷,脸上有一些雀斑。点开视频,Leddy感觉到,姐姐似乎就在身边。

    Facebook上,Leddy还能看到姐姐的社交关系,会被推荐到“可能认识”的信息流中,也会在生日时收到祝福提醒,那些Leddy不认识的人,偶尔还会过来回复和留言。某一天,Leddy突然发现,自己不自觉介入到姐姐的生活里,开始非常在意姐姐Facebook的人气。

    这种与逝者模糊不清的边界,成了对生者的折磨。

    我们终将面临这样的问题,去世之后,我的隐私权利是否还存在?

    在互联网永生

    平台如何料理用户“身后事

    乐清女孩遇害案中,女孩的微博最终以家人申诉关闭告终。但在各大平台,依然存在大量长久不活跃的用户,也许是弃用账号,也许是发生意外,这些数据都去了哪里?

    一块数字墓地

    “可能未来会有一块数字墓地吧,我们给已故亲友送花,表达追思”,这是刘千多对已故QQ用户维护的一种设想。

    Facebook已经开始了探索,从早期的直接删除用户到开放悼念页面和添加“委托联系人”功能,到 4 月初宣布的“送花”功能。互联网时代,连悼念都变得越来越数字化了。

    “悼念”功能自然给了用户一个处理选项,但谁才能决定你是否被显示为“悼念”页面?

    2012 年,一德国女生在地铁站被撞身亡,平台在尚未获得其父母上传的死亡证明情况下,将用户主页更改为“悼念”。女生父母上诉多次,直到 2018 年,经德国联邦法院裁定,Facebook必须允许其父母作为女儿用户账户的继承人进入。

    2015 年,Facebook增加了“委托联系人”选项,相当于Facebook账号继承人。“委托联系人”提供相关证明后,可以发布置顶帖,回应好友请求,更新头像和背景图等,但无权登录账户、查看消息和删除好友请求。

    写下遗嘱之后,逝者和生者保持了一点体面的距离。

    当然,如果用户不愿意被看到,也可以选择过世后永久删除账户,同样的,需要委托人出示相关证明。

    Facebook的隐私条款:关于“悼念”的说明

    就「新榜」了解,国内多数平台并没有账号继承的做法。

    微信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微信号没有继承权,过世用户的帐号我们无法人工协助找回密码,如有被盗、找回需求等,可以建议用户家属在原登录设备上尝试登录或尝试自助申诉找回,如果无法自助找回,可以冻结帐号或提供下具体信息,联系客服操作冻结。”

    微博隐私条款中列出“如用户在申请开通微博服务后在任何连续 90 日内未实际使用,则微博运营方将回收用户昵称或账号,停止提供服务。”

    微博隐私条款

    在QQ上,活跃用户 3 个月内未登陆,号码也可能被回收。

    QQ隐私条款

    但对于死亡用户,平台几乎未做说明,有需求的用户终究是少数,此外,相关认证体系不够完善,数字资产的继承依然是一个亟待处理的问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