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新闻 > 乐队没有夏天
  • 乐队没有夏天

    时间:2019-07-10  来源:传播体操公众号  作者:

    现场音乐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传播体操(ID:chuanboticao),作者:郑卓然,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乐队没有夏天,就像草东没有派对。

    朋友之间时常聊起《乐队的夏天》,但我们大概也明白,一场综艺带来不了什么改变。

    或许是受到《中国有嘻哈》的启发,马东在《奇葩说》乏力的情况下,希望找到一个新增长点,以打破“米未只有一个《奇葩说》”的尴尬。随着国内音乐节及livehouse市场的逐渐活跃,米未找到了摇滚与乐队,希望借此开拓另一个垂直题材。

    今年 3 月,新裤子在北京工体演唱时,主唱彭磊曾感慨“这几年发现有越来越多人喜欢独立音乐,也许独立音乐的黄金时代就要来了”。新裤子作为摩登天空旗下商业化做的较为成功的乐队,已成立了 23 年,上一次获得较大曝光可能还是 2 年前在电影《缝纫机乐队》中演唱插曲《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随着《乐队的夏天》播出,刺猬乐队的一首《火车驶向云外,梦安魂于九霄》成为了我们朋友圈中的热门曲目,但让人有些惊讶及哭笑不得的是,刺猬乐队主唱赵子健是唯品会的一名程序员(也有网友爆料,赵子健如今在网信,之前待过唯品会和新浪,豆瓣上最近读的一本书是《高性能MySQL》,不知真假),而 90 后乐队盘尼西林的贝斯手熊花,则是字节跳动公司的一名内容运营。

    尽管这个夏天让更多人看到了乐队,但我们相对悲观,乐队依然会保持小众、无法破圈。曾经的朋克歌手、如今的超级乐迷大张伟曾说过“就没(摇滚)那个土,不该种这种东西,你非要在这里种,那只会长出来一个残废”。而大张伟上一首“神曲”则是仔细研究抖音神曲后的一大刷屏作品《我怎么这么好看》。

    是过去或未来

    《中国有嘻哈》抓住了年轻人喜爱的街头潮流文化,半地下式的嘻哈音乐与街头潮牌契合,戳中了年轻一代的个性与叛逆,事实上连众多奢侈品品牌都在日益潮牌化。但我们认为《乐队的夏天》更多在打情怀牌,目标人群似乎是80/ 90 后,而非更年轻的Z世代。

    国内摇滚乐的黄金年代在 90 年代,以 86 年崔健工体的《一无所有》及 94 年“魔岩三杰”香港红磡演唱会为重要标志;千禧年后,摇滚风潮并不如前,而以周杰伦为代表的流行歌手更加受学生群体喜爱;而近些年来,在消费升级的影响下,追求“诗和远方”的民谣似乎又一度兴起。但无论如何,音乐审美变化之下,更多是时代的原因,而如今即使在全球范围内,摇滚乐的时代也早已过去了。

    总体上看,《乐队的夏天》更偏向于摇滚乐(包括朋克什么的),且不说在乐队选择上新人并不多,身边相关的评论和话题也多是在感叹情怀与回忆当年。根据我们的主观感受,身边年轻一代的朋友( 95 后、 00 后)对《乐队的夏天》并没有太大热情,这与《中国有嘻哈》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对比,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乐队的夏天》并不特别乐观的原因,他很难抓住年轻群体的注意力。

    被修剪的态度

    毋庸置疑,小众与大众的相互对抗会是《乐队的夏天》重点挖掘的话题点。我们认为,许多概念从定义上来看,就涵盖了“小众”与“大众”的属性。当摇滚破圈之后,便成为了流行,若摇滚要成为摇滚,必然会与大众审美保持距离。而这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垂直人群(爆款相当一部分专家群体)与大众人群的审美分层,二者在音乐中所期待的东西不相同,不在同一个语境之下,二者便无法对话、形成冲突。现在来看,汪峰、许巍算是破圈成功的摇滚歌手,但他们的作品已经被许多人认为是流行乐。

    另外,摇滚以及其他独立音乐内涵中,通常有批判主义精神,这也是为什么独立音乐本身几乎不可能被主流认可。被称为“B哥”具有不少人气的民谣歌手李志,歌曲已经从各大音乐平台下架,熟悉独立音乐的朋友对歌曲违禁的事情早已见怪不怪。而不少用词不当的歌曲,若想要在电视节目中演出,则需要进行相关歌词的修改(比如在《乐队的夏天》中我们认为《男孩别哭》的英文部分歌词就被修改过了)。

    更多更激烈及先锋的独立乐队本身就只能在地下文化中生存,且成员大多有反商业化、反流行的主张。比如来自云南且已经解散的腰乐队,尽管在独立音乐听众中颇具人气,但在成立的十多年中极少参加音乐节及公开演出;比如《中国好歌曲》等节目邀请过好几次海丰民谣组合“五条人”,但都被其拒绝。这类例子想必不在少数。

    《乐队的夏天》能把具有独立精神及鲜明态度的乐队聚集在镁光灯下并不容易,但这也意味着各方都有不少妥协,独立的态度需要通过主流审美进行修剪,而《乐队的夏天》说到底也只是一档商业综艺节目。

    乐评人的消失

    新科技时代的到来让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带来的后果是专业乐评人的话语权被消解了,乐评人不再起到引领流行趋势的作用,流行由大众自己决定,用户本身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力,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体音乐审美的通俗化。歌手杨坤在评价抖音神曲《学猫叫》时表示“它也是一首好歌,但本质上是一首儿歌。”

    两年前,虾米音乐编辑部挑选出了 2016 年度 50 佳华语专辑并发布榜单,排名第一的是独立摇滚乐队假假條的专辑《时代在召唤》,排名第二的是台湾摇滚乐队草东没有派对的专辑《丑奴儿》,相比之下,周杰伦当时的新专辑《周杰伦的床边故事》排名正好第五十,从而引发了一场争议及讨论。

    虾米编辑部 2016 年 50 佳华语唱片,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乐评人、编辑部的意见对于大众群体而言并不重要,如果不谈版权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各大音乐平台的榜单相差不大,抖音神曲几乎都榜上有名,打动听众的更多是音乐之下的用户评论,而这些评论几乎与专业乐评的套路背道而驰,不大在意专业性本身,而更在于用户的场景感受与情绪反映。网易云音乐的地铁广告曾受到不少关注,精选了点赞数最高的 5000 条优质乐评作为广告文案,但不难发现,所谓的用户乐评,更多是用户故事。

    音乐与影视不太相同,影视作为日常消遣、约会娱乐的重要手段,在人生每一个阶段都能起到审美上的影响,而且电影每年数量不多、市场营销投入巨大,影视相关话题成为了重要的社交货币;但一个人的音乐审美偏好很大程度上在毕业后就固定下来,普通人很少会有时间及动力在进入职场后尝试新的音乐风格,因此音乐更多是一个面向年轻人的行业,但这次《乐队的夏天》似乎找错了人。

    乐队没有夏天,乐队或许只有这个夏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