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光明日报文化周末版:人间仙界
  • 光明日报文化周末版:人间仙界

    时间:2018-11-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作者:李春雷

    今年六月,天气濡热,更兼诸事烦心,便随一众文友到金华市北郊避暑。

    四壁环山,满目翠青,云雾缭绕,宛若仙境。纵是如此,仍是身心浮躁、郁闷难耐。晚上散步时,突然听说附近竟是双龙洞和冰壶洞。

    龙壶两洞,颇为著名,唐之前便已发现,李白、王安石、苏轼、李清照、徐霞客和近人郁达夫、郭沫若、叶圣陶等都曾光临。叶翁还曾书写名篇《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形象地记录了游览情景。

    次日八时,我们从住处出发,拜访仙洞。

    太阳出山,火火烈烈。步行不远,便已汗水涔涔。穿过半坡乱石,蓦然发现前面断壁上一块岩石探出,怒目峥嵘,仿佛龙头的上颚。

    走进龙颚,即是龙口。龙口下端,便是龙舌了,那实在是一块舌苔模样的巨石。龙舌之上,可容纳百人。环视四周,这只是一处半封闭型的浅穴。那么,龙洞在哪里呢?

    细细观看,在龙舌的咽喉部位,有一注暗流,从龙腹中汩汩涌出。

    这是双龙洞的第一个妙处:洞口位于水面之上,稍稍盈尺,人类须屈尊而入。

    在工作人员的导引下,我们仰躺在一只小船上,借助内部绳索牵引,在幽暗中悄然滑行十数米,睫毛似乎擦过洞顶。恍恍惚惚,冥然穿越。

    再睁眼,果然已经进入一个清凉世界,五彩斑斓,光怪陆离,宛若海底龙宫。

    龙宫的顶部,赫然吸附着两条天然的褐色龙形图案。在灯火的映照下,张牙舞爪,摇头摆尾。

    双龙之下,遍布钟乳石,若兔,若鱼,若仙女,若稚子,若寿翁,若佛祖,湿漉漉,鲜嫩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叹服造化之妙。其实,科学告诉我们,这些精灵,都是钙质的凝结。含钙的泉水,在封闭的环境中,专注千百年,不是水滴石穿,而是水滴成石。那是时光的珍珠、岁月的琥珀。

    原本,大自然神秘而简单,只是太漫长。一百年过去,一只石兔仍在孕育,却已换了人间。在造化面前,在时间面前,人生不如一株树、一块砖、一块石,甚至一枚石兔。

    这就是人类的怅惘,生命的浩叹。

    当年,李白、苏轼、徐霞客、郁达夫、叶圣陶们,也是如此凝望吧。他们沉重而来,屈尊而入,揣着各自的怅惘,在这里浩叹,在这里畅想,暂得一时之欢,而后钻出洞去,继续各自的沉重。

    揖别众仙,从双龙洞底部穿过一条长长的隧道,进入冰壶洞。

    自古以来,两洞虽然比邻,却是各自独立,游客须分别进出。直到近年,科技发展,才从内部凿通,连为一体。

    冰壶洞,浑圆直立,宛若一个巨大的壶体。但见两挂瀑布,从天而降,上下纠缠,浑似两条咬斗的白龙,在壶腹中翻滚出巨大的声响。白浪跌落壶底,却哑然失声,汇聚成一汪晶莹的湖,静若凝碧,默然无语。

    驻足凝视,壶中乾坤,犹如宇宙与历史的微缩。日月浮沉,春秋轮换,沧海桑田,前世今生,动与静,生与死,毁灭与涅槃,瞬间与永恒……

    是的,古人多是有神论者,世间不如意,便求洞中仙,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而我,恍惚之中,也仿佛羽化,进入了一个安宁、澄明的世界,不知今夕何年,我是谁,谁是我,我是我,我非我,是我非我,非我是我。

    猛然,我被人推拉一把,转瞬惊醒。原来,洞中人满为患,同伴在催我回归。

    攀过一个细细的竖洞,从洞口——壶嘴中走出。

    洞外世界,依然如故,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熙熙攘攘,人车满路。刹那间,滚滚热浪又包裹了我。

    人类,总是羡慕陶渊明,总是祈求寻得一方净土避世。殊不知,桃花源从来不曾有。真实的世界,永远在洞外。

    洞中,只是一爿清凉的驿站,一把小憩的摇椅。

    小憩之后,还是要钻出洞口,走进阳光,走进尘世,去经营各自的烟火人生,在酸苦中寻觅甘甜,在寂寞中体味盈实,在耕耘中采撷鲜果……

    这,才是生命的仙界。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16日 15版)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