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以“三育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
  • 以“三育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

    时间:2019-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以“三育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

    ——与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蒋建清一席谈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作为一所以林业立家的高校,如何结合林业特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兼具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优秀人才?近日,记者走进南京林业大学,与该校党委书记蒋建清促膝长谈。

    蒋建清说,结合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南京林业大学以课堂教育、实践培育、环境化育“三育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通过立根固本、深植厚培,全面落实“育新人”的时代使命。

    不久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曹福亮给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他运用林业前沿研究成果,阐释马克思主义原理,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蒋建清说,高校立德树人,并非仅仅是思政课程的事,更需要思政课教师主讲的“思政课程”与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目前,南京林业大学正在逐步构建“德林交融”的思政育人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育课、通识素养课三位一体,鼓励广大教师善挖掘、巧引导、重身教,既要当好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当好为人师表的“人师”。

    每年春天,南京林业大学竹类研究所的师生们都会来到黔北的田间地头,为当地农民排忧解难。“高校育人,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能力的培养,对于农林高校更是如此。”蒋建清认为,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育实现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统一,促进“育智”向“育能”的转化。为此,南京林业大学依托“思政—实践”育人平台,推进科教融合、校企联合,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自然村,开展科技服务和生态知识普及教育,让学生“学之于农村”并“用之于农村”,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专业能力。

    “一所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拥有一流的文化内涵。”在蒋建清看来,经过岁月沉淀又融合中西之长的办学传统、人文底蕴、校园风采,形成一种引导激励全校师生的精神动力,这才是一所大学的精髓和灵魂。为了激励新生,蒋建清走上讲台,从校园中的几处文化景观着眼,给大一新生们细述了南林大历史上“树木树人”与“树人树木”等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是莘莘学子成长成才的生动教材,于润物无声中加强对他们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的教育,激励他们沉下心去、脚踏实地,让朝气蓬勃的青春梦想与绿水青山的时代使命同频共振。”

    “课堂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种子,实践培育是立德树人的土壤,环境化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瞄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蒋建清说。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03日 10版)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