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 全市公园陆续投放20万尾观赏鱼
  • 全市公园陆续投放20万尾观赏鱼

    时间:2018-06-14 22:36: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近来,市民会发现身边公园的池塘里,多了好多色彩斑斓的观赏鱼。这是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不收门票的口袋公园、社区、校园和医院逐步投放的。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全市观赏鱼累计放流二十多万尾,2018年预计还要放流3万至5万尾,同时还将定期组织活动,现场向市民赠送小金鱼。

    现场

    每条鱼都独一无二

    记者昨天在望和公园看到,来自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将一个个扎口的透明打包袋打开,抽取当地的池水灌入,十几分钟后,这些打包袋被移至河边,红的、白的、金黄、白金、红白,五彩斑斓的草金鱼和锦鲤“噌”的跃进水里,刚入水就拍着尾巴,有规律地绕着圈游。

    “这2000多尾鱼在适应新环境。” 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何川说:“这些观赏鱼中,草金鱼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锦鲤也有300多年,经过多年改良杂交选育,耐病能力强兼具观赏性和适应性。”记者看到,每条鱼的颜色和花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宛如一件件水中艺术品。

    定制

    社区医院学校可享鱼趣

    近年来,公园、社区、学校、医院里都可以看到技术人员的身影,他们会根据水质及周围环境,“定制”适合的鱼类并建辅助设施。居民有观赏需求,社区有管理能力,并具备放鱼条件的都可以,比如:大兴的江海湖社区、南馆社区,通州上东社区的居民已经可以在自家的小区里体验鱼趣了。

    “为丰富孩子课余兴趣,观赏鱼也被引入校园。”黑庄户教辅中心就是北京市唯一一个鱼文化集中展示的中心,设有丰富的儿童体验课程,包括水族造景课、小鱼养殖场、鱼病医院,并定期举办绘画比赛、泥塑比赛、摸鱼节等。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也会进入社区为市民免费授课,比如像长安社区、宋家庄社区,除了讲课外,还会分发养殖手册,这些全部是公益性质的。

    “观赏鱼还‘游’到了医院。”何川告诉记者,技术人员利用通州中医院门前的喷泉辅建了观赏鱼休闲小品,做增氧净水设施,一到中午,病友就来池边喂鱼,病情得以缓解,精神上也很放松。而在大觉寺公园里的放生池,老百姓随意放生,导致水体变坏,在园区的求助下,推广站曾建过滤循环系统,还公园一汪清水,同时给信徒授课,宣传了放生的知识。

    不少市政公园已开辟专门的鱼文化观赏区,如:在中山公园、圆明园、太庙等皇家园林,就可以观赏到特供中南海的“兴国红鲤”,这是我国自有鱼种,因产自江西兴国得名。而远在江西的兴国曾走出不少将军,这也为这类鱼种带来了“红色”意义,寓意红红火火、兴旺发达。

    解答

    公益放流如何维护?

    投放鱼后该怎么维护,不怕市民捞回家吗?为此,推广站联合公园采取一套有序循环的措施,为市民有偿提供饲料,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用饲料收入支持两至三名管理人员,他们可以专门监督市民的行为,并宣传科学方法。团结湖公园实施了这项措施后的第二年,水环境得以改善,水体通透,公园获得好口碑,鱼也得到一个好去处。

    家住团结湖公园附近的王阿姨曾向技术人员咨询是否可将自家养的大金鱼放归在团结湖里,因为金鱼长到50厘米,家里鱼缸实在养不下,技术人员对该鱼进行全方位的检测,确认可以后放流,老人每天都来看它。

    “不过王阿姨仅是个例,没有检测前并不鼓励随便放生。放生不科学其实是杀生。”何川回忆,团结湖公园曾是市民放生的主要场所,曾一度陷入危机,“市场上买的鱼产地不同,身体状况不一样,能不能融入生物链需要论证。首先是鱼种的威胁,造成生物入侵就难办了;其次是鱼身上的病菌会破坏水质;最后,因为鱼儿的习性不同,无法适应池水或者无法过冬,到头来放生却成了杀生,只不过是判了‘缓刑’。”(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曲经纬)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