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 城都之得舍——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华丽转身
  • 城都之得舍——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华丽转身

    时间:2018-10-16 04:51:00  来源:千龙网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2月23日至24日视察北京城市规划建设时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根据这一要求,北京市大刀阔斧治理“大城市病”。随着非首都功能的逐步疏解,批发市场带来的交通拥堵消失了,出租大院产生的噪音和污水横流不见了,让人揪心的群租公寓消防和安全隐患不会再发生……取而代之的是,更多蓝天、绿地、鸟啾虫鸣出现在居民身边。

    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朝阳样本

    2017年正式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在第一章第一节就明确,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朝阳区将工业遗存老厂房转型升级成文创园,并鼓励文创园区建设艺术馆、美术馆、城市书屋,举办戏剧节、电影自习室、创意市集、艺术体验课……让文化氛围和活动环绕在百姓周围。

    腾退砂石厂建起湿地公园

    孙河乡位于朝阳区东北部,由于乡里的沙子营村砂量多质量好,早在1984年孙河乡建乡之初,砂石料产业就开始兴起,砂石料场也逐渐聚集。到2014年,村里已聚集了35家砂石场,形成了采砂、洗砂、卖砂的利益链条。砂石场还带来了出租大院、废品回收站、废机油窝点、废塑料储运点等一系列低级次产业。

    2014年,孙河乡紧跟市区疏解大形势,坚持“以舍促得”,一举关停了35家非法砂石料场,清退11家垃圾中转站。如今,以沙子出名的村庄,将要开工建设占地2平方公里的公园,成为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一期建设的示范区。公园示范区建设就在沙子营村。

    萧太后河是经朝阳区通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河道,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两岸聚集了不少低级次产业,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水一度污染呈乳白色,被称为“牛奶河”。通过腾退河岸低级次产业和锲而不舍的水环境治理,碧波荡漾的萧太后河成了野生鸟类栖息的乐园。去年,人们惊讶地发现,河畔来了一群美丽的白鹭,它们捕鱼、嬉戏的场景吸引了一大批摄影爱好者。

    “脏街”变身开书馆成新地标

    疏解非首都功能,不仅让农村地区和城乡接合部地区变化翻天覆地,原本光鲜亮丽的城市空间也有了“质”的提升。

    明亮的落地窗,柔和的灯光,富有设计感的空中走廊书柜、飘香的咖啡茶饮休息区……今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24小时不打烊的三联韬奋书店正式进驻三里屯商业街。太古里红馆、三里屯城市书屋、三联韬奋书店等惠民文化空间相继开放,使三里屯商业区文化气息越发浓郁。

    “文化三里屯”的建设,离不开2017年三里屯同里地区及周边环境的治理。三联韬奋三里屯店和城市书屋所在的三里屯同里位于北三里南42号楼东侧,南北路长约150米,是连接太古里南区与北区的一条主要通道。“此前,这里有酒吧、餐饮店和奢侈品回收店,一些酒吧还加盖了露台违建,夜店经常经营到半夜,人声鼎沸让我无法入睡。”42号楼的居民张阿姨说,由于违建、开墙打洞、无照经营等带来的安全隐患、噪音扰民和环境脏乱突出,这里曾经被媒体称为“脏街”。

    在去年的朝阳区“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中,三里屯街道对150米“脏街”动起“手术”。经过两个月时间的精细打磨,架空线入地了,违建拆除了,美丽的城市天际线露出来了,三里屯“脏街”华丽转身为国际时尚街区新地标。

    朝阳疏解升级市场264家

    2014年以来,朝阳区疏解改造非首都功能产业和低效空间,累计拆除违法建设2435万平米,疏解升级商品交易市场264家、区域性物流中心及再生资源场站186个,关停一般制造业企业305家,清理整治出租大院和出租公寓960个。同时,清理整治无证无照经营单位3万余家、开墙打洞8408处、群租房近1.3万户、占道经营行为60707起,完成背街小巷环境治理提升409条,区域环境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朝阳区大尺度留白增绿,新增、改造绿化面积1333公顷,完成平原造林1.3万亩,新增改造了望和公园、将府郊野公园等50余块大中小微型公园绿地,百姓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赏景”。

    腾退后的空间做什么?朝阳区用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生活、工作在这里的市民创造更加便利的生活。目前,朝阳区累计新建改造各类便民服务网点1270个,其中蔬菜零售终端约200个,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201个,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

    老旧厂房孕育着文创新产业

    机器的轰鸣声早已消失,工业厂房却保留下来,孕育着文创新产业。前几天,“北京老厂房的新故事”外国驻京记者主题采访活动在京举行,来自20个国家23家媒体的记者来到朝阳区,参观了转型升级后的老旧厂房。他们惊叹于老厂房的华丽变身,竖起大拇指点赞。

    郎园Vintage文创园位于CBD核心区,这里是外媒记者参观的首站。一走进园区,记者们就被这里优雅又独特的环境吸引。如今,这个60多岁高龄的园区正萌发出新的生机:以前的员工食堂,变成了能容纳数百人的演绎空间,发布会、时尚秀在这里举办;职工宿舍变成了独立设计师工作室,各种独具匠心的设计产品在这里诞生;生产车间成了联合办公空间,让一个个带着“金点子”的创业者汇聚在这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朝阳区曾是北京市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旧工业厂房资源丰富。近年来,朝阳区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挖掘工业遗存富矿,推动工业遗存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融合发展。截至目前,朝阳区已有44家老旧工业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完成改造建筑规模223.1万平方米。

    北京城市建设四十年的发展脉络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文体设施拔地而起,CBD、金融街等重点功能区相继建设……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首都建设拉开大幕,离不开“勾画蓝图”的规划师。在北京规划展览馆时空隧道般的展廊中,引领城市发展的历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正在展出。在一张张生动的规划蓝图中,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脉络逐渐清晰。

    改革开放前曾有三版规划

    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共编制过7版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专家赵知敬说,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和城市布局等内容。“规划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出发,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让每一位市民的生产、生活都很理想,因此编制规划并不容易,要从生活点滴去研究。”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一批从国外归来的专家和一些刚离校的年轻人就开始了北京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改革开放之前,北京共编制过1954年第一版总规《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1958年第二版总规《北京市总体规划方案》、1973年第三版总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在规划专家赵知敬看来,改革开放之后的1983年版总规是一部拨乱反正的总体规划。“北京市人大还通过了一部《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确保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落实。”赵知敬说。

    第四版总规(1983年)——包括市区道路网规划等专项规划

    1980年,中央书记处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重要指示(“四项指示”)明确了首都建设的方向,也为研究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指明了方向。1983年版《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贡献及特点在于,集中反映在明确城市性质、提高环境质量目标、控制疏散人口、确立建设方针、保护古都风貌、完善配套建设、保证规划实施等七个方面。

    在城市性质上,确定了北京是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是全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城市布局上,市区为“分散集团式”形式,突出“旧城逐步改建,近郊调整配套,远郊积极发展”的建设方针。

    此版总规还包括市区道路网规划、公路铁路规划、城市水源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北京市区土地使用规划提出,将市区的控制、调整与郊区的开发建设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疏散市区人口,使城乡协调发展。

    上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迎来继50年代中后期后城市建设的第二个高潮。为适应对外开放的局势并迎接亚运会,北京新建了大量饭店以及集宾馆等娱乐设施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和大型公建。为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北郊集中建设了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其北侧的亚运村也拔地而起。团结湖、劲松等居住区相继建成。在基础设施上,京津塘高速公路、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和京石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

    第五版总规(1993年)——CBD、金融街等重点功能区起步建设

    上世纪90年代,全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新的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1991年初,根据建设部十年修订一次总体规划的规定和北京市人口规模已超过1000万人的实际情况,北京修编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规划专家赵知敬回忆说,当时采取“开放式”修编,规划部门提出调研提纲,发动各有关部门先做各自行业的规划方案,各单位写出70多份调研报告汇集到市规划院,为修编提出了非常充实的基础资料。

    这版规划在城市性质里明确提出“现代国际城市”,明确了“高新技术为先导,第三产业发达,产业结构合理,高效益、高素质,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明确了城市东部和南部平原地区是城市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强调了基础设施超前建设的规划思想。规划提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并重,旧城改造要基本保持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

    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贯彻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结构的调整同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都取得很大进展:以海淀园为中心的“一区五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具一定规模。市区的空间结构不断调整优化。CBD、金融街等城市重点功能区开始起步建设,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速。

    第六版总规(2005年)——提出建设可持续生态系统

    随着千禧钟声敲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喜事纷至沓来。

    此时,北京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对提升城市发展的内涵质量、改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出新要求。以中国加入WTO与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为契机,北京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新的发展格局与新的挑战。从2002年1月起,北京市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

    2002年11月正式开展《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并于2003年11月完成。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安树伟说,规划提出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实行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的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提出建设可持续生态系统,规划综合了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因素,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

    自2001年至2013年的12年间,北京的城市发展和建设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又一个新高潮。

    第七版总规——专家领衔编制征集公众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系统谋划和回答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课题,北京开展了新一版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第七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新版总体规划的编制,坚持“开门编规划”,通过网络、电话、调查和公示等不同渠道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阐述“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经过3年酝酿,总共6万余字、规划期到2035年并远景展望2050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去年9月正式发布。

    新版总体规划以资源环境为硬约束,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到2035年,北京市生态控制区面积占市域面积的比例要提高到75%。到2020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将由2015年的2921平方公里减到2860平方公里。

    相比此前的草案,新总规呈现三大变化,为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更好地衔接,本轮规划期限由此前的2030年改为2035年。此外,城市空间结构由“一主一副、两轴多点”改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总规还新增单独章节,对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出安排。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