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天津新闻 > 滨海新区谱写时代生动实践:改革而生 创新成长
  • 滨海新区谱写时代生动实践:改革而生 创新成长

    时间:2018-11-20 19:07:12  来源:北方网  作者:日报孟兴 王睿 万红

    图:卡博特高性能材料(天津)有限公司

    图: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北方网讯:“滨海交响曲”“奋进新时代”,前不久,“新时代新征程──天津市滨海新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交响音乐会”在滨海文化中心举行。

    《滨海的春天》《奋进吧滨海》,一曲曲“滨海之音”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滨海新区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描绘出滨海新区生机勃发的美丽画卷,呈现出新区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

    滨海新区因改革开放而生,伴改革开放而兴,改革开放创新就是滨海新区的“根”和“魂”。

    2014年,滨海新区率先设立了全国首家行政审批局,将109枚公章精简为1个,“公章围城”就此终结,取得了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

    “滨海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日前,来到滨海新区于家堡的天津腾讯众创空间参加“一带一路”和“发展之路”中蒙青年合作论坛的多位蒙古国青年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在这个论坛上,多名青年企业家和创业青年代表向来访的100多位蒙古国青年展示了优秀的创业项目,通过随后的交流,蒙古国青年代表进一步感受到了天津良好的营商环境,增进了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了解。腾讯众创空间(天津)运营方远景企鹅工场负责人赵红阳表示,腾讯众创空间将继续扎根滨海,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多重机遇叠加优势,继续聚焦科技和文化领域,围绕数字经济时代打造全方位服务,为新时期的开发开放贡献力量。

    审批做减法,服务做加法,滨海新区的制度创新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滨海新区新兴产业产值快速增长,新能源、生物医药产值分别增长21%和14.1%,区内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464家,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累计建成67家众创空间。

    从30多年前的盐碱荒滩,到如今的繁荣宜居智慧新城,滨海新区谱写了一段改革开放的时代传奇。

    天津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跨国资本的聚集地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从简单的加工业,发展到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五大制造业为骨干,现代金融、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泛文化娱乐等服务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体系。

      开发区

    伴随改革开放一路成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成立于1984年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成长起来的。作为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开发区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建区以来,天津开发区GDP年均增速超过38%,2017年企业利润超过300亿元,政府财政收入超过500亿元,吸引就业超过50万人,实现了多方面的互利共赢,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前三季度,全口径税收收入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9.1%,重点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9.2%。

    通过发挥政策、地缘及投资环境等综合优势,开发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成为跨国资本的聚集地。目前,开发区累计引进55个国家和地区外资项目5663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99亿美元,117个《财富》500强跨国公司在开发区投资390个项目。从1997年开始,天津开发区在商务部对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比中连续15年保持第一,这与天津开发区保持投资环境的先进性密不可分。

    34年来,开发区的产业从简单的加工业,发展到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五大制造业为骨干,现代金融、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泛文化娱乐等服务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体系,并正在向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跃升。主要产品从瓷砖、自行车、羊毛衫等初级产品,发展到现在的移动通讯、汽车、芯片、大型装备、重化产品、大火箭等高端产品,汽车、手机、电子元器件、平板电视、减速机、风电设备、胰岛素、酶制剂、方便食品和饮料等众多产品都在国内居于重要地位。

    下一步,开发区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制造、开发区产业生态重塑、开发区政策创新等内容,建设中国北方地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围绕外贸货物集散物流服务、商务服务、生产加工服务等,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陆支点,形成全方位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综合平台;利用自贸试验区优势、泰达品牌优势,搭建开发区及国内企业走向世界的展示、推介、业务嫁接、园区管理服务等平台。

      生态城

    从荒芜之地到宜居新城铸就生态城市样本

    渤海之滨,蓟运河畔,这里曾经三分之一是盐碱荒地、三分之一是废弃盐田,还有三分之一是污染水面;而今,从盐碱荒滩到一座生机盎然的生态之城,从荒芜之地到声名远播的宜居之处,从无人问津的产业洼地到经济蓬勃的投资沃土……中新天津生态城用10年演绎了“绿色蝶变”。

    2008年9月28日,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工奠基。作为中新两国政府的重大合作项目、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10年来,生态城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公共事业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规划建设初期,生态城就组织中新双方专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态城指标体系,其中明确要求绿色建筑达到100%。为实现这一目标,生态城借鉴各地绿色建筑政策及相关实践经验,制定了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前不久,“中新天津生态城2.0升级版指标体系”对外发布,为生态城下一步建设发展确定量化目标,指导和评价区域规划建设,而这也是生态城推广复制的重要核心内涵之一。

    一直以来,生态城都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实行100%绿色建筑标准,建立起严格的绿色建筑量化标准和评价管理制度。目前,生态城绿色建筑面积已达到1340万平方米,成为国内绿色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并且先后获批“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北方地区绿色建筑基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2017年,在中新两国共同努力下,住建部、天津市建委批准同意生态城绿色建筑标准与国家绿色建筑标准对标,这意味着生态城成为国内首个绿色建筑对标试点区域。今后,凡在生态城区内取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都无需再通过国家级评审,就可获得相应的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和产业的创新。生态城还积极通过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持,激发区域创新创业“因子”。近年来,生态城产业孵化环境不断优化,逐渐拥有了多个孵化机构,涉及文化创意、高科技、大数据、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在孵企业超过300家。而生态城搭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综合孵化平台,更是为入孵企业搭建了多层次创业支撑体系。不仅如此,在生态城开工建设1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技术支撑实验平台揭牌运营,该平台配备了国际顶尖厂家的先进仪器和设备,面向全社会开放,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世界领先的器件及系统设计、制作、测试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生态城区域电子信息科技实力。(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