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天津新闻 > 津青携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从身边之变 话发展巨变
  • 津青携手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从身边之变 话发展巨变

    时间:2018-12-15 17:32:48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佟迎宾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天津援建的黄南州同仁县第二幼儿园。

    天津北方网讯:仲冬,朔风凛冽。九曲黄河第一弯河畔,-9℃的严寒没影响昂拉乡德吉村百姓的生活热情,当地人正忙着把糌粑、羊排、酥油茶端上桌,犒劳数月来的辛劳……

    德吉村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易地搬迁移民村,全村251户中的226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前散居在6个乡镇的山区。“德吉”在藏语中是幸福的意思,这两个字不仅道出了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表达了人们对党和政府带来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恩。

    跟随“四十年看青海・媒体记者青海行”入村采访时,村支部书记拉毛兴奋地说:“大伙儿由土屋搬进政府修建的251套新居,家电齐全,没让个人掏一分钱。”

    然而,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如何才能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山上问题山下解决’思路的指导下,县里先后投入6730万元,依托黄河秀美风景等优势,开发了水上游乐、露天沙滩、自驾营地、农家乐等项目,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路。”尖扎县扶贫开发局的朋毛索南道出答案。

    走在当地居民口中的“小三亚”沙滩上,尖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的张飞燕指着广场码头说:“前边就是天津支援建设的扶贫旅游码头,前段时间水上游可火了。”

    记者了解到,不只是旅游码头,从建设移民村“三基”用房,到村貌、道路,再到帮扶村苗木合作社种植油松等经济作物,德吉村精准脱贫历程中,留下诸多天津“印记”。

    从7月底德吉村乡村旅游扶贫景点运营,到10月底进入旅游淡季,3个月,当地旅游收入达300余万元。

    走进村民加羊索南的农家乐,宽敞明亮的厨房里,餐具、厨具、冰柜、消毒柜一应俱全,客房中火炕、沙发、茶几、彩电井井有条,很难想象这是几年前因灾返贫的一家。

    “以前4口人住土屋,靠家里几头牛羊,一年下来收入不到1万元,2013年所有牲畜还因雪灾冻死了。”男主人说,搬到新村后,政府给培训、置办家具设备,几个月下来农家乐就赚了1.4万元,明年预计能挣4万元。

    从单纯放牧、种植的贫困,到如今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对于德吉村人而言,两年的经历与蜕变,如做梦一般。

    身边生活之变,衬托时代发展巨变。对黄南州同仁县的人来说,今年又有个好消息──同仁县第二幼儿园建成招生了。“入园难”一直困扰着当地百姓,县委常委、副县长,我市援青干部孟德文告诉记者,同仁二幼是该县民生工程之一,总投资2102万元,其中天津对口支援1300万元。“以前很多报不上公办园,孩子只能报民办园或放家里让老人带。这下好了,二幼建成,至少可以满足本地5到10年入园需求”。

    精准帮扶升级加力,黄南州是津青携手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我市援青指挥部在保质保量抓好规定援青项目建设之外,还不断创新招法,开辟更多援青领域。

    同仁县年都乎乡郭麻日村卫生室便是一种创新探索。该卫生室由滨海新区胡家园街直接出资22万元援建,去年11月交付使用。60平方米的卫生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诊断室、药房、治疗室、输液室4室分开,常见病药剂样样俱全。

    “以前大夫家里就是诊所,药不全、服务不方便,打疫苗、输液也难做到无菌环境。”乡村医生完得措感慨,“现在小病不出村,慢病在家治,大病及时转诊,医疗环境比原来好太多了。”

    “郭麻日村是同仁县29个贫困村之一,有2050人,明年将实现贫困村退出,而退出六项标准之一正是具备独立卫生室。”孟德文说,除了这个卫生室,胡家园街还在该县牧区援建了两个村级卫生室,这一探索得到各方充分认可,明年天津还将援助资金600万元,再建20个高标准贫困村卫生室。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精准帮扶就是要聚焦民生,精准“滴灌”。随着津青在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协作进一步加强,会有更多群众直接受益、广泛受益、持久受益。(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