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西瓜溯源师放出大招:每只西瓜都有“身份证”
  • 西瓜溯源师放出大招:每只西瓜都有“身份证”

    时间:2018-08-18 22:36:43  来源:文汇报  作者:徐晶卉

    原标题:每只西瓜都有“身份证”

    凌晨4点出头,李春雷就起床了,匆匆扒了两口早饭,驱车赶往浦东新区老港农村合作社的大棚。老港镇紧贴东海,当地人说,靠近海边盐碱地的瓜好吃,著名的8424西瓜就盛产于此。

    4点半,瓜农们陆续进棚摘西瓜。李春雷也到了,但他的身份有点特别――不是摘瓜农民,而是溯源管理人员,负责给瓜抽检并且记录采摘时间、包装时间、供应商资质、冷链运输及检测报告等。这些信息最终会 “浓缩”成一个溯源码,贴在西瓜身上,并且可随时在盒马鲜生的页面查看。

    “这些年,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特别受重视,于是才有了这个新工种。”李春雷介绍说,自己一开始是边做边学。今年1月,盒马完成了1.0版的动态追溯建设,整个工作流程才慢慢清晰。

    溯源管理员,新消费催生的这个新工种并不容易干。

    盛夏的清晨4点半,室外很凉快,大棚里却有30多℃。到了早上10点,棚内的温度更是攀升到45℃。李春雷本就容易出汗,一进大棚就像蒸桑拿,每次都是浑身湿透了出来。

    从去年8月起,盒马鲜生与老港的农村合作社基地试水合作8424西瓜的 “日日鲜”模式,即头一天中午前下订单,田头备货直送,第二天8424西瓜上架销售,且只卖一天下架。盒马要求,所有上架的西瓜都必须可溯源,且精准到每个环节。今年的挑战就更大了:随着盒马鲜生的门店迅速扩张,对8424西瓜的需求也迅猛增长,上海各门店一天共需要2000多只西瓜。过去,一两个西瓜种植基地就能满足需求,而如今五六个农村合作社种植的西瓜总量才能满足供应。

    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是李春雷下午工作的地方。五六只西瓜装一个竹筐,数百只竹筐洋洋洒洒铺满地面,看起来场面颇大。所有8424西瓜会在这里完成包装、抽检、运输等一系列工作,而李春雷则要将所有过程的发生时间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

    合作社里虽然有瓦棚盖顶,但没有空调,夏天没风的日子,闷热无比。中午时分,盒马各个门店的订单陆续来了,当天一共需要2008只9斤以上的8424西瓜。李春雷忙着从各个筐里随机抽检西瓜。他将瓜捧到小桌上,切开,取中心位置红瓤测量糖度。“抽检率是百分之一,盒马要求中心位置的糖度在11.5度以上。”他说。测试结果显示,几只西瓜的糖度在11.8-11.9度区间。

    合作社里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忙碌并开心着。李春雷解释说,这是因为农民们都增收了。进入盒马之前,9斤以上的8424西瓜并不受待见――上海人通常喜欢6到8斤的西瓜,一顿吃掉清清爽爽,因此过去合作社里9斤以上的西瓜只好低价卖,地头价一个20元。 “如今盒马的直采系统专收9斤以上的西瓜,相当于为瓜农带来了额外收入。我算了一下,一亩地一年至少增收2000元。”李春雷说,更重要的是,这些西瓜都有一套严格的追溯系统,无形中再度提升了品牌价值。

    下午1点,运输车陆陆续续抵达,李春雷也开始了最后一道工序,为车厢测温、记录车牌号和不同车辆的出发时间,这些数据也都可以在终端被消费者看到。将产品的溯源记录完完整整、真实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李春雷觉得,这份工作的意义非比寻常。

    下午5点,最后一辆车缓缓离开合作社,这2008只西瓜将在晚上9点抵达盒马鲜生的仓库,并在第二天一早进入盒马在上海的各大门店。

    在农产品消费升级的今天,地头直采战略是构成食品安全动态追溯的一个重要基础,但它也必须是上下游同时协作的流程,后端提供的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是构建整个透明链路的底层,但在前端,则需要一个个真实的个体去记录,去监督,将所有的溯源记录展现在消费者面前。李春雷觉得,这份工作的意义非比寻常。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