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用沟通和“透明”打消百姓顾虑
  • 用沟通和“透明”打消百姓顾虑

    时间:2017-06-23 20:44:51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去年10月起实施的 《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明令禁止生产性污水外运处理,然而去年年底,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沪期间,却发现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仍将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外运处理。经过半年多的整改,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园区不仅通过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渗滤液的就地净化处理,还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从根本上减少了生活垃圾填埋以及渗滤液的产生量。

      生活垃圾渗滤液就地净化处理

      崇明生活垃圾填埋场1号库区的渗滤液处理设备今年6月刚投运,日处理能力达100吨。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产生的渗滤液通过这套设备的净化,产生的达标污水可直接排放入长江。在此基础上,投资约7000万元的园区污水处理厂有望在2年内建成,规划占地面积33亩,日处理能力可达400吨。

      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渗滤液问题,就要降低生活垃圾填埋量。在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内,一座全新的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已经投运11个月,崇明全区的生活垃圾运到这里进行7天的发酵后焚烧发电,发酵期间产生的渗滤液则被收集起来,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园区内的污水处理设施,达标后排放。

      上海城投瀛洲生活垃圾处置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的施龚柳介绍,过去,这里日均要填埋五六十吨生活垃圾,而目前,园区内已基本没有生活垃圾要填埋,甚至连以前堆场内的存量生活垃圾也被挖去焚烧发电,填埋的只是焚烧生活垃圾后的炉渣和处理污水留下的污泥。

      邻避效应只能下苦功夫沟通

      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园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园区南面新征村村民的心。

      在新征村住了40多年的施永泉不由感慨:“苦日子终于到头了!”他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里逐渐发展成为接纳整个崇明岛生活垃圾的填埋场。“我家才离开800米不到,夏天有时不刮风,也能闻到臭味!”

      “生活垃圾焚烧在很多地方都被视为敏感话题,为什么能接受?”面对记者的疑问,施永泉坦言,一开始村民心里也吃不准,但区政府和园区管理方多次组织村民到现场参观,请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生活垃圾焚烧后产生的尾气进行监测并实时公开,还聘请村民当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的辅助工,这些做法逐渐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拒绝和抵触,很大的原因在于不了解。”崇明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项目负责人黄定南表示,要破解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邻避效应,只能下苦功夫:通过反复沟通,让周边居民彻底认知、掌握这些处置设施的真实情况。

      据悉,最近新征村村委会内的电脑还将和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联网,村民可以实时监督尾气排放监测数据。同时,当地基层镇村干部建起了巡逻队,发现园区存在环保违法违规行为或隐患,将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反映。(解放日报记者 陈玺撼)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