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 上海今年电信诈骗6大方式 “冒充客服”居电诈首位
  • 上海今年电信诈骗6大方式 “冒充客服”居电诈首位

    时间:2018-12-15 17:33:10  来源:解放网  作者:吴艺璇

    今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依托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严厉打击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根据大数据分析,截至11月底,种类繁多的电信网络诈骗方式中,发案数、案值综合排名前6名的分别是“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兼职及刷信誉”、“网络购物”、“假冒熟人及领导”、“贷款及理财”。其中“冒充客服”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发案占比超过20%。

    网络购物高峰期间,数以万计的快递包裹奔向千家万户。消费者在收到货物之后,如果接到一些自称是“客服”的电话或者网络聊天信息,又该如何分辨真假,免受诈骗呢?

    包裹受损“客服”主动联系

    12月1日晚20时20分许,被害人唐女士报警称:其在电商平台上购物收到了两个包裹,发现其中一个包裹受损,故其与平台和物流反映过受损情况。当天19时30分许,其在嘉定区江桥镇靖远路一朋友家中做客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保险公司客服,欲咨询包裹受损事宜,并告知其可以直接理赔。

    在唐女士添加了对方的三方软件后,该“客服”又提供了一个二维码。唐女士扫码后填写了三方软件账号和密码,登入后在系统页面填写了其本人的银行卡卡号、身份证号、手机号,当提交时页面显示无法提交。对此,“客服”解释为系统错误,需要唐女士在三方软件上走贷款程序方能完成退款,唐女士点进该程序后系统显示可贷款10500元。按步骤申请该贷款后唐女士随即收到十一条手机银行扣款短信,每条扣款500元,卡内一共被扣除5500元,唐女士这才发现被骗,马上报警。

    深度剖析冒充客服类诈骗

    近期,公安机关通过对近期发生的短信网络诈骗案件,深度剖析了冒充客服类案件的类型和特征。

    冒充客服类电信网络诈骗的几种常见手法,主要包括冒充快递公司客服、保险公司理赔客服等,遇到这一情况的被害人往往收到过受损物品、物品遗失,或在物品还未收到前。

    此外,冒充电商平台客服、商家客服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法。被害人在电商平台购买物品几日后,接到犯罪嫌疑人冒充电商平台的客服、商家客服电话,声称客户所购买的物品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召回、换货等理由,可以对客户进行退款。被害人添加了犯罪嫌疑人的三方软件,扫描了犯罪嫌疑人提供的二维码,扫码后显示了一个网页链接,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密码之后发现卡内资金被转出。“电商客服”还会向客服发送信息,以能够帮助被害人申请网店需要认证,网站账户存在异常、店铺降级、提升网店功能等为由指导被害人登录虚假网站,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进行诈骗。

    而在冒充金融监管机构、银行、网络借贷公司、订餐平台、车辆保险公司客服的手法中,被害人的手机接收到犯罪嫌疑人发送的虚假短信,短信内容是“尊敬的客户,您在XX银行的信用卡存在交易异常,已被冻结,产生征信不良记录”并在短信内预留了一个银行客服咨询电话。此外,“客服”还会以该公司将停止借贷业务、被害人借贷款项发生错误等原因帮助被害人解决问题。

    冒充客服类电诈5大特征

    ●犯罪嫌疑人使用陌生手机号码,固定电话,聊天软件联系被害人。

    ●犯罪嫌疑人要求被害人离开原交易平台或商家操作,与被害人互加聊天软件、三方支付等社交软件、发送钓鱼网站链接、二维码等方式进行退、赔款。

    ●犯罪嫌疑人要求被害人提供个人身份证号码、身份证照片、银行卡卡号、银行卡密码、银行短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犯罪嫌疑人要求被害人使用网络APP借贷软件贷款到三方软件余额后再提现至自己银行卡后进行退、赔款。

    ●犯罪嫌疑人要求被害人在短时间内按照指导操作,若耽误时间就无法获得退、赔款。

    勿随意在网上泄露个人信息

    事实上,许多受害人就是因为急于得到赔款,而嫌疑人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进行诈骗,其实受害人打一个电话咨询正规客服就可能免于受骗。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探长范华提醒市民,快递、物流、电商交易平台、银行等部门发现问题,均不会要求被害人离开平台通过具有转款功能的社交软件进行退、赔款。

    绝大多数退、赔款都是从被害人支付的账户中原路返回,无需被害人在其他社交软件中操作,更不会要求被害人通过扫码、点击链接、提供银行卡卡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方式进行退、赔款。

    不会要求被害人通过网络APP软件贷款提现的形式进行退、赔款。

    常规的退、赔款会有一个时间审核阶段,不会要求被害人在短时间内按照指导操作。

    遇到任何订单交易问题,请拨打商家预留的正规客服电话,切勿相信通过其他方式和你取得联系的人,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商家或咨询公安机关。

    关注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及时获取防诈知识。

    保护好个人的信息安全、不要随意在网站上泄露个人身份信息、家庭信息和各类订单信息,遇到链接不随意点击、遇到二维码不随意扫描、遇到电话不轻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