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安徽黄梅戏唱响清华园
  • 安徽黄梅戏唱响清华园

    时间:2018-06-08 17:32:19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6月5日晚,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内,泼墨山水画的大幕布正挂中央,乐队端坐两侧,锣鼓铿锵、檀板轻敲,互相致礼,轻快的黄梅曲调伴随着古典诗词款款而来,演绎出了别样风情。

    这场《唐诗宋词》黄梅戏演唱会以“高贵的家园”为主题,分“思”、“别”、“赋”、“颂”四大篇章叙演。“思”篇中,深闺中款款走出的女子唱出了深藏的思念和期盼,“别”篇里,和着锣鼓铿锵、檀板轻敲,离别怀念之情久久回响,“赋”篇中游子的心幻化成一曲曲诗意的景象,抹不去丝丝乡愁,引发浓浓乡情。“颂”篇气势恢宏,锣鼓弦乐,似洪钟大吕。

    细心的观众发现,每位演员在演唱之前,都会向乐队行礼,或站或跪,或胸前拱手,或躬身作揖,或侧身下蹲行万福。“这些与角色身份相称的礼仪,具有非常强烈的仪式感,希望可以给年轻观众上一堂生动的中华传统礼仪课。”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介绍。

    据了解,6月5日晚上的演出,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高校巡演进北京的第一站,接下来的几天,《唐诗宋词》将走进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经典名剧《女驸马》也将亮相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蒋建国表示,“一台戏曲演出,能汇聚这么多‘梅花奖’演员和国家一级演员,并不多见。此外,还有一批刚崭露头角具有一定知名度、深受喜爱的梅苑新秀。几十位演员们,在90分钟的时间内,用“唐诗宋词”抒古人之感,唱今人之情,实现了‘古与今’、‘高贵与民间’的完美对接。”

    “我老家在河南,经常听豫剧。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黄梅戏,真是太好听,太有收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徐紫瑾表示。“一开始我是没有什么期待的,但看完演出后感觉太意外了。没想到唐诗宋词和黄梅戏还能这么混搭,除了好听之外,真是既新鲜又好看。”

    黄梅戏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音乐”,为了让黄梅戏“走出去”,在过去的几年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带着《天仙配》《女驸马》《雷雨》等经典剧目走进了意大利、新加坡、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拿大、丹麦、希腊等国的剧院,使黄梅戏的优雅曲调婉转于世界舞台之上。

    文化走出去,不仅仅是在形式上,更要在内容上走出去。与昆曲、京剧相比,黄梅戏是一个年轻的戏曲剧种,传统戏是要演,也需要不断的创新,也要有突破、有尝试,才能延续它的生命力。蒋建国表示,“要保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创新。”目前,安徽省黄梅剧院还在谋划将黄梅戏与安徽本地的元素,如“文房四宝”结合起来,讲好“安徽故事”。

    此外,2016年10月起,合肥市已在全市推进“戏曲进校园”活动,截至今年3月,通过网络、进校园及展演等形式,为全市近万名学生送去了戏曲演出。目前,合肥已在全市12个县市区(开发区)、1000多所大中小学全面开展试点工作,率先在全省实现每年每生观看一场优秀戏曲演出的目标。

    “我们已经在合肥市的三十余家教育单位建立了黄梅戏传承教学基地,主要以中小学为主。”蒋建国介绍,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每周都会派老师去各个学校教学,“既有入门知识的传授,也会指导他们创作、排演短剧,现在孩子们都盼着我们去。”

    在蒋建国看来,“戏曲进校园”可以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将戏曲文化种子播种到心里。不过,“戏曲进校园不能走入误区。出发点应该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而不是从小就把孩子们作为专业演员来培养。”(记者 陈欣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