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看看“歪果仁”艺术家们想在合肥表达什么?
  • 看看“歪果仁”艺术家们想在合肥表达什么?

    时间:2019-06-11 20:45:11  来源:  作者: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生态及生态关怀这一主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艺术圈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切入这样的主题。

    《我们在乎什么》主题艺术展即将在合肥开展,然而,生态关怀这一主题的范围,不仅只是看到自然生态这一表象,而是要更深入的切入社会生态及人的精神生态层面,从而引发对现代性的反思。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记者近日与几位参展的“歪果仁”聊了聊他们带来的艺术作品与想要表达的思考。

    ●凯瑟琳・道森

    Kathrine

    此次主题展中,英国艺术家凯瑟琳?道森带来了一组名为《生命之河》的作品。该组作品以玻璃为主要元素,利用光与影的互动,制造出波光粼粼的“生命之河”的效果。

    Katharine Dowson(英国/UK)

    生命之河 The River of Life 2019 玻璃 Glass

    记者提问: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自然对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在乎的?

    道森曾在坎伯韦尔工艺美术学院主修雕塑,后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她的作品曾被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纽斯卡尔神经科学研究所收藏,2015年,她成为第一个在牛津大学化学系展出其个人雕塑作品的艺术家。道森认为,环境与人有着一体性,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孕育在水中,恒河、黄河、泰晤士河……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河”,这些河流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海洋和大陆的生态系统都曾受到破坏,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但“没有看到被破坏的部分不代表破坏不存在”,凯瑟琳表示,自己运用玻璃结合光影,表达的正是人与自然之间脆弱而紧密的联系。“玻璃是脆弱的,正像我们的生态系统一样,而光影代表的是一件事物的正反两面,我想呈现出来的,也正是隐藏在科技进步光芒下的另一面。”

    ●阿尔弗雷德・瓦加斯伍德

    Alfred Vaagsvold(挪威rway)

    作品《走―停―走》Go-STOP-Go 2010-2019

    无纺布上的装置电装置electrical installation on non woven textile

      记者提问:红绿灯的选择与生态关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画家、雕塑家、视觉艺术家阿尔弗雷德?瓦加斯伍德来自挪威,此前与中国多位知名艺术家联合办过多次展览,在他看来,展览首先是一场“艺术的对话”,是一场“反思”。

    此次参展,他带来的作品不是一件理论意义上的艺术品,而是一件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红绿灯,他把这件作品称为“走――停――走”。“红灯停,绿灯行是一个世界性的规则,但当红绿灯同时亮起来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是需要被思考的。”瓦加斯伍德决定把自己的这件作品放在第一展厅――他认为这是人生选择的一个隐喻,“在人们欣赏其他作品之前,会停下来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罗杰・瓦格纳

    Roger Wagner (英国/UK)

    《金灯台研习二》 Menorah study 2

    黄麻微喷、绘画Print and paint on jute

    油画原作于1994年,2019年喷印

    Original oil on canvas 1994,print in 2019

    记者提问:油画分别展现了哪些绝望和哪些希望?

    诗人、画家、艺术家罗杰・瓦格纳来自英国,1975年获牛津大学林肯学院公开奖学金,攻读英语文学专业,期间在牛津大学罗斯金美术学院(他现在任教的学院)学习素描。1977年,他编辑《牛津艺术杂志》,该杂志次年成为罗斯金学院的学术期刊。1978年到1981年,他在皇家学院学习,师从彼得・格林汉姆教授,随后返回牛津生活、工作。

    此次,他带来的作品是三幅油画,分别从三个角度展示了同一画面内容:远处7只巨大的烟囱冒着浓浓的白烟,近处的人们在田地里露出绝望的表情。据罗杰・瓦格纳解释,这是他小时候在家乡牛津附近看到的情景,一直深刻的映在脑海里。

    “这幅油画在绝望中,展现的是希望。”画面在烟囱的布局和一些细节象征处暗藏玄机,据悉,这些布置在西方的文化中,有希望的含义。据了解,这是一件具有高度浓缩的视觉意象作品,通过抽象的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思考,它在“思”与“诗”的凝聚中创造了“一”与“多”同时在场的神秘表现,引发观赏者的思考。

    ●芭布罗・瑞・汤玛森

    Barbro

    艺术家芭布罗・瑞・汤玛森来自挪威,1977-79在法国昂热高等艺术学校,1982-1986在挪威卑尔根大学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史。芭布罗・瑞・汤玛森常用各种微观事物的放大化,引发观赏者的思考。

    记者提问:为什么要把家乡比喻成一种快要灭绝的蝴蝶卵?

    此次她带来了两件作品,其中一件是绘画作品,展现了她的家乡一种快要灭绝的蝴蝶的卵。“我通过显微镜观察,然后把它画下来。”据芭布罗介绍,人们都喜欢美丽的蝴蝶,但是美丽的蝴蝶是由这些不起眼的卵一步步变化而来,如果人们不关注这些细小的卵,那么美丽的蝴蝶就可能只能在画面中看到了。

    通过强烈的对比引发思考,是芭布罗比较喜欢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到合肥以后,她从合肥的旧货市场淘了几件日用品: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台电脑。记者在展馆中看到,芭布罗正赤着脚,蹲在地上,用泥土将这些物品仔细的包裹起来。据她介绍,这些泥土里实际上是草的种子。“未来这些天,草会慢慢的发芽,长到一尺高,然后又会慢慢枯萎。”座椅和电脑,这是现代人类最常见的生活场景,而在泥土里种植,则是人类先民们最常见的生活场景,这样两个场景,在同一件作品中动态的表达,用以引发思考。(记者 顾继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