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漳州芗城区:清零养猪场 还回碧波绿水
  • 漳州芗城区:清零养猪场 还回碧波绿水

    时间:2018-08-16 18:42:59  来源:台海网  作者:

    ◆“养猪场”变公园——闽南故事文化园

    ▲整治后的鳌门溪

    ▲整治后的农友溪

      台海网8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 通讯员 郑凯 林良益 郑文典 文/图)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生猪价格相比其他农产品稳定,生猪养殖备受村民的青睐。漳州芗城区也不例外,生猪养殖一度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当年,高峰时期全村80%以上、近300多户村民都在养猪,规模养猪场4家,全年全村出栏数达到12万只。”石亭镇鳌门村党支部书记詹志宾回忆道。

      伴随着生猪养殖产业的快速扩张,生猪养殖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广大农村曾一度猪粪遍地、污水横流。“井水不能喝、溪水不能闻,每天都与苍蝇蚊子同吃同睡!”鳌门村村民调侃起来。针对此问题,芗城区人大、政协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在群众的呼声中开始不断上交提案、报告,“生猪养殖治理”也随之成为热点议题。

    态度坚决

    “清零养猪场,还回碧波绿水”

      “养猪有了收入,但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影响自己,也影响子孙后代。”芗城区石亭镇人大主席曾超正在向生猪养殖户詹大伯做思想工作。

      据了解,詹大伯养猪有10余年了,如今他的养殖场已成规模,生猪存栏数达1500多只,突然要求关闭,他实在于心不忍。“像詹大伯这样的养殖户还非常多,这也增加了我们的整治难度。”芗城区农林局副局长蔡弢阳说。

      要收入,还是要环境?芗城区委区政府态度坚决。“清零养猪场,还回碧波绿水。今年8月底前,必须全面完成关闭任务,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今年4月3日,芗城区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推进会上,芗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向各相关镇街、区直部门下达“军令状”。会后,区政府立即制定出台《芗城区生猪规模养殖场关闭(拆除)实施意见》,并迅速组织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周一例会”等制度,及时协调养猪场关闭赔偿等一批突出问题。

      为保障治理工作顺利推开,领导小组加大组织力度,召集全区近150名干部,联合13个区直部门,深入5个镇(街)和6个重点村(场),沟通协调32家生猪规模养殖企业,确保治理各项工作稳定推进。

      “一盘棋”理念在此次治理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全区上下各方联动,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实现“多点开花”。石亭镇依托河长巡查,抓问题、找根源,提速关停步伐;浦南镇以迁促关,营造氛围,形成攻势;天宝镇提前介入,及时稳控母猪存量,为治理工作打下基础;区环保局、区农林局等部门建立定期入户工作机制,每周不少于4天到各规模养殖场开展业务指导,并为业主答疑解惑,促进关闭工作有序开展。

      现在战果如何?据统计,不到4个月时间,已全部完成32家生猪规模养殖场的清栏关闭任务,关闭面积达20.85万平方米,总计减存栏41733头,提前1个月实现全区生猪养殖业全面退出。

    成效转化

    “环境变好了,群众环保意识也提高了”

      “快看,快看,鳌门溪里有鱼了。”石亭镇鳌门村支部书记詹志宾兴奋不已。和鳌门溪一样,在大水溪、农友溪……芳草萋萋,鱼儿游动,一带碧水在蓝天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灵动。若是夏雨过后,还能从空气中闻到一股淡淡的清新香甜味,沁人心脾。“生猪养殖关停禁养,顺应民意,不仅环境变好了,群众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蔡弢阳深有感触。

      詹建川原是石亭镇一名生猪规模养殖大户,他回忆说,当时镇里叫他关闭养猪场,起初还是有抵触情绪的,毕竟最近猪肉价格正在上涨。但当村里陆续关停整治生猪养殖场之后,看到那久违的清水、闻到那久别的香气时,詹建川立即承诺配合环保治理,马上关停。“不能因为我们这代一时的贪念,害了子孙后代。”詹建川谈起了当时的体会。

      在芗城区,生猪养殖关停禁养工作及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巨大变化,给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课”。就像浦南镇后房农场的一位村民所感悟的,“每年十几万元的养猪收入,已经让他忘记了小时候那种泥土和芳草混杂的空气味道”。此次青山绿水的回归,让绝大多数群众更加呵护生态,珍惜环境,他们大都形成了一种共识,“财富换不来清香的空气,也换不来干净的水源,更换不来健康的身体”。

      生猪养殖关停禁养工作虽起步不易,但最后还是获得群众的支持。一个月时间完成所有规模养殖场丈量和存栏统计,提前一个月完成关闭任务,就足以说明这点。“现在,我们再次得到了大自然的恩惠。”据最新水质断面监测结果,上坂国考断面、大水港和丰山溪(浦口)流域水质已达标,其中大水港流域已连续10次监测数据达标。

    巩固成果

    “环境治理的路还很漫长”

      规模生猪养殖场虽关停了,但这并不代表着芗城区环境治理因此而止步。“环境治理的路还很漫长,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心态。”芗城区副区长林建成说,现在芗城区正在探索一套生猪养殖治理的长效机制。

      “按照经验,生猪养殖关闭之后,‘偷养’现象也会随之频现。”蔡弢阳介绍道。对此,一直以来,芗城区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区环保局、农林局等部门联合组织巡查50余人次,特别是结合“河长制”责任落实,区河长办全程介入,针对大水溪、丰山溪、恒坑溪、农友溪等重要流域,25位河长、32位河道专管员开展巡河达570人次,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公布举报电话,先后收集相关线索10余起,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反弹必治”的整治氛围。

      生猪整治后,如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科学转型,发展致富,这也是芗城区必须要面对的一大课题。

      在石亭镇后园村口,一处占地200多亩的闽南故事文化园格外引人注目,园内将山林观光、休闲户外拓展、农家特色餐饮和闽南文化探寻融为一体,吸引一波波乡村旅游爱好者前来体验。

      可谁能想到这里原是一片臭气熏天、污水泛滥的“养猪场”。园区负责人王伟泉说,在芗城区区农林局及石亭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投资1000余万元,对原有5处养猪场进行改造转型,打造成为一个绿色文化公园。现在每到节假日车流如注、游客如织,最高峰达到一天1万人次,带动村民年收入近5万元。下阶段,还将计划再投入1000万元,规划建设果林采摘、木屋住宿等片区,让园区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有趣。

      “科学合理引导,鼓励村民转产转岗,一定能找到新的致富产业。”蔡弢阳说。现在不仅在石亭镇后园村,在生猪养殖“重灾区”的石亭镇鳌门村、后房农场等地,产品深加工、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也在逐步兴起,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正在这里融合发展,这也从侧面体现芗城人的一种不怕挫折、敢于重生的奋斗精神。

      “好不容易要回来的‘碧波绿水’,就不能让它再离我们而去。”生猪养殖的治理之路,让芗城人更加懂得珍惜。

      行走九龙江畔,一江清水浩荡东流,富美芗城再现清波,正释放出一股无穷的绿色活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