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福建新闻 > 【新春走基层】福建大源村“动筋骨”“聚人气” 传承千年古村文化
  • 【新春走基层】福建大源村“动筋骨”“聚人气” 传承千年古村文化

    时间:2019-02-16 18:02:08  来源:人民网  作者:

    人民网三明2月15日电(林晓丽)“渐渐下山来,仙花满地开,一声雷鼓响,引出众仙来……”大年初九,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大源村村民簇拥在宗祠里,听着大源唱曲人敲锣鼓、拉京胡、吹笛子,伴着韵律将一曲《吕洞宾度牡丹》的嬉笑怒骂掩映在唱曲的平仄小调中。

    严建星是大源村村民们最熟悉的大源唱曲人,从13岁开始学艺唱曲,到如今零星白发爬上头顶,已有近40个年头了。

    从锣鼓到二胡再到京胡,严建星拿起每一件乐器都可以熟练地演奏。这些乐器他摆弄了近40年,唱曲也唱了40年,谱子早刻在了心里。“年少为了学习唱曲,从识谱到乐器,我一共拜了三位师傅。”严建星说。

    婚宴上唱“观音送子”,元宵节唱“吕洞宾度牡丹”,严建星从出师以后就开始在村子里“赶场子”。婚丧或佳节需要不同的曲调烘托气氛,严建星将人生的五味杂陈都放在了大源唱曲里。

    “唱曲可不能乱唱,什么场子用什么样的调子,有时候同样一首歌,唱法都不一样。”严建星边说边摆弄手上的工尺谱,工尺谱上记录着传统的谱法,由于年代久远,复印了很多次,如今已鲜少有年轻人看得懂。

    40年前,跟严建星一块儿学艺的一共有13位同伴,他们从师父那儿继承了大源唱曲,如今,他们依然坚守技艺,为唱曲的传承努力。

    大源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着千年的历史。除了传唱悠久的大源唱曲,还拥有30余处古建筑、古桥群、古驿道,以及傩舞、赤膊龙灯两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些年,大源村在保护古建筑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花了“大气力”。

    为了保护古建筑,大源村将村民们从古民居中疏散出来,新建了延续大源村古建筑风格的新居供村民们居住。如今在大源村,一排排“粉墙、黛瓦、翘角、马头墙”的徽派风格建筑整齐矗立,新民居和古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传统古村落的画卷。

    而对濒临失传的“傩舞”“赤膊灯”,大源村从历史沿革、源流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挖掘整理,创新设计傩面具、舞步及赤膊龙灯的走向,并组织表演队伍多次在各类民间文艺表演和大型艺术活动中亮相。

    不少大源村人认为,不论是古建筑还是傩舞,只要“活动筋骨”了,有了人气,才能更好地保护、传承下去。

    在新民居建成后,村民们自发组织成立了“大源傩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发展乡村旅游,做起了民宿。如今共有35户人家加入民宿,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提高了大源的知名度。

    此外,大源村动员非遗表演队员参与大源傩农家乐的经营管理,作为收入来源,形成固定表演队伍,同时培育村里青少年学习“傩舞”舞步和演练赤膊灯,激发青少年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