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 广州首个“碳汇林”项目为何选中这里?看了就知道了
  • 广州首个“碳汇林”项目为何选中这里?看了就知道了

    时间:2018-07-20 22:38:2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刘丹颖

        一年前,梯面镇林场的护林员还不知道什么是“绿色金融”,也没想过村民日夜守护的山林还可以跟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及“碳排放总量控制”等工作联系起来。一年后,参与碳普惠项目的“碳汇林”帮梯面镇拿到了第一笔碳汇收入。

        生态林“链接”碳普惠

        碳普惠、碳排放量、碳中和……要向村民解释这些行业术语,不如“授人以渔”。广碳所负责梯面镇森林保护碳普惠项目的林汐淳回顾这一年的工作,语带微笑:“对农民来说,最实在的比喻就是把林子保护好,还能多出一笔收入。”

        这也道出了碳普惠制工作的落脚点。短短一年,紧随花都区建设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步伐,碳金融试点在绿金改试验区铺开,梯面镇林场西坑村的生态林顿时“身价上扬”。首批碳普惠项目核证的减排量日前已经由省发改委签发。

        绿色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普惠制相结合的活动机制。目前构建的广东碳市场多元抵消机制主要包括企业自愿减排及购买绿色碳汇,经过碳普惠核证的自愿减排量,六大控排行业可购买用于抵消实际排放。

        在广碳所的协助下,花都区梯面林场管理中心成功申报广州市范围内首个林业碳普惠项目。项目负责人依据《广东省森林保护碳普惠方法学》详细介绍了林业碳汇的计算及核证。该项目林地年均碳汇增长速率,每公顷超过5.0 吨二氧化碳当量,数值高于全省公益林平均水平的3.32。“因此,在扣除全省基准值后,项目共计产生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13319吨二氧化碳当量。”该负责人表示,年均碳汇增长速率数值也体现出生态林的管养水平。根据广东碳排放交易市场实时行情,该项目减排量交易额约20万元。

        在保护中开发,绿色金融帮助农民创收

        “这2014公顷的林地试点是梯面镇探索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起点,梯面将结合碳普惠项目的新尝试,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梯面镇委书记周耿斌告诉记者,梯面镇地处花都区北部生态保护带,林地资源十分丰富。“抓保护不是不发展,而是要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梯面拥有11万亩生态林。我们一直在琢磨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中帮助农民创收。”

        生态林的主要功能在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防风固沙,这笔天然的“财富”,梯面已经守护了一代人的时间。1997年一场大洪灾摧毁了林区农民的家园。此后,村民们痛定思痛,懂得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片山林”。

        “当年,这里最高峰时开着大大小小180多个采石场、挖泥厂。”梯面镇农业办主任毕业成介绍道。“那场洪灾后,所有污染企业、生产作坊陆续被清走。大部分是村民自发的行为。”20年过去,如今踏进王子山生态保护林,只见一片茂密的林带蜿蜒盘旋,满眼绿意的梯面林场所在地即是梯面镇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样本。

        “林子管养得好,收入就会变好。”朴素的原理激发了梯面镇西坑村的村民们。绿金改试验区的建设把“绿色金融”这一概念带进了乡村,同步完成林场改革的梯面镇开始谋划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用‘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思路,借助入选首批广东省森林小镇的契机,把梯面的资源禀赋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得到挖掘和呈现。”周耿斌表示。

        目前,改制后的梯面林场管理由林业大队和8个行政村协同负责,能更好地履行环保义务和责任,并争取绿色金融补贴政策、参与碳普惠项目,盘活森林覆盖率超80%、13万多亩的林场资源,为林业农民切实增加收入。

        今年来,梯面镇为8个村各发放了10万元补贴,用于生态保护和村级环卫等公益投入。随着首笔林业碳汇的签发,未来还将有更多的高排放企业与梯面林场碳普惠项目“牵手”,在减碳、增汇两方面共同促进,以碳金融手段拉动相关产业绿色发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