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 发展药材种植 开出脱贫良方
  • 发展药材种植 开出脱贫良方

    时间:2018-08-14 18:24:49  来源:贵阳网  作者:

      唐心来,52岁的水城县木果镇牛场村村民。

      曾经背着小箩筐,漫山遍野“挖”中草药,配制“土方子”给家人治病的她,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够靠种植中药材走上致富的道路。

      在六盘水“钟山战区”木果镇的蹲点采访中,记者与唐心来多有交流。

      唐心来家有10多亩土地,可两个孩子在上大学,劳动力少开销大,又不知道种什么赚钱,土地大多被撂荒。

      “老辈人都说土地是财富,可是我自家地里都是杂草。”唐心来告诉记者,不是不愿意种,而是不知道种什么好。前些年跟风种植的失败,让她心有余悸。

      “农业产业革命的‘八要素’,排在第一的就是产业选择。”陪同着记者采访的木果镇党委书记周鹏对于牛场村的产业扶贫有着深切认识——这里的土地平整连片,适宜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产业,而其弱酸性土壤和海拔气候很适合种植中药材。

      去年伊始,木果镇就引入种植中药材4000余亩,主要种植丹参、黄芩、白芨等中药材。同时,该项目还以“三变”改革为核心,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了中药材基地“土地流转增收+务工就业增收+入股分红增收”持续致富模式,今后还将建成集育苗、种植、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创新型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唐心来家里被撂荒的10多亩土地,时隔多年后,终于派上了用场,种上了中药材,她自己也成了基地的工人,每天的务工费加上土地入股分红,她也成了“双收入”群体,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在中药材基地,记者听到了唐心来和同村的黄训仙的对话。

      “每天70元,去年到现在,我存款都有一万块了。”

      “那你的存款可没我多,你得加把劲了,争取明年把家里的‘小二楼’修好。”

      ……

      相较于过去的“大眼瞪小眼”,如今的牛场村村民的交流大多都在“比”——比收入、比存款。村里150多个村民在基地里干活,依靠家门口的药材产业,很多村民添置了家电,刷亮了房屋。

      在木果镇党委政府的规划中,牛场村的中药材脱贫不是简单的种植和销售,而是有“一揽子计划”——

      第一步,扩大规模让更多群众受益。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将中药材种植规模发展到10000亩,带动村里2086名老百姓实现务工就业,实现人均务工收入6000元/年,亩产纯收益3440元。

      第二步,借助夏秋攻势契机,结合木果镇万亩杜鹃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乡村旅游、文化推广、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产品,以中药材种植为先导,打造成具有木果镇地域特色的中药材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

      周鹏告诉记者,牛场村的中药材脱贫“一揽子计划”,将围绕中药材“做文章”,通过长短结合、农旅一体,逐步实现“药帮忙、药致富、药发展”的脱贫攻坚新局面。

      【记者手记】

      这先手棋下得好

      从“挖”到“种”,一字之变,变出了唐心来的新生活,也变出了牛场村的脱贫新景象。

      曾经,牛场村村民靠饲养牲口、种植洋芋包谷为主,庄稼产量低,居住环境差,群众一年忙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虽然期间也有村民尝试着种植经济作物,但是产业选择的失误,让投入“白白打了水漂”,更误了农时、误了农事。

      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一招。把产业选准选好,下好先手棋,才能实现产业兴、农民富。通过科学的调研,明确了发展中药材这个因地制宜的产业,牛场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群众得到了实惠,也看到了希望,产业的发展也顺风顺水。

      选准了产业,当地党委政府还着眼长远,思考了围绕中药材产业链的农旅结合项目,这其实就是“走一步,看三步”的谋划,既顾及群众当下收益,又有长远打算。这才是最实用的产业扶贫“一揽子计划”。(陈诗宗刘定珲 谢勇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