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贵州新闻 > 6岁被拐走 25年后等来团圆的中秋节
  • 6岁被拐走 25年后等来团圆的中秋节

    时间:2018-09-25 18:31:02  来源:贵阳网  作者:

      林锡纲与父亲拥抱。

      难掩泪水的林锡纲。

      25年了,林锡纲终于与家人团聚。

      文/记者任勇 图/记者刘婷婷

      25年的漫长等待,终于等来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上天仿佛也被感动,9月22日上午的贵阳,雨。距离定于10点半的认亲仪式还有2个小时,刘大华、陈仕乡夫妇和百余名亲朋好友便来到了贵阳市云岩公安分局内,他们拉起了欢迎的横幅,还请来了腰鼓队。

      “苦苦寻找了25年,儿子终于找到了!今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以团圆了!”56岁的陈仕乡说着说着,眼角泛起了泪花。

      一家人喜极而泣

      10点30分,在打拐民警朱卫红的带领下,一名男子出现在了云岩公安分局办公大楼一楼大厅内。

      “没错,他们一家人长得太像了!”才一个照面,等候的亲朋好友中,便有不少人大声喊起来。

      “儿呀,我们终于找到你了!”刘大华和妻子陈仕乡突然冲上前去,抱着跟随打拐民警出现的这名男子,哭出声来。

      民警告诉记者,为了寻找失踪的儿子,刘大华和陈仕乡早在2009年便采集了血样,加入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参与了全国范围内的盲比。今年8月底,比对结果出来,福建籍男子林锡纲的DNA数据信息跟夫妇俩匹配,疑似其25年前失踪的亲生儿子刘光忠。

      9月中旬,为了慎重,公安机关又再次采集了刘大华和陈仕乡的血样,进行了数据复核比对。当结果得到确认后,民警联系了双方,才有了当天的这次认亲。

      对于25年没见的亲生父母和两个姐姐,林锡纲表示,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忘记过对亲人的寻找,甚至把自己的终身大事都摆在了一边。如今31岁的他,仍然孤身一人。

      林锡纲表示,找到了亲生父母,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生育之恩不敢忘,养育之恩也重于山,两边父母之恩他都要报答。他会先安顿好贵阳的亲生父母,然后返回福建,将消息告知养父母和当地的亲戚朋友。因为在当地承包有工程,他要处理好手头的工作,然后再确定下一步计划。

      陈仕乡则表示,儿子找到了,她很开心。至于下一步如何安排,她都听儿子的。

      永不放弃寻子路

      “这么多年来,尽管一次次满怀希望,但收获的都是失望。但我始终坚信,我一定能将自己的儿子找回来!”面对记者,陈仕乡无比坚定。

      刘光忠1993年失踪时才6岁。当年,陈仕乡家住在贵阳市云岩区普天社区野鸭塘附近,刘大华当时靠赶马车帮人拖运货物谋生。1993年4月17日早上10点30分,刘大华外出帮人拖货去了,陈仕乡在地里干完活,回家路上特意买了一大包瓜子,准备回家分给两个女儿以及小儿子吃。

      然而,陈仕乡到家后发现,大女儿和二女儿在家门口玩耍,6岁的儿子刘光忠却不见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找儿子成了陈仕乡的头等大事。自己寻找无果后,她便将希望寄托在了报纸上。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出门买份报纸,专门翻看报纸上有关弃婴或者流浪儿童的报道和公告。只要特征吻合,就算再远,她都要坐车去看一看,认一认。这些年来,她多次前往六盘水、凯里、毕节等地寻找。

      “每年春节和中秋前夕,看到别人在准备团圆宴,我就特别想儿子。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地前往贵阳市儿童福利院,询问近期有没有收容的流浪儿童,看看其中有没有自己的儿子。时间一长,福利院的很多工作人员都认识了我。”陈仕乡说。

      印象最深刻的是几年前在遵义搞的一次认亲大会,公安机关解救了20多名被拐儿童。从公布的图片上看,其中有一个孩子很像是自己的儿子。陈仕乡于是便赶到了遵义,可是DNA比对下来,最后又是一场空欢喜。那次失望而归,陈仕乡连续几天茶饭不思。

      曾经也有人劝说陈仕乡,20多年了,儿子有可能发生了意外,也有可能成家立业,不想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劝她不要再找了。“我的儿子我了解,他肯定记得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两个姐姐,肯定也在想方设法寻找我们,我不会放弃的。”陈仕乡一如既往的倔强。

      2009年,陈仕乡和刘大华到云岩公安分局采集了血样,加入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将希望寄托在了大数据上。

      亲人的记忆不可磨灭

      人们常说,童年的记忆很淡薄,可林锡纲对亲人的记忆之深刻,让人有些瞠目结舌。

      林锡纲说,童年往事,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爸爸的左眼坏掉了,家里养马,马很爱吃黄豆;两个姐姐很疼她,有好吃的都让给他;外公是个木匠,经常帮人做棺材。记忆中,外公还曾经用木头给他做过一匹小马,他爱不释手。童年时候的堂哥爱耍一把长木剑,堂妹在火盆上方玩塑料袋时,被着火的塑料袋烫伤了手……

      至于自己是如何跟家人分开的,林锡纲称,那一幕幕,现在都还时常出现在他的梦里。

      “当时,是两男一女骗我离开了家,到附近去玩。我跟着他们走出没多远,其中一个男的将我扛在了肩上,开始奔跑!”林锡纲说,之后被关在一个小黑屋里面,他曾经找准一个机会,偷偷跑了出来,可面对两男一女的追赶,他跑上了公路,被一辆面包车撞飞了。两男一女带着满头是血的他找了一间小诊所,随便缝了几针,止住了血。至今,在他头上都还有一个长长的疤痕。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是林锡纲养父母如今所在的地方,也是25年前那两男一女将他准备贩卖的地方。幸运的是,当地派出所民警及时出现,并将他救了下来。可是,面对一个说不清楚自己家在何方的孩子,民警只得将其暂时寄养在了当地一户林姓人家里,这一寄养就是25年。

      每年出省“旅游”寻亲

      可能是童年的遭遇,让林锡纲的性格变得十分孤僻和独立,不相信任何人。除了上学的学费,其他零花钱他都自己挣!

      “当别的孩子还在跟父母撒娇时,我却在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做小生意、还帮工地上搬过砖头。14岁那年,我初中没有毕业便辍学了。到了当兵的年龄,我参了军,随后又退伍回到了家!”林锡纲说。

      每当遇到伤心难过的事情,林锡纲喜欢用石头在地上画自己印象中的亲生父母和两个姐姐。看着地上的画,仿佛亲人就在自己身边一样。于是,快快长大,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亲人,成了他心中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退伍之后,林锡纲开始外出打工。得来的工钱,平日一分都舍不得花,每年一次的出省长途“旅游”,却几乎要花光他当年的积蓄。林锡纲选择旅游的并不是什么著名景点,基本上去河南、河北、云南等省的一些农村,他想凭着自己儿时对家的记忆,找到自己的父母和姐姐。不曾想,今年马上就要被列为寻亲“旅游”目的地的贵州,才是亲人的最终所在。

      今年4月份,林锡纲无意中听朋友说,公安部有个DNA数据库,只需要提供血样,便可跟全国寻亲的人进行比对。“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卖我,他们肯定也在寻找我!”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到当地公安机关采集了血样,利用大数据手段来寻找自己的亲人。

      几天前,当地警方通知他,比对有结果了,他的亲生父母在贵阳。9月21日,他搭乘高铁来到了贵阳。

    编辑:刘 鹏

    统筹:彭钥嘉

    编审:干江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