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海南新闻 > 海口8岁男孩沉迷“王者荣耀” 充值一万余元买装备
  • 海口8岁男孩沉迷“王者荣耀” 充值一万余元买装备

    时间:2019-06-11 19:05:09  来源:  作者:
    6月6号上午,海口的周女士打开手机微信,发现绑定的银行卡里,少了一万余元。周女士一番追查下来,既生气又无奈。

    周女士说,这个手机因为没有装电话卡,平常不经常使用,只是连着wifi给孩子完成课后作业使用。5月底,亲戚往手机微信绑定的银行卡里转来了两万多元,准备给周女士一家周转用。发现卡里少了一万余元后,周女士查询账单流水发现,6月1号到5号期间,银行卡有近20次的扣款记录,扣款明细均为“腾讯财付通充值业务”。

    周女士怀疑此事与8岁儿子小宏有关,一番追问之下,小宏承认钱是自己花出去的。

    小宏告诉记者,他在手机上下载了王者荣耀游戏APP,而游戏登陆账号,是用爸爸的微信账号开通的。之前无意中,小宏看见爸爸用微信发红包时的支付密码,就记了下来,然后一笔笔地充值购买王者荣耀的点券。

    小宏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用在购买王者荣耀的装备上,但是他的游戏级别已经到了15级,而王者荣耀的最高级别是30级。对于儿子花费万元在王者荣耀游戏上,周女士显得十分无奈。周女士是一名环卫工人,丈夫是拉货司机,平日里除去生活开销,积蓄所剩无几。

    听到妈妈这么说,躲在一旁的小宏也痛哭了起来。

    周女士希望能拿回孩子在游戏平台上充值的款项。对此,记者拨打腾讯客服反映情况。腾讯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因为16岁以下未成年人在法律上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腾讯方面建议,家长按照他们的提示,提供相关证明,平台方会进行核实,再处理后续退款事宜。

    6月7号,周女士打电话告诉记者,腾讯游戏方面对小宏充值购买点券一事,已经审核完毕,表示愿意返还充值款项中的70%。而周女士还在和平台方做进一步的沟通。

    年仅8岁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几天挥霍上万元,这令人愕然。那么,孩子沉迷网游的背后折射出哪些问题?以后又该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呢?我们继续探讨。

    小宏告诉记者,放学后,他和妹妹在家里待着,而爸爸妈妈要在外面忙工作。所以,玩游戏成了他消遣时间的方式。在游戏世界里,他享受和伙伴竞赛的操控,渴望比拼。

    对于小宏从六岁开始玩游戏,想花钱升级人物装备一事,小宏的父母一无所知。小宏的妈妈周女士说,小宏平时比较乖巧,学习成绩还不错,他们料想不到孩子会沉迷网络游戏。

    家长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一禁了之。那么以后,小宏的课余时间怎么安排?家长如何陪同呢?在这个家庭中,忙碌的家长们陷入了两难中。

    而心理专家表示,游戏本身不是一个坏事情,但需要大人厘清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背后的原因。一般来说,小孩喜欢网络游戏的心理需求,是赢得获得感和认同感。

    此外,心理专家提醒,完全禁止孩子玩游戏的做法也不太现实,父母需要适当的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此外,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随着网络游戏和直播短视频的发展,青少年拿家里的钱充值买装备、打赏主播等事件越来越多。青少年分辨力差,自控能力弱,除了家长的教育,平台方在落实监管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日,应国家网信办要求,国内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这对于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来继续关注。

    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从而产生巨额消费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

    2019年2月,琼海10岁男孩小郑,拿妈妈杨女士的手机,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在快手APP上充值了快币,打赏快手平台的游戏主播,总共充值了148420元。而这笔钱,是杨女士的治病钱。记者介入协调后,快手平台给杨女士进行全额退款。

    2019年3月,儋州11岁男孩小樟,通过爱奇艺视频软件,观看主播进行游戏直播时,先后打赏共计9600多元。经直播平台核实情况后,已经将打赏金额全款退还。

    2019年4月,海口10岁女孩小君,在一个多小时内,给快手平台的主播打赏1万多元。经过家长的投诉,快手平台表示,愿意返还充值快币的80%。

    随着巨额“打赏”网络主播等问题频发,5月28号,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西瓜视频、哔哩哔哩、美拍、爱奇艺等多家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加上之前试点的“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全国已经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记者注意到,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服务功能、在线时长都会受到限制。例如,每天使用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无法进行充值、提现、打赏等一系列操作。

    而网络游戏方面,日前中消协发布的《青少年近视现状与网游消费体验报告》指出,被测评的50款网游产品中,强制实名游戏不足四成,并且有三分之一的强制实名游戏未启用防沉迷时长提醒及退出机制。记者观察发现,一些网络游戏平台推出的家长监护模式等防沉迷设置,还存在漏洞,如果孩子使用的是大人的账号,或者家长不参与,孩子依旧可以逃离监管范围。

    不少专家表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既需要互联网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特别是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此外,必须推动技术进步、增强防范意识,才能使防沉迷工作产生良好社会效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