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黑龙江新闻 > 心忧贫户事 齐力建康庄 ――省发改委驻延寿县安山乡兴山村工作队扶贫二三事
  • 心忧贫户事 齐力建康庄 ――省发改委驻延寿县安山乡兴山村工作队扶贫二三事

    时间:2018-05-19 12:21:55  来源:  作者:

    东北网5月19日讯(记者 岳同明 印蕾 迟亦达)从延寿县城出发,向东行车25公里就到了安山乡兴山村。

    延寿县是黑龙江省的国家级贫困县,兴山村是这个县最穷的村子之一。时任省发改委铁路建设处处长的马新辉并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中会有一段时间与这个张广才岭下的小山村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按照省委统一要求和部署,2017年5月,省发改委党组选派马新辉带领省信息中心经济信息处见习研究员江家奇和省工程咨询评审中心能源部助理工程师杨军组成驻村工作队,于2017年6月2日正式入驻延寿县安山乡兴山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1名队长,2名队员,近一年的驻村时间,发生了很多故事……

    工不打了,回家种木耳去

    工作队队员在菌类种植基地工作。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工作队记录的民情日记和工作日记。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江家奇整理图片。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工作队的卧室用厚纸壳挡风。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5月15日清晨5点,兴山村双峰东屯贫困户李铭赶了15公里路,来到村部挑选木耳菌包。李铭手中一个个轻轻的菌包曾经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帮人的心上。

    “扶贫抓产业,选准产业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要干的产业首先要符合村里的实际情况,技术门槛儿不能太高,带动面要广还得有市场需求”,马新辉告诉记者。

    上木耳菌包生产线,工作队和村“两委”一拍即合。“一来光伏发电项目的收益不以现金的方式发给贫困户,而是把收益折算成木耳菌包发放给贫困户,扶贫不扶懒汉,把村民脱贫的志气扶起来,把技术输送给村民让他们形成脱贫‘造血’功能,才是根本。二来有了菌包就可以带动木耳种植,村里又形成了新的产业。”兴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忠民告诉记者。

    项目确立后,工作队和村“两委”就开始想办法解难题,缺少资金?工作队从县有关部门分两次争取到了42万元和50万元的资金支持,又投入50万元驻村扶贫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缺少技术?缺少市场?工作队组织村“两委”先后多次去尚志市和海林市考察,最终引进了海林一家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克服了很多很难数的清的困难,今年1月20日,兴山村木耳菌包生产线项目正式投产运营了。

    “发展食用菌产业,菌包生产很重要。从外面购买菌包一是成本高,二是菌包不适合长途运输,现在兴山村已经生产了约25万袋菌包,对下一步搞木耳种植,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意义重大。”安山乡副乡长王雷深有感触地说。

    “走,领你们看看我们最开心的事儿”,马新辉和刘忠民兴奋地和记者说。

    位于兴山村年贵屯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就是他们所说的“开心的事”。基地规划占地面积40亩,一期计划建设8栋大棚,可以种植地栽木耳25万袋、挂袋木耳20万袋。

    “你们看,地栽基地基本完工,用于地栽种植春耳;8栋大棚6月底能完工,用于挂袋种植秋耳。我们测算了一下,食用菌种植基地可带动110户贫困户增收约25万元,可确保兴山村44户未脱贫贫困户全部脱贫。”马新辉告诉记者。

    听说村上有了“种木耳”的项目,在外打工的李铭赶紧回到村里。“我腿脚不好,还有白内障,给人家打更挣点钱,去了开销不剩啥。而我回家种木耳,也不耽误种地,种6000袋木耳,一袋咋也能挣八毛钱,两三个月就能收入近5000块钱,比我在外面打工强。”李铭信心十足的捧起菌袋对记者说:“种完春耳我还想种秋耳,挣得会更多”。

    负责延寿县产业扶贫工作的县农业局副书记王永志告诉记者,省发改委驻村工作队根据本村实际、依托资源特色定产业,第一个在全县通过木耳菌包生产线建设进行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脱贫,这给县里开展产业扶贫带来了启发。今年,延寿县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并准备依托像兴山村这样成形的菌包厂进行扩建,增加政府投入,扶持带动周边村屯进行食用菌生产,培育富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人人叫好的“苞米楼子”

    菌类种植基地,村民正在摆袋。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菌类种植基地。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科学储粮仓已经陆续分发到位。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马新辉向记者介绍菌类种植基地情况。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兴山村地处山区半山区,耕地以旱田为主,土地较为贫瘠,玉米是主要种植农作物。工作队驻村后,有贫困户找到工作队,自家种的玉米秋收后如果不能很快卖完,放不好会受潮、霉变,影响收入。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在延寿县,共有由中直企业党组、省委、哈尔滨市委及延寿县委下派的106个驻村工作队,在和省粮食局驻村工作队的交流中,马新辉了解到,我省科学储粮专项建设结余资金可以用于重点支持国家级贫困县农户建设科学储粮仓。每个科学储粮仓可棒储玉米近20吨或粒储近13吨,粮仓总价约4500元,农户自筹440元,政府补贴约4000元。工作队赶紧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科学储粮仓工程在兴山村落地。

    “这苞米楼子(科学储粮仓)好,我们也想买”,很多非贫困村民听说了科学储粮仓,也纷纷找到工作队。

    村民购买热情高,又确实能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工作队积极向有关部门反馈,争取惠及更多百姓。经过多次沟通协调,2017年10月,工作队最终为369户村民,其中包括163户贫困户,争取到了科学储粮仓。

    2018年4月,村民们翘首企盼的369套科学储粮仓运到了兴山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给各家各户分发、安装。兴山村村委会主任满国军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有了科学储粮仓,仓储玉米平均每斤比秋收后就能多卖约0.2元,每个粮仓每年可为农户额外增收约5000元,369个科学储粮仓就能为全村百姓增收180多万元。

    11千张照片的定格

    兴山村村部,也是驻村工作队工作、生活的场所。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兴山村双峰东屯贫困户李铭挑选的菌包。东北网记者 迟亦达 摄
    修建吞内路。图片由工作队提供
    修建完成的屯内路。图片由工作队提供

    “从来的那天开始到今天,我们一共拍了1万1千多张照片了”,5月16日,工作队队员江家奇、杨军一边上传图片一边对记者说。

    对于工作队来说,每张照片背后都能讲出一个故事。

    “这个文件夹的图片全是入户走访拍摄的”,江家奇告诉记者:“全村有8个自然屯,442户,常住人口1674人。其中,有精准识别贫困户195户428人。为了摸清每个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遇到的困难和生产生活的需求,我们不仅进行了逐一走访,平均每户走访3次以上,对常住在家的非贫困户我们也进行了走访,目前一共走访了279户,平均每户近2次。”

    “这组照片是我们修屯内路时拍摄的”,杨军告诉记者:“由于多年投入不足,兴山村除了中心屯外的7个屯屯内路都是土路。坑洼不平、泥泞不堪,村民出行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通过我们的努力,2017年兴山村7个屯的土路都铺上了水泥,修建路灯也提上了日程,2018年就能施工。”

    “这是我们去尚志、海林考察学习木耳菌包项目拍的;这是我们带村民去哈尔滨和肇东学习苜蓿半干青贮技术拍的;这是哈医大一院、省医院专家来为村民义诊拍的;这是我们组织捐赠衣物、轮椅、图书拍的;这是我们在村里开党支部大会拍的……”

    一张张图片定格着工作队“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的工作瞬间,对于马新辉、江家奇、杨军来说,他们在兴山村的驻村故事未完待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