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黑龙江新闻 > 砥砺奋进40载 改革开放谱新篇
  • 砥砺奋进40载 改革开放谱新篇

    时间:2018-12-18 15:49:03  来源:  作者:

    东北网12月18日讯 40年前的今天,改革开放的号角如春雷乍响,震惊世界;又似春风化雨,润泽神州。坐落在祖国东北小兴安岭腹地全国最大的森林城市――伊春市,从此打开山门,放眼世界,紧握改革开放这一法宝,披荆斩棘闯难关,转型创新谱新篇。逐步开辟了一条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人民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综合实力极大提升。40年砥砺奋进,全市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艰难而又坚定地走过了三个关键的历史时期。

    多元化产业形成期。改革开放初期,我市经济逐步陷入了林木资源危机、林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1979年经济增速仅为1.2%,九十年代初经济连续两年下降,1990年、1991年GDP分别下降9.4%和0.7%,1978年―1991年十三年间GDP增长58.8%,年均增长3.6%。面对经济危困现状,伊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综合立体开发”发展战略,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地方工业的决定,对全市的林产工业进行调整,按计划对不能投入生产的企业进行整顿,使木材精深加工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效益明显好转。自此,打破了单一木材生产、单一林业经济、单一全民所有制的旧模式,开启了持续、稳定发展之路。1992年―2002年十年间GDP增长1.4倍,年均增长9.3%。

    保护过渡期。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林区的职能和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保护生态的功能日益凸现。同时,由于可采林木资源枯竭,经济发展放缓,1999年GDP增长8.1%,比1998年回落2.2个百分点。面对资源枯竭、经济下滑的现状,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战略,实施严管资源,主动调减木材产量,停伐红松,强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培育后备资源,积极探索发展脱木产业,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培育和发展木材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生态畜牧、北药开发等接续替代产业,探索了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跃上百亿元大关,实现101.4亿元,增速重回10.3%。2004年―2013年,伊春经济年均增长11.5%。

    转型发展期。进入2014年,我市进行了半个世纪的木材主伐生产全面停伐,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列上了重要的发展日程,自此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开启了林区第三次创业的艰难历程。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调研考察,首站来到了伊春,他走企业、入农户、看山林、议发展,为林区经济把脉问诊,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为推进全市绿色转型指明了方向,经济发展逐步走出谷底,由2014年下降9.4%上升至2017年增长6.3%。40年砥砺奋进,我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发展。1978年―2017年,生产总值从6亿元增长至25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3倍,年均增长6.7%。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2倍、21.6倍,年均分别增长8.8%、8.3%。经济发展的人均水平显著提高。1978年,人均GDP仅为510元,2017年增长至22109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5倍,年均增长6.1%。全市公共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0.6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6.2亿元,增长26倍,年均增长8.6%。其中,税收收入从0.7亿元增长至9.3亿元,增长12.4倍,年均增长6.7%。

    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致力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由单一注重总量增加逐步向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转变。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结构为60.9:21.3:17.8,呈“一二三”的产业格局,经过40年的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为37.9:21.8:40.3,呈“三一二”的产业格局。201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2亿元,比1978年增长41.3倍,年均增长10%。

    农村经济长足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我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业基础不断加强,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40年间,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从1978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159亿元。粮食总产量从9万吨增加到70.7万吨,增长6.9倍。2017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为74.8万千瓦,是1978年的10.1倍。农村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33元增加到13725元,增长102倍。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伊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乡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积极落实棚户区改造政策,极大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昔日规划无序、道路狭窄不平、基础设施落后、房屋矮小陈旧的景象已成为过去,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9.9亿元,年均增长12%。投资项目从简单购买设备、扩建厂房到不断加大技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集聚区等。40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6亿元。城市功能得到全面提升。2009年飞机场建成通航,2011年伊绥高速公路胜利通车,标志着伊春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深入实施“科技强市”战略,在营造科技进步环境、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3.7%。城市品牌效应增强。2011年,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成功,荣获全国卫生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全省第二个国家卫生城市,开创了资源型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卫的先河。2017年摘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2013年、2017年两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是全省唯一同时拥有卫生城、文明城和平安城三大金字招牌的地级市,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教育事业优质发展。2017年,全市拥有各类学校105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35%。学生每百人拥有专职教师初级中学为12.4名,小学为12.9名,分别比1978年增加6.5人和8.7人。2017年末,拥有幼儿园88所,比1978年增加56所。培育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科技型企业26户,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医疗卫生服务不断优化。2017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783个,其中,医院40所,其中三甲综合医院一所,三甲专科医院一所,三乙专科医院一所。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提升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水平。2017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15个,艺术馆3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18个。广播综合覆盖率97.1%,电视综合覆盖率99.9%。群众体育长足发展。2017年,群众体育工作全省评比名列第一。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了“生态立市”的核心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发展中富民,自主强化了以杜绝超限额采伐为重点的森林资源管理,积极采取了以停伐为核心的系统化保护红松、认领红松举措,全面加快了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步伐。1998年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木材产量逐步调减,2011年停止主伐100万立方米,2014年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森林资源得到有效恢复。截止2017年末,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67.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3亿立方米,比1978年增加0.7亿立方米,增长26.2%。2017年伊春森林覆被率84.4%,比1978年提高18.8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极大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伊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确保全市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居民收支水平快速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5年的750元增加到2017年的23676元,增长30.6倍,年均增长11.4%。人均储蓄从27.7元增加到39892元,增长1439倍。40年砥砺奋进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成功实践的积累为我市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征程中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4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运行的发展态势。

    坚持改革开放,是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动力。40年来,全市积极调整优化经济布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全国国有林权改革试点“第一槌”、从探索森林碳汇交易到建成“活立木交易市场”和“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伊春交易中心”两大林业要素交易平台、从国有林区改革开始破冰之旅到“四分开”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制约林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正在逐步破解,林区生产力得到了不断解放和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是保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40年来,全市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力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城建、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潜力和资源潜力,为城市发展全面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对外开放提供更优化的体制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

    坚持转型升级,是引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40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就是一部转型发展史,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转型发展仍然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加快构建现代林业经济新体系。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做好“三篇大文章”,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林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和产业层次实现一个新的跃升。

    坚持生态为基,是保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遵循。40年来,始终把生态作为伊春发展的“根”和“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严管资源不放松,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不断推动伊春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坚持民生为本,是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40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台了一系列富民惠民的政策措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办好各项社会事业,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不断提升林区群众的幸福指数。回首40年改革开放历程,市委市政府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伊春。要使伊春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就必须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强市之路、富民之路,高起点开启加快绿色转型发展,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的新征程,把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新伊春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