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 践行嘱托 大步走在春光里⑥|传承李保国精神,让山区农民挑上“金扁担”
  • 践行嘱托 大步走在春光里⑥|传承李保国精神,让山区农民挑上“金扁担”

    时间:2021-03-03 18:39:37  来源:长城网  作者:吴新光 张嘉琪

    长城网讯(记者吴新光张嘉琪)早春时节,天气回暖,太行山区的核桃树、苹果树已经萌出了新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

    “采取专家团队+乡土技术人员的办法,加强对核桃树的管理。”

    “示范园得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不仅‘饭碗’要端在国人的手上,‘油瓶子’也要攥在国人的手上。”

    ……

    郭素萍(右一)参加临城县薄皮核桃发展座谈会。长城网记者 张嘉琪 摄

    2月23日下午,在河北省临城县绿岭核桃基地桃源宾馆,一场有关临城县核桃发展的小型座谈会正在举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

    河北省两会闭幕的第二天,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马不停蹄来到临城县绿岭核桃基地进行调研,一方面为核桃产业把脉问诊,一方面修改完善自己将在全国两会提交的建议。

    太行天下脊,万里翠微寒。这里曾是李保国教授生前最牵挂的地方。

    郭素萍指着山上的一片片核桃园,感慨万千:“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秃岗,如今郁郁葱葱,变成带动农民致富的‘绿岭’。”

    2016年4月李保国教授去世后,由李保国生前同事、学生组成了一只常年走进大山、奔走在田间地头的科技扶贫服务队,为广大果农开展科技培训、传授科学管理技术。

    郭素萍(右)指导果农苹果种植技术。长城网记者吴新光摄

    李保国科技扶贫服务队传承发扬“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精神,继续扎根太行山,走出一条具有太行山特色的科技扶贫之路,让老百姓干上生态活、吃上生态饭。

    “农民朋友的事,就是自己家里的事。几年来,李保国科技扶贫服务队,给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没收过一分钱。”郭素萍告诉记者,“随着脱贫攻坚的收官,为继续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我们团队的作用,从今年1月1日开始,我们将李保国科技扶贫服务队改为李保国科技兴农服务队。”

    临城县扶贫办主任宁瑞强介绍说,全县优质薄皮核桃种植面积达26万亩,核桃种植户达20多万户,带动4000多个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在核桃产业的带动下,临城县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5月临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郭素萍在临城县绿岭核桃基地讲解核桃树的春季管理技术。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临城县核桃产业发展到今天,也遇到了发展中的“瓶颈”,也需要产业升级。如何让农民既有不错的产量,还要有好的收益?

    “在经济内循环为主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深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品要跟着市场需求走。”郭素萍举例说,“绿岭公司的多味烤核桃、核桃油为啥卖得这么火,就是因为摸准了消费者的脉搏。只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了,才能拉动核桃产业的发展,也才能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郭素萍表示,助力乡村振兴,需要调动更多的林果专家和人才投入到农村和山野中,把论文写在田野里,把科技的“金扁担”交给农民。

    郭素萍今年准备带到全国两会上的建议,其中一个就是《关于支持木本油料树种——核桃产业发展的建议》。“核桃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产业,核桃是适应性极强、荒山荒地荒滩均可栽植、不与粮棉争地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发展核桃产业,对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把‘油瓶子’攥在自己手上至关重要。”郭素萍说,加大力度支持核桃产业发展,对于实现核桃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提高食用油的供给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策划:邵荃杨日明张国锋

    执行:李铁兵郭庆敏

    文字:吴新光

    视频:张嘉琪

    海报:李元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