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魅力宋砦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来自郑州市金水区宋砦村的“两高”发展报告
  • 魅力宋砦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来自郑州市金水区宋砦村的“两高”发展报告

    时间:2018-12-15 17:34:21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河南日报记者 归欣 河南日报通讯员 林文阁

    在广袤中原的4万多个村庄里,位于郑州北郊的宋砦堪称最“神奇”的一个。

    她是如此“不起眼”,占地不足一千亩,在河南全省地图上只是一个“点”。

    她又如此光彩夺目,早早带上“全国文明村”“全国十佳小康村”的桂冠。

    40年春雷激荡,无数村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浮浮沉沉,不少曾经的“星星”风流云散,但宋砦却始终勇立潮头,并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生动注脚:

    ——人均纯收入上世纪80年代初不足600元,去年增长到8万多元,一个人顶过去一个村;

    ——改革开放初期,村级集体经济几乎空白,如今村民户均资产突破1000万元,提前实现共同富裕;

    ——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现在是全国大名鼎鼎的“小康村”、河南首屈一指的“明星村”。

    令人赞叹的成就背后,有一个数字不容忽视:40年来,宋砦的常住人口保持在700人左右,但党员数量从1978年的3个,增长到现在的110个。“宋砦没秘密,要说有,那就是始终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为群众谋福祉。”一手缔造了这段传奇的“宋砦功臣”、村党总支书记宋丰年道出了它背后的分量。

    今年6月,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宋砦之路与这一理念高度契合。在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再次走进宋砦,感悟宋砦人的幸福感、获得感,探寻宋砦“两高”发展的新擘画。

    农民升级做市民“宋砦人的脸上,都开着一朵向阳花”

    在宋砦,很多标识跟“丰”有关。“丰乐路、丰乐园、丰乐五金机电市场……可多可多!”77岁的朱恪杰扳着指头跟记者介绍。

    丰收、丰裕、丰衣足食,这既是40年前宋砦人对美好生活的简单向往,也是宋砦在改革开放中早已实现的“小目标”。

    “现在宋砦富得多有名,以前就穷得多有名。”朱恪杰说,“改革开放前连粗粮都吃不饱,现在俺村是饭店挨饭店,超市连超市,不出村就能‘吃遍全国’。”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在宋砦村自办的四星级酒店——弘润华夏大酒店里,一楼小吃城常年有100多种美食供客人享用,涵盖全国各地;村里的另一个四星级酒店丰乐园度假村集餐饮、住宿、商务于一体,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郑州休闲娱乐的一张名片。

    相较于朱恪杰对“口腹之欲”的满足,耿景盛的追求“略高一筹”。曾在生产队开过手扶拖拉机的他,早些年最大的“梦想”是能开上“屁股冒烟”的小汽车。如今,不但自己开上了,全村人也都开上了。

    走进宋砦村的“第一家园”,犹如进了一个没有“车模”的车展现场:从经济型到舒适型,从国产的到合资的,从两驱的到四驱的,让人眼花缭乱。截至目前,宋砦村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00台。

    汽车延伸了人的双腿,开放的宋砦人走得更远。本来是年轻人视为时尚的旅游远足,在宋砦却是老年人的“家常便饭”。

    2003年,闲下来的朱恪杰想到海南看一看,一开始只通知了三四个老伙计,没想到第二天竟来了40多号人。回来之后,在大伙的“撺掇”下,朱恪杰干脆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主要“业务”有两个,一个是健身,一个就是旅游——每年组织五六次健身比赛、集体旅游,成了协会的日常事务。

    生活好了,心情美了,宋砦人的健康水准也直线飙升。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前村里60岁的老人都少见,70岁以上更是凤毛麟角;今年重阳节村里办长寿宴,60岁以上老人近300人,七八十岁的也有一大把。

    老有所乐——60岁以上老人享受各种保障,壮有所业——丰乐五金机电市场红红火火,幼有所教——全体宋砦村民享受12年义务教育,如今的宋砦村,俨然一个幸福的大家庭。村民宋云龙平常喜好舞文弄墨,他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党的好政策就像阳光,让宋砦每个人脸上都开出一朵向阳花,美得很!”

    农村“破茧”变城市“融入城市,宋砦的日子越来越好”

    2017年,河南城镇化率达到50.16%,实现了从乡村社会到城市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而在全省城镇化的大潮里,宋砦无疑是先行者——这里高楼林立、商铺琳琅,除了飘扬着党旗的村委会老楼,农村的痕迹已被改革开放的如椽大笔悉数抹去。

    “现在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村民朱广田笑着说。2004年,他搬进了水电气暖一应俱全的村民小区,家具家电至今已换了一茬又一茬,俨然一个现代城市居民的标配。

    与一些“城中村”截然不同,宋砦融入城市的进程不是被裹挟,而是求主动。在“不卖村里一分地”的基础上,宋砦村通过自主经营、多次调整,实现了由村到城的华丽嬗变。

    改革开放以来,宋砦村无偿为郑州市政建设提供土地450亩,在全市率先实现水电气暖“四通”——如今人们熟知的丰乐路、博颂路、索凌路、天明路等多条道路,在宋砦辖区段均是宋砦人早先一步自主修建的主干道。这既为当年宋砦的工业化发展打下基础,也为后来的整体城镇化炼好了“内功”。

    上世纪末,有感于周围村庄“盖了拆、拆了盖”,浪费资源又杂乱无章,宋砦村党总支带领村民统一规划、全民参与,建设了全新的居民小区。因为土地、规划等手续规范,设计科学合理,2007年,宋砦人全部领上了市房管局颁发的房产证。这个被称作“孤本”的城镇化改造案例,为宋砦的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宋丰年和村党总支一班人深知,乡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除了“硬件”接轨,更重要的是“软件”融入。为此,宋砦在提升村民素质上狠下功夫。

    ——党员连群众,道德同提升。村党总支要求,每个党员都与村民定点联系、全面“包干”,并签订公民道德合同,在群众中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定期评选劳动模范、好妯娌、好媳妇等,全方位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多年来,宋砦几乎没有人受过刑事处罚。

    ——教育为依托,人才增后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适应新形势,必须有一批有文化、素质高、见识广的优秀人才。为此,宋砦兴办了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义务教育,并支持年轻人出国深造。目前,曾远赴日本留学的弘润华夏酒店总经理宋智辉等年轻人,已经挑起了宋砦的大梁。

    ——法治做基石,长治又久安。2016年,宋砦拿出弘润华夏酒店的一整层,办了全国首家村办法治展览馆。长期在商海纵横的宋砦人当然知道,这牺牲了多少经济利益;但他们更明白,这是一笔“划算”的投入。正如宋丰年所说,学法、尊法、懂法、守法、用法,才能让已经富裕起来的宋砦走得更远。

    “农工”褪色兴三产“宋砦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

    40年,宋砦人恍若一梦:曾经阡陌纵横的土地上,已不见一棵庄稼;以前视麦苗如生命的“老把式们”,迷上了种花草。这种变化让过去的记忆更加醇厚,也让新一代更振奋于美好的未来。

    “很多人只知道深翻,不知道细作,所以每年我们的粮食都比他们打得多。”回忆起40年前,也曾是“种地好手”的宋丰年还很自得。尽管如此,人均不到一亩耕地的宋砦只能温饱,想发家致富?难。

    1987年,被群众推选为村经联社主任的宋丰年,组织村里一批人赴辽宁营口参观学习,买回了一大批葡萄幼苗进行试种。1988年的秋天,几百亩葡萄硕果盈枝,亩产1500公斤,收益破万元。

    这一步,就领先了30年:别人“以粮为纲”,宋砦就种水果;别人跟风种水果,宋砦开始上工业;别人扎堆上工业,宋砦转型搞“三产”。

    每一次转型,都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巨大博弈;每一次“变道”,也都在直面质疑与忍痛割爱中诞生。1996年,在不少地方乡镇企业大干快上的时候,宋砦毅然下马了8个污染大的“明星企业”。之后数年,除了个别无污染企业得以保留,曾经风靡全省的20多个村办企业全部离场。

    站在今天绿草如茵的旧址上,遥想十几年前达源钢铁公司红火的生产场面,依然会被宋丰年的抉择震撼:“环境都污染了,宋砦人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了,发展经济有啥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后来的实践证明,宋砦人有大智慧:正是砍掉了这些不宜在城市兴办的污染企业,才使宋砦早早甩掉了包袱,走上了环境保护与商贸发展齐头并进的新路。

    由工业转三产,宋砦能干点啥?

    丰乐园,这个四星级旅游涉外饭店,保龄球馆在郑州位居第一;热带雨林温泉水疗馆,功能之全堪称亚洲之最;生态农业产业基地丰乐农庄,被命名为“省级旅游景点”。之后开业的弘润华夏大酒店,更以其大气典雅的设计风格和细腻独特的服务理念,迅速成为郑州市北区的标志性高端酒店。在三产领域大显身手的宋砦,一度成了全市的风向标。

    如何让村民富裕之路更稳固,2000年年初,宋砦人到沿海寻找答案。几次考察后,宋砦敏锐抓住郑州北部没有机电市场的机遇,利用“第二家园”的底商兴建丰乐五金机电市场,让每户村民都拥有13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既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租给别人,旱涝保丰收。”朱广田说。

    过去四十年,宋砦跨越发展,尽揽风流;进入新时代,宋砦仍在锐意进取,不懈奋斗。

    “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宋砦的今天。我们宋砦的党员干部,仍将‘站着为老百姓撑伞,躺下给老百姓当牛’,带着群众奋斗,宋砦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宋丰年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