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媒林”诞生记
  • “媒林”诞生记

    时间:2019-03-26 19:14:27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河南日报记者 王平 陈慧 河南日报通讯员 张增峰

    3月的民权林场申甘林带,和风扑面,嫩芽初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月24日上午,随着200多名媒体人的到来,安静的林区顿时热闹起来。来自中央驻豫主要媒体、省直主要新闻单位以及商丘市主要新闻单位的媒体人,都奔着“媒林”而来。

    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共植媒体林同迎故道春”植树活动就在这里举行。规划建设的160亩“媒林”,是未来申甘林带内一处具有特殊教育意义、标志性的地标,将成为我省宣传思想战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实践基地。

    驱车穿行在3万多亩的申甘林带,眼中除了树还是树。大家连连赞叹:“树栽得真多!”“太壮观了!”“不愧是河南的‘塞罕坝’!”

    民权林场是本报走转改活动中发现的重大典型,2018年1月9日,本报以《河南有个“塞罕坝”》为题,率先报道林场三代人68年初心不改、久久为功,将昔日的茫茫沙丘改造成生命绿洲的绿色传奇,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随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内媒体纷纷聚焦黄河故道上的这方热土,连续推出多篇重磅报道,掀起了学习河南“塞罕坝”的热潮。

    启动仪式结束后,媒体人个个摩拳擦掌,热情高涨,与300余名当地干部群众、志愿者一起,挥锨培土,植绿成行。

    人民日报河南分社社长龚金星一边拎起铁锨大步走向植树地点,一边兴奋地挥着手说:“去年发现一片林,今年再添一片绿。媒体人不仅要宣传好生态文明建设典型,也要以实际行动建设绿水青山。”

    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王丁一边植树一边感叹:“这个地方选得非常好。我们脚底下就是曾经风沙肆虐的黄河故道,从这一片河南的‘塞罕坝’,就能感受到河南的历史文化和沧桑巨变。”他说,媒体人建设“媒林”,参与植树活动,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切身体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次身体力行的学习,非常有意义。

    不一会儿,农民日报河南记者站的年轻记者范亚旭就栽下2棵白蜡树。他说:“去年第一次来采访,就被遮天蔽日的绿震撼了,这次有机会在老一辈务林人奋斗的地方接力栽树,非常激动。”

    200多名媒体人中,有20多人来自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阵容最大。松软的沙土地上,大家深一脚浅一脚,顾不得鞋底沾满了泥、沙土钻进了裤管,你扶苗,我填土,他浇水,干劲十足。

    在欢声笑语中,他们纷纷表示,民权林场人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坚守,筑起这道豫东平原的绿色屏障,精神可贵,令人敬佩。我们报道了他们,更要向他们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继续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鼓与呼,采写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

    劳动的时间过得飞快,2000多株新植的白蜡、栾树、五角枫、榆叶梅很快矗立在和煦春风中。

    这一番热火朝天的场面,让民权林场副场长石立忠感慨万分:“一年来,我们感受到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对绿色的关注和期待。今后,我们将调整发展思路,继续调整树种结构,把申甘林带打造成为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生态乐园,造福广大群众。”

    “欢迎你们再来!”临别,林场人诚挚邀请。

    看着新栽的幼苗,抹去额头的汗珠,媒体人欣然应约:“一定会常来看看,愿‘媒林’变得像规划效果图一样花团锦簇,为黄河故道再添新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