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千年淮河重现水上丝绸之路 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强势崛起
  • 千年淮河重现水上丝绸之路 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强势崛起

    时间:2019-09-14 20:48:03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何正权 李鑫 通讯员 韩浩 顾乾坤 姜烽烜 文 杨德政 图

    信阳淮滨港鸟瞰图

    “借助淮河黄金水道,淮滨今年产的弱筋小麦即将出海。但是本地的这些货物已经远远‘喂不饱’淮滨港了。目前,我们淮滨县正在全力推进信阳淮滨港专用铁路建设,建成后,河南的大宗货物将通过铁路、公路联运的方式,从淮滨港装船,沿着淮河输送到沿淮、沿江、沿海各地。下一步,淮滨港将连通郑欧班列,开通集装箱运输专用航线,全面对接‘一带一路’。”昨日,站在千里淮河第一港饮马港,信阳市淮滨县造船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淮滨港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马键向记者介绍。

    连日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在不断深入的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上首个临港经济区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的启动,将弥补河南省水运短板,开启河南出海的南大门。

    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概念规划图

    小县造船业惊艳全国航运

    “俺们这儿,给儿子儿媳结婚办喜事,不是买房,是造一条大船,让他们扬帆出海。”淮河岸边的淮滨县造船产业集聚区内造船作业现场,造船工潘锦奎告诉记者。他的身边,数十名工人正围绕着3艘宽度约8米、长度约40米,已经初具雏形的船只,进行着电焊作业。

    “长江里东来西往的大船,‘十船三淮滨’,8000吨的大轮船,我们都能造。”潘锦奎自豪地说。

    因为历史上通江达海,淮滨县至今仍有一群数量巨大的船民,在江河湖海之间穿梭。和普通人家不同,船,才是他们最可靠的家,最大的“不动产”。

    淮滨的造船业,让全国业界惊艳。很多人可能想不到,这个位于中原地区的传统农业大县,居然有着河南省最大的造船基地,还因此而被确定为全省20家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集聚区。

    淮滨县造船产业园区有规模以上船舶生产企业7家,船用配套产品生产企业20多家,年生产1000~4000吨位钢质散装货船能力500艘,船用配套产品5万件(套),产值20亿元以上。这些企业具备船舶设计制造、船用产品加工、船用材料购销和社会化服务等系列化的船舶生产和服务功能。2018年,该园区建造钢制散装货船198艘,产值7.2亿元。

    马键告诉记者,造船产业是淮滨的传统产业。“船造好,顺淮河主航道一路东去,入运河,进长江,达沿海,畅通无阻。我们淮滨造船业、航运业随着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出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淮滨县造船产业集聚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穿境而过的京九和宁西铁路,淮固和淮息高速,紧临淮滨港的G220和G328两条国道,以及距淮滨县城50公里的安徽阜阳机场,都使得淮滨的“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目前,不仅是造船业,纺织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等产业,也在淮滨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一支由12艘货船组成的拖船队行驶在淮河河南境内

    临港产业重镇期盼涅槃

    今年,《河南日报》刊发了《关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情况的调查》。

    这份万字调研报告,介绍了信阳市淮滨县的华长明和他返乡创业成立淮滨万和纺织公司的故事——

    2006年,华长明响应政府号召,回到淮滨县,投资8000万元,开办了淮滨县万和纺织有限公司。同时,牵线搭桥,又引进了总投资6000万港币的淮滨川大纺织有限公司。此前,淮滨县在纺织业方面是零基础,而这一次的返乡创业+链条招商模式,一举奠定了淮滨纺织服装产业的基础。到了2012年前后,华长明联合浙江省河南商会投资18亿元人民币,成立浙商纺织公司,落户淮滨县产业集聚区,带动淮滨形成纺织行业上游产品生产配套一条龙的产业集群。到今年年底,淮滨县预计能实现装备喷水织机30000台套,淮滨也正在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化纤纺织基地。

    “我们始终把项目谋划作为‘第一工程’,突出项目谋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可行性,谋成了一批形成发展新优势的重大项目。”淮滨县委书记曾辉告诉记者。

    今年2月1日举行的淮滨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淮滨县人民政府县长梁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强力推进开放招商,全年新增落地项目90个以上,总投资60亿元以上。成立“一核两翼”驻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招商办事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2018年,淮滨县新增“四上企业”66家,入库数量全市第一。围绕轻纺、食品等主导产业,新建、续建项目51个,新增投产项目35个。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14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1家。被认定为河南省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培育基地,获河南十佳特色产业名片集聚区和黄淮四市纺织服装外贸基地称号。

    “有区位优势、有产业基础、有大好政策。守着淮河这条黄金水道,我们不能再抱着金饭碗要饭,必须把我们的区位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马键告诉记者,目前,淮滨上下,正在全力以赴,打造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通过临港经济区建设,打造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淮河生态经济带高效经济示范区,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大格局下的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电子商务园

    “一港六区一廊道”开启临港强县新时代

    9月11日,在淮滨县港口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淮滨最为繁忙的淮滨县造船产业园区和饮马港。记者看到,岸边船台排满了在建船舶。据介绍,今后,造船产业园区将进一步扩大,届时,将成为“临港高端制造区”。不仅能造船,造游艇,还会吸引智能装备制造、工程机械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行业入驻,共同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临港高端制造区”,仅是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一港六区一廊道”的组成部分之一。

    按照淮滨县的规划,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规划面积106.9平方公里,遵循“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整体空间构架为“一港六区一廊道”:一港即公铁水一体化物流港(信阳淮滨港);六区即临港现代物流区、临港配套服务区、临港高端制造区、临港科研教育区、临港能源储备区、临港精深加工区;一廊道即淮河生态廊道。信阳淮滨港比邻工业园区,一方面为淮滨县纺织服装产业产品及原材料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配套服务功能,一方面又带来新的临港产业(临港加工、临港贸易、临港服务等)聚集。通过临港经济区建设,将淮滨县打造为豫南知名港口城市。

    2018年10月1日,在饮马港下游3公里处开工建设的信阳淮滨港,规划占地1500亩,概算投资12亿元,设置20个千吨级泊位,建成后年吞吐能力达2080万吨。截至目前,信阳淮滨港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信阳淮滨港是淮河生态经济带重点支持的综合性枢纽项目,系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单体港口。建成后,将推动河南省内河航运与“海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进一步推动河南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淮滨港码头停满了待卸的货船

    未来可期:开启河南出海南大门

    对于上述功能区块将要实现的目标,淮滨县有明确共识:以淮滨港内河水运口岸为突破口,对接“郑欧”班列,打造河南省融入“一带一路”的新窗口;发挥淮河主航道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区位优势,建设淮河上游航运中心,打造河南省豫货出海大通道;完善信阳淮滨港多式联运功能,打造豫皖省界物流枢纽;以“海气入豫”项目、沿淮管道运输大通道为契机,建设河南省最大的天然气储备基地;以淮滨造船产业园升级改造为载体,打造沿淮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以争取河南自贸区政策为抓手,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展飞地经济,打造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阵地。

    对于临港经济区的规划,淮滨是放在全省乃至一带一路大框架下进行谋划的,既能突出淮滨现有优势,又能利用当前的政策,迎头赶上未来的发展趋势。淮滨的干部明白:港口建设不仅是硬件上的投入,更多的是后续的经营和发展。为此,2019年,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围绕淮河生态经济建设(2019—2025)规划各类项目81个,概算投资391亿元。临港经济区拟通过多式联运,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临港产业,助推淮河生态经济带形成“东淮安中蚌埠西信阳”大航运枢纽格局,综合展现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联动东中西部、协调南北方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2018年10月,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这让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的建设者更有底气和信心。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推进淮滨内河港口二类口岸建设,支持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建设,支持淮滨港建设内河港物流园区。”

    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对淮河的开发利用寄予厚望。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提出,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海铁联运,推进内河水运与沿海港口无缝衔接。

    对于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的未来,淮滨县委书记曾辉表示,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建设恰逢其时,顺应国家战略之势,是淮滨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信阳淮滨经济区建设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是淮滨下一步发展的潜力所在,更是淮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建设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临港经济区项目建设抓好抓实,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想方设法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好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建设,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实施作出淮滨贡献。”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站在新起点,朝着新坐标,淮滨正以更宽广的全局视野和长远的战略眼光,迈向新征程,书写新答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