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他们是医生,和新中国一起走过70年
  • 他们是医生,和新中国一起走过70年

    时间:2019-10-08 21:37:03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朱钵90岁

    张磊91岁

    张效房99岁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晓敏文吴国强摄影

    他们都是医生,又都是其他医生眼中的“宗师泰斗”;他们都是老人,又都是其他老人心目中“老有所为”的最好注解。

    他们出生在旧中国,蓬勃发展于新中国。

    一位90岁,一位91岁,一位99岁。相同的职业、相近的年纪、共同的选择。

    为了一份责任,为了心中所爱,如今,均已经过了90岁生日的他们,退而不休,依然在热情蓬勃地工作。

    明天,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由衷地向祖国说一声:生日快乐!

    “皮肤科百科全书”朱钵

    ——干到不能干为止

    ●他的年龄:90岁

    9月23日,周一,省人民医院门诊东区五楼候诊区,人来人往,像往常一样,早上不到8点,90岁的朱钵教授已经换好白大褂坐在了诊室内。

    作为我省知名的皮肤科专家,每次坐诊时,朱老的号都会瞬间被挂完。上午10:30,朱老已经看了63个患者。

    第64号患者是43岁的罗先生。坐在就诊凳上,罗先生伸着脖子给朱老看。

    “朱教授,您看我这长了不少这种疣,感觉最近一段越来越多,是怎么回事?”罗先生问。

    拿起手电,朱老仔细看了一下说:“没事,不是病,这是皮肤老化的一种正常现象,不用管它。”

    72岁的陈先生在女儿和爱人的搀扶下,进了诊室,刚刚经历过脑梗的他走路、说话都有点不太利索。爱人掀开他的上衣,朱钵教授发现陈先生左边肩膀前后布满了小泡,“这是典型的带状疱疹”。

    随后,朱老为他开了药,语气轻松地对家人说:“没啥事,一定会好,放心。”

    每次坐诊,面对患者,朱老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没啥事”。而这早已成了他的口头禅。

    “病人本身就容易心理压力大,需要给他卸掉心理包袱,有助于身体康复。”朱老说。

    朱钵教授1929年7月1日出生于辽宁新民县朱河沿村,1952年,他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来到河南,至今67年。

    朱老很勤奋,也特别爱琢磨,这种个性不仅把他一步步推向了皮肤医学界的顶峰,也为无数患者解决了痛苦。

    在他从医生涯中,他首创多个疗法,比如在国内率先整理出“四石散”“复方松馏油膏”等外用、内服药的协定处方及土方,研究出的白癜风丸、湿疹膏、甲癣药水等十余种独特方剂,应用至今。同时,在国内首创特殊的多形红斑、氯乙烷喷射治疗带状疱疹、青霉素治疗扁平苔藓、斩疣丹等多项实用医学科研成果。

    这些行之有效的好药方、好疗法,至今,仍在帮助无数皮肤科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

    问:新中国成立70周年,您想对祖国说一句什么话?

    答:7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繁荣富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骄傲。

    问:准备工作到什么时候?答:干到不能干为止,只要一天还能动,就为患者服务一天。

    “国医大师”张磊

    ——“小车不倒只管推”

    ●他的年龄:91岁

    9月20日,周五,这一天是国医大师张磊坐诊的时间,上午不到8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七楼国医馆,来就诊的患者已经站满走廊,这其中有不少是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张老目前耳朵略有点背,交流需要较大声。

    为了节约时间,每一个患者来就诊前,他的学生和助手会把患者情况详细询问清楚并记录下来递给张老,张老逐字看完后,闭目仔细为患者把脉,然后再补充询问患者情况。

    该开方子了,他一笔一画写下药名,然后再三揣度剂量后,才会把单子交给患者。

    张磊看病一向以“方精、药少、量小、效奇”著称,他常说,药是特殊商品,不求价高,合适就好。他也一直奉行“用药之王道,勿用药之霸道”的原则,药少方精、妙手回春。

    采访中,许多患者向记者展示了张磊开出的药方,少则六七味,多则十几味,都是价廉易得的常见药,每方药材价值不过数十元。

    张老擅长内科各种疑难杂症,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张老逐渐形成了“动、和、平”学术思想和自己的临证思维模式,同时也总结出治疗疑难杂症的“临证八法”。

    “日有一得,月有一结,季有一文”,这是多年来张磊对自己和学生的要求。

    一年又一年,张磊经手的病患不计其数,面对这么多的一手资料,他又动起了脑筋。自1997年来,张磊保存了所有门诊病历,以日为单位,每月一本。时至今日,近200本病案,3万多病例,400余小时影像资料。这些直接、翔实的资料病案对解决疑难杂症和培养中医人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2017年,在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评选中,张磊被评为“国医大师”。

    他习惯将自己称为“中医实干家”。时至今日,他仍在努力工作。

    问:新中国成立70周年,您想对祖国说一句什么话?

    答:70年来,咱们国家一年比一年好,芝麻开花节节高。祝祖国繁荣昌盛,祝咱们国家兴旺发达。

    问:准备工作到什么时候?答:小车不倒只管推,争取“为病人服务到100岁”。

    “眼科界泰斗”张效房

    ——永远为病人服务

    ●他的年龄:99岁

    9月25日10点,郑大一附院门诊18楼《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阳光斜照,一张堆满各种书籍的桌子前,张效房教授正在低头批改论文。

    两天前,也就是9月23日,张老刚刚过了自己的99岁生日。

    也只有这一天,他休息了一天,之后,他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张效房,我国著名眼科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我国眼内异物研究奠基人,眼外伤专业学术带头人。

    生于1920年的张效房,求学于“河南大学在潭头”的艰难抗战时期,受教于“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的诸位学术大家,磨砺于风雨如磐的动荡年代,收获于新中国的蓬勃发展时期。自1945年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张效房已在眼科医学研究的道路上走过了74年。

    多年来,张效房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十大科技功臣荣誉称号以及美国眼科中心颁发的突出成就奖、中美眼科学会颁发的“金苹果奖”等,为我国眼科医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如今已经迈入100岁门槛的张老依然在勤奋工作,每周五天,他的大部分时间在编辑部改医学论文,但也不放弃坐诊,每有需要,他会穿起白大褂,悉心为患者问诊。

    改一篇稿子,短则需要一两个小时,长则六七个小时。有些学术问题,他还需要查很多资料,花费时间就更长了。

    “有的文章,我在上边写的字数跟作者写的都差不多了。”张老笑道。

    99岁的老人,有高血压、冠心病,还因为肾癌和脑梗塞做过手术。如今,对他来说,修改文章还是一剂治病良药、一种精神寄托。

    问:新中国成立70周年,您想对祖国说一句什么话?

    答:70年内,中国变化太大了。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愿老年朋友“老有所有、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问:准备工作到什么时候?答: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尽自己的力量,对社会对人民做出贡献。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