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乡村新图景 田野新希望
  • 乡村新图景 田野新希望

    时间:2019-02-16 18:00:28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正月初八,年味仍浓,咸宁市咸安区桂花镇农民吕少兵轻点鼠标,自家农产品“触网”飞向全国。去年,他家收入超过20万元。

    农家小账本连着全省大账本。国家统计局上月公布,2018年,湖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978元,同比增长8.4%,连续多年位居中部六省首位。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吹响了乡村振兴元年的奋进号角,农村制度创新越来越多,农业由“量”向“质”加速转变,改革唤醒沉睡资源,激活乡村发展基因,千万农民获得感提升、幸福感增强。“乡村振兴”,这个广袤大地上最动人的构想,正一步步从蓝图走向现实。

    重农爱农氛围空前,振兴元年精彩开局

    2018年9月23日,亿万农民迎来了首个农民丰收节。

    这是一个农民专属的节日。每年农历秋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农民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

    千湖遍布、物华天宝的湖北,有着古老而灿烂的农耕文明,在这片土地上,重视农业、尊重农民成为一种持之以恒的理念。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最薄弱的环节、最难啃的骨头都在“三农”领域。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秉承“重中之重”理念对待和解决“三农”问题,尤为关键。

    雁飞千里靠头雁。五级书记齐抓乡村振兴,情系“三农”,义无反顾,层层压实责任。

    深刻把握省情农情,全域谋划。省委省政府出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21条措施”,编制《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搭建起“四梁八柱”,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要取得重要进展,走在中部前列。

    真抓实干,有序推进。八大工程引领乡村振兴,省直相关单位和全省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形成“1+N”政策体系,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成效。

    用考核“指挥棒”倒逼责任落实。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体系,奖惩并举,考评结果成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重要依据。

    舍得向农业投入,舍得向农业倾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财政支出优先保障和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完善,全省财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年投入超过1000亿元。

    对湖北而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包袱,而是机遇。

    一年来,脱贫攻坚、水利建设、乡镇污水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诸多“三农”难点、痛点问题正在有效破解中,乡村振兴战略精彩开局,有力支撑了全省发展大局。

    扬鱼米之乡优势,绿色与高效同行

    稻田里不仅产出生态大米,还“长”出虾、鳖、蛙、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天门市天海龙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用心“盘活”一块田,成为众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佼佼者。

    当前,消费升级,环境约束,国际竞争加剧,在“以量论英雄”轨道上奔跑已久的传统农业,已无法跟上时代,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湖北打响了一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战,“品质”二字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水稻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担负着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然而,“大路货”居多,优质粮供给不足,粮食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在绿色中谋发展,在稳量上求品质。全省主动调减200万亩低质低效水稻,增补稻渔共作、再生稻等优质水稻,深入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从省级层面启动实施“虾稻共作稻渔种养”模式三年行动方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稳稳地站在500亿斤的台阶上,达到567.89亿斤,每亩单产高出全国15.8公斤。更令人欣喜的是,绿色、高效的“水稻+”模式遍地开花,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七成以上。“湖北粮”精彩嬗变,“荆楚味”香飘四方。越来越多的精品果菜茶端上市民餐桌,名特优畜产品、水产品市场份额与日俱增,“舌尖上的湖北”更精致、更醇香。

    走品牌化之路,农业跃上高端新平台。全省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双轮驱动,潜江龙虾、宜昌蜜橘、监利黄鳝、秭归脐橙等农产品声名鹊起,“恩施玉露”“利川红”享誉大江南北。

    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互联网带领农业“一起飞”。春暖花开之时,一朵朵油菜花、桃花、樱花,吸引着城市居民涌向乡村,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传统农业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拓展。据统计,去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71亿元,创历史新高。

    田野上兴起“机器换人”革命,大数据、智能化正渗透并改变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民逐渐告别“泥腿子”称号,农业成为充满新希望的产业。

    改革激起千层浪,荆楚涌现“分红村”

    春节前夕,一场特殊的会议在武穴市龙潭社区举行,635位村民现场分享118万元村集体股份红利。

    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龙潭社区与许多城中村一样,集体资产快速增值的同时,产权归属不清、权责不明等矛盾交织。龙潭社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并实现首次分红。

    同样的改革故事,在全省4000多个村庄上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革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招。省委、省政府清醒认识到,尽管“三农”发展形势向好,但还面临诸多新问题新矛盾。随着大量农民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土地、山林、水面、房屋等农村资源被闲置,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就是要唤醒沉睡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共享改革红利。

    2015年起,京山、大冶、武穴等18个县市区先后被列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为湖北发展闯关、为全国改革探路。

    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一道道难题被攻破。截至去年底,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完成率为92%,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完成率为87%,超额完成年初省政府制定的年度目标任务。

    如果说一本小小的股权证,让村民产生了极大的获得感,漫山遍野的资源,则让资本嗅到了商机。一时间,市民下乡、能人回归、企业兴乡,带来了技术和资金,更带来了理念和信心。改革之石激起千层浪,湖北“三乡工程”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典型,共启动实施项目1.07万个,投资额2050亿元,带动就业68.7万人。

    多元化的新型经营主体,是乡村振兴中另一股重要的引领力量。全省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从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险、人才培养、科技支撑、财政投入等方面,打出了政策“组合拳”。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壮年走进乡村、投身农业。据统计,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9.5万户、3.5万户。

    过去的一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元年,在这张宏伟蓝图上,湖北已迈出坚实的步伐。今年,迎来乡村振兴的跨越之年,乡村涌现新图景,田野升腾新希望,荆楚大地将书写更多的精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