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长江新城斩获国际设计大奖 打造绿色智慧城市范例
  • 长江新城斩获国际设计大奖 打造绿色智慧城市范例

    时间:2019-09-11 18:45:07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长江新城斩获国际设计大奖

    长江新城斩获一国际设计大奖!当地时间9月6日20时30分(北京时间9月7日凌晨1时30分),在第十四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GFHS2019)及颁奖典礼上,长江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获得“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

    全球人居环境论坛(GFHS) 于2008年在美国纽约注册成立。至今,已在中国、美国、巴西、德国、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泰国连续成功地举办了十三届年会,为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实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是由GFHS创立并在年会上颁发的国际大奖。

    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沈涛表示,论坛期间与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等国际机构和企业深入交流,积极寻求合作机会。这次获奖意味着长江新城获得了一张宝贵的国际名片,提升了武汉及长江新城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

    长江新城起步区作为长江新城率先建设区域,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承担着衔接主城资源、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引导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示范新城的作用。2017年11月起,长江新城面向全球征集起步区城市设计方案。在遴选了86家国内外报名机构后,经过专家多层次、多方面的对比、评议,最终阿海普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的未来城市方案胜出。今年8月22日,《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武汉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从规划范围、规划原则、各单元主导功能、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细化落实,成为指导起步区建设的法定依据。

    沈涛介绍,4月下旬,经武汉市发展改革委推荐并报经市领导同意,武汉市政府决定由长江新城代表市里申报“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

    经来自世界各地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讨论审核后认为,长江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方案在“绿色公共空间”“智慧城市”“零废物”及“包容和公平的社会”等类别上得分较高。此外,起步区设计方案在紧凑型城市理念、立体及多模式网络交通、水环境等自然生态恢复与绿色基础设施营造、城市立体空间利用与要素融合、城市阳台与高线公园等慢行+景观系统、城市风貌、宜居性方面表现较好,亮点频出。总体达到“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更佳)”的级别。

    专家组建议长江新城起步区以此次申报“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为起点,推动城市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绿色智慧城市范例。(记者王哲、通讯员林汝湛、赵睿)

    【新闻链接】

    三大核心理念打造城市名片

    武汉长江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有何亮点?7日,记者采访该方案设计团队——法国阿海普(AREP)设计集团。该公司华中区域总经理谢思斯表示,智慧、绿色、宜居是长江新城起步区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

    智慧:多平台打造智慧生活环境

    谢思斯介绍,方案通过建设超宽连接工程、泛在感知工程、智能决策工程和创新应用工程,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建设城市智能运营中心,智慧地下空间平台,综合交通系统,智慧能源系统,水系及生态绿地系统和智慧物流平台,以及云数据中心/展示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智慧社区。

    利用网络化、数字化、集成化以及生态化的手段,以社区居民为核心,全面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围绕市民生活品质、全面发展、文化休闲、交通出行等需求,推广智能服务模式,打造以人为本、以社区为主要载体的智慧生活环境。

    起步区内利用地下物流管廊进行货物运输,实现起步区内客货分流的目标。 起步区结合地下轨道、地下道路构建全天候地下物流环廊系统。此外地下道路可以使用无人驾驶技术,实现物流的智能化,绿色化。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将起步区整体纳入无人驾驶示范区域,选择多条道路条件较好的公交专用道,为无人驾驶提供驾驶环境,实现起步区内无人驾驶高效,安全,智能,环保的示范效应。起步区共设置7个传输汇聚机房,可提供覆盖全区的便捷智能服务,同时实现智能交通感知、立体交通协同、共享交通工具管理、实时交通优化。

    绿色:区内形成零废物

    谢思斯称,方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体系,优先利用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以及园林废弃物等城市污废资源,实现区内污废全利用,污染物零排放。

    同时发挥水系丰富特点,构建水绿融城的生态网络。结合视线分析及空间结构丰富各级绿地,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

    根据用地性质、绿地属性、活动类型组成景观结构。在沿江堤外滩涂,丰富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增加挑空步道,城市阳台形成堤外绿地。在沿江堤内区域打造生态林地等,净化水质,形成堤内绿地。武湖区为减少提防对城市空间影响,提出“生态堤防”,融合防洪功能与生态空间于一体。在堤内沿朱家河和湖区打造丰富的公园水景、运动场所,形成大面积滨水绿地。

    结合周边地块,均衡场地内集中绿地分布形成区域性公园。根据道路等级退绿,形成道路绿地网。在道路节点,自然与城市交界处打造景观节点,形成广场绿地,丰富市民生活。

    宜居:构建包容和公平的社会

    谢思斯表示,方案以满足人民多层次住房需要为目标,构建公共租赁住房、机构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市场商品房等相结合的住房供应体系,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多功能复合新城。

    在步行5分钟、10分钟、15分钟可达的范围内,形成网络化、人性化、功能复合的“街坊、邻里、社区”三级生活圈。普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均等化、标准化、社会化和数字化,努力建设“城市级—片区级—家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体系,重视继续教育、老年教育和社区教育。标准化配置体育健身设施,增强公园绿地及开敞空间创造体育健身的服务功能。高标准配置具备国际化水平的医疗健康中心,构建覆盖全城的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和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布局和设计金融科技服务中心、国际艺术演绎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体育中心等高端服务设施,塑造成为城市文化名片。

    沿张公堤及生态高线公园打造长江新城起步区重要文化长廊(街区),串联朱家河文化中心、京汉铁路首站谌家矶旧址、张公堤文化公园、武湖文化中心、休闲小镇及胜家海游乐中心等,形成一条独一无二且功能丰富的生态艺术文化长廊(街区)。

     

    (责任编辑:连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