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武汉大东湖污水深隧已通水运行 地下污水坐“旋转滑梯”流进深隧 300万居民受益
  • 武汉大东湖污水深隧已通水运行 地下污水坐“旋转滑梯”流进深隧 300万居民受益

    时间:2020-09-30 08:37:32  来源:  作者:

    二郎庙污水预处理站地下一层空间

    二郎庙污水预处理站地下一层空间

    楚天都市报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廖宇智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辉

    记者昨日从武汉市水务局获悉,全国首条深层污水传输隧道——大东湖核心区污水传输系统工程PPP项目(以下简称“大东湖深隧”)主隧,日前已经通水运行。本月底,全新的智慧运营系统、健康监测系统、无人机巡线系统和水下机器人系统也将全部建成,为大东湖深隧装上“智慧的大脑”。

    探访

    地下污水坐“旋转滑梯”流进深隧

    昨日上午,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洪山区沙湖大道和铁机路路口的二郎庙污水预处理站,这是大东湖污水深隧其中的一个配套工程,用于汇集和预处理周边市政管网的污水,送入污水深隧。

    走进小院,眼前是一大片绿地,分几块区域种着各种花草。从绿地一角的小门下楼梯,就是这座预处理站的核心部位。地下一层的空间宽敞明亮,这里是工人巡查和检修的地方,地下二层就是污水管道和各种处理设备了。

    中建三局湖北大东湖深隧项目运营管理部王建华告诉记者,二郎庙预处理站担任的是污水处理厂前1/3的工序:粗格栅阻拦大的漂浮物和垃圾,两种细格栅过滤小颗粒的杂物,还要沉淀更细小的砂石。“周边市政管网送来的污水,经过这四道工序的预处理,才会被送入污水深隧管道。”

    据介绍,污水深隧位于地下约30米的地方,而预处理站的管道埋深只有十来米,这中间有近20米的落差。如果任由污水直接跌落进深隧管道,冲击力太大,长时间容易给管道带来损害。因此,设计人员建造了一座竖井,并在井内设计一座特殊的“旋转滑梯”,污水顺着螺旋形的水槽缓缓下落,最终以合理的流速进入深隧管道。

    运营

    深隧“心脏”不断进行健康监测

    日常运行中,大东湖污水深隧系统还有许多智慧尖板眼。项目运营总监廉文杰告诉记者,新建成的智慧运营系统、健康监测系统、无人机巡线系统、水下机器人系统,分别相当于大东湖深隧的“脑、心、眼、手”。

    在二郎庙预处理站中控室,超大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着各种数据和运行状态,这是大东湖深隧的智慧运营系统,相当于一个全能的“大脑”。这套系统可以通过不断搜集处理数据进行自我学习,形成一套最优的管理、调度方案,在未来甚至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运营。

    大东湖深隧内部深埋地下,一旦运行起来,将无法直接观测管道内部情况,健康监测系统相当于深隧的“心脏”。据介绍,深隧系统在建设期间,就在不同点位埋入了众多传感器,可自动探测感知隧道健康情况。

    深隧的“眼睛”则是无人机巡线系统,可以捕捉深隧沿线地表的高清画面,并通过5G信号实时回传,防止外部行为破坏深隧结构。

    深隧的“触手”是水下机器人。它可以在高流速、高水压、具有腐蚀性、能见度低的水下环境,实现隧道运行状况检测、清淤、修补功能,帮助深隧保持健康的运行状态。

    意义

    130平方公里的300万居民受益

    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东湖深隧是目前国内传输流量最大、输送距离最长的污水深隧,平均埋深超过30米,对地面及地下管线影响极小,为城市发展预留宝贵的地下浅层空间资源。主隧全长17.5公里,横跨武昌、洪山、青山和东湖风景区四个区。

    此前,武昌片区一共有3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分别为沙湖、二郎庙、落步嘴污水处理厂。为系统解决大东湖区域污水处理厂安全卫生防护、邻避效应等重大水环境问题,武汉市决定实施北湖污水处理厂工程和大东湖深隧工程,优化城市污水设施布局,统筹协调沿江老城河流区的排涝与治污。

    8月底,大东湖深隧已经实现通水运行,半个武昌的污水都已通过深埋地下的隧道,运送至主城区外的北湖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化处理,大武昌片区130平方公里内约300万居民因此受益。

    2019年,武汉成立全国首个“城市深隧工程技术中心”。该中心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22家科研设计院所、高新企业、平台代表的专家70余人,共同启动编制了全国首部《城市排水深隧工程技术标准》,推动我国深隧建设迈上新台阶,也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武汉方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