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 驻村干部的初心丨朱冬成: 百姓“贴心人” 脱贫“活字典”
  • 驻村干部的初心丨朱冬成: 百姓“贴心人” 脱贫“活字典”

    时间:2019-08-17 17:29:46  来源:红网  作者:李兵 周彬彬

    编者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湖南一大批驻村干部心系百姓,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用绣花功夫抓脱贫攻坚。红网时刻7月21日起开设“驻村干部的初心”专栏,聚焦优秀驻村工作队、优秀驻村干部,展现他们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微信图片_20190817160640.jpg

    朱冬成(左二)高兴地与队员们忙活着把这些“希望的种子——鸡苗”挨家挨户地送到报了名的农户家中。

    红网时刻记者 李兵 通讯员 周彬彬 城步报道

    时下,龙凤冲村秋高气爽,行道树喷绿吐翠,高矮错落的农舍、房前屋后的瓜架、鸡鸣狗吠的喧闹,绘就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东方刚露出一丝鱼肚白,城步县龙凤冲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朱冬成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村木桐井片区农户家中简单洗漱后,召集队员们开碰头会——村组道拓宽、入户路硬化、小水圳修缮必须紧锣密鼓地持续推进。

    朱冬成带领着“搭档”边走边说,我们去现场察看水产养殖基地,顺便了解下村组道的硬化情况,一起再商讨商讨。

    “好,就这么定。”朱冬成一脸笑意地拍板决定。经过一上午的现场调研、研究讨论,大家达成了一致的观点。

    午饭过后,朱冬成接到了合作社打来的电话,得知前两批鸡苗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6%以上,第三批鸡苗已准备就绪,他高兴地与队员们忙活着把这些“希望的种子”挨家挨户地送到报了名的农户家中。

    ……

    这就是湖南省工商联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朱冬成日常工作的缩影,也是他扶贫日志中真实的写照。

    三年来,朱冬成不忘初心积极投身伟大的扶贫事业,日夜奋斗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为群众办实事,为村民谋幸福,为原栏牛塘村、龙凤冲村的脱贫致富倾注了心血,把扶贫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窝里,施展“绣花”功夫,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嫁”给扶贫事业

    微信图片_20190817160634.jpg

    朱冬成和扶贫工作队员挨家挨户了解民情。

    “看着这里的秀山碧水,以及热情淳朴的村民,我意识到自己真的‘嫁’给了城步……”朱冬成对自己第一次来到原栏牛塘村上的情景记忆犹新。

    2016年,刚从部队转业至省工商联的朱冬成,工作不到一年,就被组织选派到了城步县丹口镇原栏牛塘村驻村帮扶,开始了他的扶贫事业,成为了扶贫战线上一名新兵。

    扶贫先扶志,对于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朱冬成来说,更加清楚地明白村民的需求和想法。

    驻村之后,朱冬成和扶贫工作队员挨家挨户了解民情,与老百姓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政策、把脉问诊、调解矛盾,找准发展思路后,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村民消除贫困的信心和内生动力。

    开会、下村、入户……几乎成为了朱冬成驻村以来的常态,为全面掌握村情、户情,落实精准识贫,精准帮扶,他和队员踩泥泞、爬山路,有时一天就走10多里,硬是走遍了村里的崇山峻岭、沟沟坎坎。

    “我‘嫁’给了他,他‘嫁’给了百姓”,贫困户家中的情况比自家的情况还要了解。 朱冬成的妻子玩笑式地说,自从当了扶贫工作队长后,我们十天半个月见不着面。朱冬成深感责任重大,白天,他带人走村入户,到贫困户家中一个一个走访调研,收集了解户情信息;晚上,与队员一起挑灯加班,及时消化采得的信息,整理村情民情等走访资料。

    朱冬成带领的工作队迅速为原栏牛塘村描绘了脱贫攻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并认真组织实施,用“绣花”之功斩“穷根”。仅仅一年的时间,原栏牛塘村就退出了贫困村的行列,顺利实现了脱贫。

    同样地,朱冬成总结了原栏牛塘村的先进扶贫经验,2018年3月在转移“主战场”后,因地制宜地运用到省级深度贫困村儒林镇龙凤冲村脱贫攻坚的实践中。

    贴心的扶贫“活字典”

    微信图片_20190817160517.jpg

    在朱冬成的手中有好多本厚厚的扶贫日志,清清楚楚记录每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见证着原栏牛塘村、龙凤冲村的点点滴滴。

    在驻村工作队新队员秦兴旺的眼里,朱冬成就是一本扶贫“活字典”,枯燥的政策在他的嘴里都能变成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

    秦兴旺介绍,在他们驻村所在的龙凤冲村,现有320户、136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647人。是一个贫困人口多、自然条件恶劣、增收渠道窄的多民族深度贫困地区。加之遭受到前年洪灾影响,村内受损严重,出现了大面积山体下沉、小型泥石流、村组道垮塌、住房受损等现象,村情民情十分复杂。

    面对这一复杂情况,帮扶工作队可谓千头万绪。但对于农村出身的朱冬成来说,只要底子清了,方向对了,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不算啥难事。

    经过一个多月的走访调查,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在朱冬成的脑海油然而生,经省工商联同意——《省工商联驻龙凤冲村2018-2020年脱贫攻坚行动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思路清了,干字当头。朱冬成带领工作队多次到相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项目,把扶贫规划落实落地。

    目前,村内新增和扩容2台100kv变压器,新修了3个容量达80余方的蓄水池,解决了木桐井片区80户人饮水、用电需求;完成了4条6400米村组道、3000米入户路硬化,拉通了林道建设3000米,启动了9.1公里村主干道拓宽工程;小水圳新修1000米、修缮1500米,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人才是脱贫之本。”同时,工作队还针对村重灾、重病、重残和因学致贫的贫困户,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重点帮助落实生活补助、国家助学金和“雨露计划”等,指导贫困大学新生申请助学贷款,并动员省女商会对考上本科、专科的大学新生分别给予5000元、4000元的奖励,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进行学费资助。

    “现在咱村子,家家整洁,户户干净,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门口,垃圾分类存放配备专门保洁员,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王建平说,这在过去是完全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我们饮水不再难,用电更放心,今后休闲也有了好场地。王建平逢人就夸,来了“铁杆军”,村里大变样。

    “不脱贫,不撤军”

    微信图片_20190817160510.jpg

    龙凤冲油茶林示范基地。

    今年的龙凤冲村显得格外的热闹,村里明显人气更旺了。

    村民邹家平,在水田、鱼塘里忙活起水产养殖,在庭院中喂养起“苗乡战斗鸡“,小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他今年没有像往年一样外出务工,或在家闲置,而是打起了产业脱贫致富的“小算盘”“大生意”。

    他一脸笑意地告诉记者,他现在手头上养了60只鸡,3亩地,其中一亩田种植了荷花、田地放养了鱼苗,还有2亩租赁给了合作社、养起了泥鳅20万尾,收成时还能得到利润分红。

    “说起这些,最要感谢的就是我们的朱队长了,为了带动我们脱贫致富,他可谓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邹家平介绍,朱冬成通过采用激励机制,激发老百姓脱贫致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给每个报名的贫困户每人提供20只鸡苗,贫困户个人承担5元/只,每只免费发放2斤饲料,对饲养时间满2个月、成活率超过90%以上的,再奖励3元/只,等到鸡苗成熟满6个月后,还可由合作社兜底回收外销。

    “这是稳赚不赔的啊!”邹家平掰着手指头算,别看每只鸡苗要上交5元/只,实际只要成活率高,自己还能赚那么一点点,又有销售渠道保证,何愁赚不到钱呢。这不今年即将发放的第三批鸡苗,大伙都踊跃报名,热情高涨。

    像邹家平一样发展林下养鸡、水产养殖脱贫致富的,在龙凤冲村有将近200多户。为充分利用丰富的水土资源,朱冬成支持、鼓励群众发展水产养殖、林下养鸡、锥栗油茶种植等特色产业,拓宽村民创业渠道,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不断扩宽发展领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进一步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的多样化和长效性。

    截至去年年底,龙凤冲村已脱贫119户、541人。目前未脱贫26户、107人。自去年3月工作队驻村以来,综合贫困发生率由当初的27.1%下降到7.8%,所有贫困对象基本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看着村子越来越好,是我最高兴的事情。”朱冬成说,龙凤冲村就像是我的故乡一样,把它建设好是我内心深处的追求,带领百姓们脱贫致富亦是我的目标。脱贫一天没有成功,我就一天不撤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