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吉林新闻 > 变迁中的中国长客
  • 变迁中的中国长客

    时间:2018-11-10 17:43:32  来源:吉网  作者:李超

    开栏语:

    历史,总是能在重要节点给人继续前行的力量。

    时间,总能在岁月变迁中留下难以忘记的瞬间。

    铺开改革开放40年历史画卷,大家感受到的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变,国家繁荣富强,百姓更加富足……

    201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依然温暖如初。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时光掠影,一起寻找那些赋能吉林提速前行的变迁记忆。

    即日起,中国吉林网、吉刻APP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之“变迁”,一起感受吉林的改革瞬间。

    图为长客公司生产的CRH5和谐号动车组。

    轨道客车,似乎是一个普遍名称。作为出行交通工具的一种,它的故事少被提及,甚至不被涉略。

    但有一处厂房,历经六十四年的岁月流淌,与共和国并肩一道,用行驰穿梭的速度,辗转千里的韧劲,创造了神奇和不朽。

    它曾叫长春轨道客车,如今已变身中车长客,它是一首激扬吉林人民开放、奋进、流淌不息的歌。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吉林调研,高度评价长客的制造水平。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考察长客,寄望打造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

    岁月无声,纵观长客建厂历程,是长客人的自力更生,“生产”了一个工厂,创造了一个奇迹。

    图为长客生产的25A型铁路客车。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国铁路上行驶的客车主要依赖进口,类型较为复杂,有“万国博览会”之称,且设备简陋,载重量小。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广大铁路职工积极投身到抢修铁路设备的斗争中,使被破坏的铁路得到修复。以1949年为例,当时全国拥有铁路客车约4000辆,可我国总人口数约5.4亿人,人均客车占有率极低。

    1953年,“一五”计划迎来开局之年。为推动铁路运输事业发展,党和国家将规划建设新的铁路客车制造专业工厂的重任交给了第一机械工业部。经专家组实地考察,按照“新建客车厂厂址尽可能靠近一汽,以便在生产、材料和福利设施等方面协作”的原则,客车厂被确立建设在位于北国春城长春市的青荫路上,取名长春客车制造厂。

    作为铁路交通运输工具,铁路客车关系到旅客生命安全,因此客车制造不同于一般的机械制造,对工艺的精细性、产品的安全性有着特殊的要求。工厂随即借鉴苏联经验,采用当时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苏联加里宁正在生产的全套客车图纸作为代表,进而制定了建厂纲领,顺利完成了工厂的总体布置。

    但是,建设项目上马不久,苏联专家撤走,国家也因经济困难提出项目“下马”,长客不得已只能自行承担起建厂任务。

    “工厂当战场,争当模范立大功!”一望无际的建设工地上彩旗飘扬,你追我赶。背水一战的征途上,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

    图为上世纪80年代初长客的设计车间。

    图为上世纪90年代初长客装配生产线。

    徐永财,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老工人。面对水泥供应不足,泡沫混凝土生产停滞的紧急关头,他下定决心:“不解决问题,绝不罢休!”

    闷热的天气下,他攻坚克难的热情不减,他奋斗的神情姿态不减。终于,经过连续试制28次、33种配方,他成功制作无熟料泡沫混凝土,为每立方公尺的生产成本降低66元,为国家节省水泥1500多吨。

    王忠顺,被群众称为“好管家”,他经手管理着2000多种设备、工具和材料,几年来未丢过一件。每当黑夜来临,这个50多岁的老人,都要拿着手电,仔细检查设备,关闭门窗;遇到大风大雨,就一个人蹲在巨大的厂房里通宵守护。

    青年工人张德才为把铜钱大小的边角卸料利用起来,废寝忘食,翻阅几百份工艺档案,实践钻研,终于变废为宝;徒工邹淑琴因开会没到车间,夜里熟睡中,她听到雨声,连忙从床铺起身跑了几里路赶到车间将门窗关闭。

    长客第一代地铁设计师冯伯欣说:“没有图纸,我们就借鉴铁路客车的设计思路;没有工艺材料,我们就一边设计工艺装备一边总结试制经验。厂内环形地铁试验线,就是我们利用业余时间手提土篮、肩扛枕木建起来的。”

    爱厂如家,珍惜国家一砖一瓦、一钉一铁,第一代长客人用艰苦卓绝和不懈努力,推动着年轻的长客不断前进。

    图为曾经的长客工厂鸟瞰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车长客也以铁路建设发展为己任,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大上产量,引领铁路客运装备的发展创新。

    1990年,首批25A型铁路客车下线,填补国内空白。

    1994年,在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站名的深圳火车站,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向世界宣告:“我国第一条时速160公里的广深准高速铁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标志着中国铁路的建设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高速铁路实现了“零”的突破,中国的火车也开始风驰电掣起来!

    广深准高速铁路通车典礼上开出的列车有着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春光号”。这便是长客下线的新产品。“许多旅客乘坐以后都说,‘感觉很好,和坐飞机差不多’。”从此,在中国高铁奔向世界的舞台上,长客成为了最耀眼的品牌。

    图为中车长客生产的复兴号动车组。

    2004年,中车长客得到了与大名鼎鼎的、拥有单轨客车专利技术的日立公司合作的机会。

    说是合作,也是学习,更是交手。“当时日本人与长客签了个协议:凡在重庆单轨中使用的技术,中国人20年内不能到国外使用。”这意味着,长客在20年之内将无法占据国外市场。

    中车长客人习惯了困难,没有困难反倒不习惯了。经过数月的艰苦公关,新车的工艺有了明显的提高,还创新改进了不少部件。2005年,长客再次到日立公司时,日立的“单轨之父”石原部长完全改变了态度,毫不犹豫地答应可以修改协议,马上就可以在国际上开展合作。

    就此,当年11月,为重庆服务的首列国产跨座式单轨车在长客下线,填补了我国城市轨道车辆工业生产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日本之后第2个掌握此项大型车辆制造技术的国家。

    目前的长客,已经成为能够为不同国家和地区提供多类型、多品种城轨车的企业,也使中国城轨在类型、品种上成为世界之最。

    图为进入新世纪的中车长客厂区。

    1959年,新中国第一辆铁路货车和铁路客车在这里诞生;

    1967年,我国第一辆地下铁道电动客车在这里下线;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口伊朗双层客车、伊朗德黑兰地铁客车、巴基斯坦宽轨客车、孟加拉铁路客车、新西兰转向架。

    2006年12月,出口澳大利亚626辆不锈钢双层客车,合同总金额3.1082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我国机车车辆行业最大的出口项目,也标志着我国的机车车辆首次出口发达国家。

    2014年,美国马萨诸塞州交通局(MBTA)正式宣布向中车长客采购284辆地铁车辆,装备波士顿红线和橙线地铁。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在美国面向全球的招标中首次胜出登陆美国。

    2017年4月,中车长客又成功获得美国波士顿地铁加车项目和洛杉矶地铁项目,中国地铁将驶入好莱坞,在“天使之城”洛杉矶留下中国印记。

    图为长客股份公司首席操作师李学忠。

    图为雪中行驶的和谐号。

    这里有员工18000多人,厂区占地面积395万平方米。

    这里涌现出“大国工匠”李万君、“工人博士”罗昭强等近百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干部职工队伍。

    这里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车和城轨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生产的产品覆盖全国所有铁路局,占全部运营量的50%以上。

    这里是国内行业中出口最早、出口数量最多的企业。产品已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泰国、沙特、伊朗、新加坡、新西兰、阿根廷、埃塞俄比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车数量累计超过8900辆,签约额超过120亿美元。

    这里就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一个肩负振兴民族轨道客车工业重任,助推中国高速铁路事业一路向前的神奇工厂、创新工厂、奋斗之地。

    四季轮回,星移斗转。满载豪情的列车与那时光的印记一道正从吉林大地出发,奔腾!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路丰源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