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吉林新闻 >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成立十五周年
  •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成立十五周年

    时间:2019-10-15 19:23:48  来源:吉网  作者:李超

    自2004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已经走过15年的建设历程。14日,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举行。

    活动中,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作《以标志性成果引领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报告。

    孙正聿从四个方面谈中心的建设经验和对中心未来发展的思考: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开展课题研究;二是发挥团队作用,产出重大成果;三是以理论服务社会,用思想铸魂育人;四是坚守基础理论研究,引领哲学理念创新。

    2016年,在充分研讨和论证的基础上,中心明确地把“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作为中心“十三五”的主攻方向。围绕这个主攻方向,申报和承担了五项重点基地的重大项目:一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哲学理念创新》,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和理念创新》,三是《制度文明的哲学理念创新》,四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文化发展理念的哲学创新》,五是《当代哲学发展趋向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自觉》。这些课题,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制度文明、文化发展和文明形态的哲学反思等方面,阐发和论证了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哲学理念创新的理论基础、研究路径和重大任务。其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和理念创新》已于今年9月结项,并被专家评审为“优秀”。

    在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特别注重针对理想信念问题,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学生开设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并撰写出版了一系列普及读物。其中,《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一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理论的特性和功能,论述了理论对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作用,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被列为全国党员干部学习用书和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马克思与我们》一书,系统地讲述了马克思与我们的人生观、历史观、时代观、价值观、科学观、宗教观、理想观,出版当年发行近5万册,并入围2018年“中国好书”;《有教养的中国人》一书,以散文风格讲述了现代人的真、善、美,在广大青年和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并入选2018年4月“中国好书”;《人的精神家园》一书为教育部社科司策划、组织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生动地讲述了精神家园的生活基础、文化内涵,回应了构建精神家园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把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读物。

    15年来,在中心成员撰写出版的学术著作中,有6部著作先后入选“体现相关领域最高水准的创新成果”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这6部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哲学:思想的前提批判》《“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黑格尔与马克思政治哲学六论》《马克思哲学的历史转向与西方形而上学的终结》《回到〈资本论〉: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此期间,有8项成果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这些成果是:《思想中的时代——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马克思辩证法的当代阐释》《边界意识和人的解放》《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与后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形象与文化符号》《“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个人原则与社会原则》。与此同时,中心成员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学术论文24篇,在《哲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67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37篇。这些具有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从哲学观念变革、哲学体系创新、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辩证法研究、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政治哲学研究等方面,引领了我国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小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