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沭阳村民历时3年多,为12位烈士安“新家”
  • 沭阳村民历时3年多,为12位烈士安“新家”

    时间:2019-05-22 09:00:25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高峰

    刘增云(右)、陈洪宝(中)和蒋开明(左)。

    村民为烈士建的“新家”。

    沭阳县颜集镇以美女虞姬而闻名,大庄村是位于颜集镇偏西南的一个小村子。在村东有一片陵园,陵园内有一座新落成不久的房子,里面陈列着12位烈士的塑像。这是沭阳村民历时三年多为烈士们建的“新家”。 记者 高峰 文/摄

      一封来信

    尊敬的扬子晚报编辑部的领导和同志们:

    您们好!我叫陈丽娟。今年五一回老家,发生一件极其震撼的事情,令我当场掉下眼泪了。事情是这样的,我老家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颜集的一个小山村,我的大爷居住在这里。他叫陈洪宝,是一个乡村赤脚医生,他和刘增云、蒋开明两个退伍老兵都是村里乡贤理事会的成员。他们把子女给的生活费省下来,把种花的钱攒下来,义务建起了由12位英雄烈士组成的“新家”。

    他们在建造的过程中历尽艰辛,十分坎坷,遇到很多困难,吃尽了苦头。他们吃的、住的、穿的都特别差,可是还是义务捐钱来给烈士“安家”。今年清明节,村上许多80多岁的老人自己捐钱买了鲜花去扫墓,那场景无不叫人落泪。

    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做的这些伟大的事情。我是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这封信的,希望你们能发表在报纸上,因为我被他们的伟大壮举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原文有删改)

    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忘了牺牲的烈士

    5月10日,扬子晚报记者来到沭阳县颜集镇大庄村,找到了这座占地约30平方米的房子,看到里面排列着一排烈士的塑像,塑像下面写着烈士的姓名、参加的战斗、牺牲的时间和地点等基本信息。

    “这些烈士为国家、为人民付出年轻生命,现在我们生活好了,如果把他们给忘记了,也对不起这些烈士。”刘增云动情地说。

    71岁的刘增云是名退伍军人。2015年清明节,刘增云到村里的集体陵园祭扫时,看到有不少村民为祖先立碑修坟,这一场景深深地触动了他。“当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能建个房子,把这些烈士塑像放在里面?”刘增云和好友蒋开明、陈洪宝一说,两人也非常支持。75岁的蒋开明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当过村里的村长,而62岁的陈洪宝是名村医生。

    修建烈士陵园,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而刘增云本人并不富裕,没有多少积蓄。大庄村的一些村民得知后纷纷捐资。烈士方庭洲的一个侄儿捐了一万,另一个侄儿捐了五千,烈士方晓桂的孙子捐了一万,村里有一家兄弟三人在外创业,听说后当即捐了五万。还有不少村民捐一千的、五百的、二百的。捐款加起来在九万元左右。为了公开透明,陈洪宝和蒋开明两人专门负责资金的保管和支出统计。

    春夏秋三季搜集资料,“准备打一年工凑钱”

    走访搜集烈士资料工作的难度超乎刘增云的想象。“一个春天,一个夏天,一个秋天。”刘增云用2015年的三个季节来概况自己走访烈士事迹的时间跨度。他要走访烈士的亲属、战友以及年龄大的村民,更要多次到民政局、档案局查找烈士资料,然后把这些材料相互印证。

    烈士王连全在1946年跟随部队攻打山东龙口市郭家营战斗中牺牲。刘增云到了王连全烈士的侄儿王振环家中时,王振环已经82岁了。老人告诉刘增云,王连全跟随部队开拔时,刚结婚三天。当刘增云得知王连全还有个战友依然健在,也住在颜集镇,他第二天就骑车一路打听着找了过去。“老人90多岁了啊,眼泪直往外淌。”刘增云从老人的回忆中得知,王连全作为连队的指导员,在战斗中陷入敌人的反包围,为了突围,他身先士卒,抱着机枪就冲出来了,不幸中弹牺牲。

    刘增云把搜集到的资料汇编成了一本小册子《大庄村十二烈士生平简介》,然后找人根据烈士亲属的描述塑像,有几个烈士没有亲属的,就按照当时解放军形象进行塑像。

    为了给烈士建“新家”,刘增云拿出积蓄1.8万元,并向亲友借了3万元,目前还欠1.9万元。据估算,后期工程包括大门、院墙等共需20多万。刘增云说:“我准备再出去打一年工,就能把钱凑齐。”

      清明节这天,一两千人来祭扫烈士

    历时3年多,烈士塑像终于落成了。今年1月底,烈士塑像落成当天,一些烈士亲属买来了烟花鞭炮燃放,并在烈士塑像前摆上了塑料花。一位83岁的老人看到两位烈士没有亲属,第二天天没亮就买来6瓶花,摆放在两个烈士塑像前。

    刘增云每天都要到烈士的“新家”去看看,“我把村里的烈士都接回家了!”

    在今年清明节那天,刘增云早上八点开门时,发现门前摆放着一排香烟,这是村民们根据当地的风俗,为烈士送来的祭祀品。这让刘增云感动不已。

    “开门以后,就不断有人来,”刘增云说,从早上到晚上,不时有前来祭祀的村民,他初步估算了一下,有一两千人。

    刘增云还想把这里打造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我们下一代也是教育。有些村民来看了以后,这个烈士17岁牺牲,那个18岁,有的家长就对小孩说,他十七八岁时为国家献出生命,你现在十六七岁在学校读书。”

    扬子晚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大型全媒体行动

    指导单位: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