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 婺源古屋 “重生 ”续乡愁
  • 婺源古屋 “重生 ”续乡愁

    时间:2019-01-15 17:56:46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钟秋兰

    本报记者钟秋兰

    婺源现存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建筑共有4000余幢(处),一方面,许多古屋因无人居住、长期闲置而破败;另一方面,长年居住在古屋里的居民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拆旧建新,不断挤压古屋“生存空间”。为保护好这些古建筑,该县成立专门机构,设立专项保护资金,进行保护性修缮,并借助旅游自发保护,不少古屋焕发新生机。

    政府买单,保护古屋也保护了文化

    “古建筑需‘修旧如旧’,县里根据破损和修复程度给予资金补助,我家领到了9000多元。”溪头乡上溪村村民程进发修缮老宅,自己一分钱没花。2013年,婺源县成立古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保护委员会,通过和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形成县、镇、村、组四级保护管理网络。通过自行维修、组织维修、委托维修、统一维修等方式,对思溪、汪口等23个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至今,累计投入古建修缮资金3000余万元。

    “古建筑是婺源的重要文化特征,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文化。”该县城乡规划局局长洪文胜说,“2018年,县里就安排了财政资金维修补助款800万元,修缮古建筑420余幢。”

    此外,婺源还将保护古建筑升级成保护古村落,规划建设了李坑、汪口、思溪、洪村等16个新区,推进古村落整体保护。

    民间出资,保护古屋还打造了风景

    “家里的老宅归4家共有,拆了物件根本分不清,不修倒塌了又可惜。”秋口镇渔潭村村民程鸣源的祖宅年久失修,可是谁都不愿把自家产权卖给其他家,相持不下。2018年8月,婺源县乡村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找到程鸣源,建议将老宅作价出售,异地搬迁到篁岭景区。几大家子人坐下来商量,古屋处于危急状态,搬去篁岭重置还能有个新前景。大伙儿一合计,在协议上签了字。

    篁岭景区在婺源开异地保护古屋的先河,树和堂、五桂堂、怡心楼……异地迁来的古屋鳞次栉比地竖立在景区的街巷中,静静地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吸引海内外游客访古拾趣、览胜寻芳。目前,篁岭景区已成为古建筑异地搬迁保护的典范。“古屋异地搬迁,整体保护修缮,在篁岭重现‘活态’,既卖了风景,又保护了文脉,一举两得。”谈起此举,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称“重金买旧,物超所值”。

    “在婺源,古村和民宿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传承文化,通过古屋‘IP’让游客触摸婺源悠久的人文历史。”婺源县旅发委主任汪春辉表示,古屋给了婺源发展旅游的诸多可能。2011年,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吴志轩将清华镇“九思堂”老宅改造成婺源第一家民宿,开启了另一个民间保护古屋的蓝本。此后,将军府、西冲院、俞家大院、明训别院、宝山房等古宅民宿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如今,婺源已经拥有精品古宅民宿100余家,形成两处古宅民宿集群,到婺源参观体验民宿的游客达百万余人次,人均停留2.5天,实现综合收入13亿元,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民宿产业正成为婺源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