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内蒙古新闻 > 国门守关18年 那仁满达见证草原口岸变迁
  • 国门守关18年 那仁满达见证草原口岸变迁

    时间:2018-12-15 17:33:14  来源: 巴彦淖尔市政府  作者:

    甘其毛都,蒙语意为“一棵树”,是我国距离蒙古国塔本陶勒盖煤矿和奥云陶勒盖铜矿两大矿山最近的陆路口岸,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草原丝路上的“乌金”国际大通道。 “能守卫在这里,是我们边检官兵的骄傲!”这是甘其毛都边检站执勤业务二科那仁满达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那仁满达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如今,梦想早已成真,他成为了一名国门守关人。18年来,那仁满达见证着甘其毛都这座边境小城从无到有、从寂静到繁华的转变。

    查验车辆从人工登车到智能化

    2000年,那仁满达警校毕业后入伍回到了家乡巴彦淖尔,成为甘其毛都边检站的一名年轻干部。来到边检站后,第一个岗位是在执勤业务科。

    在那仁满达的记忆中,最遭罪的就是秋冬季沙尘暴的天气里,口岸开关时间一到,他和同事们就要赶紧戴上防风镜、穿好棉大衣,迎着七八级的大风步行上勤。

    那时,口岸周围很荒凉,从边检站营区到执勤现场的一条小路还是土路,在沙尘天气里步行上勤,呼啸的寒风带着一片片的沙子,打在脸上生疼,能见度也很低,大家在漫天黄沙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

    “运煤车辆出境前,边检官兵要对其进行检查和监护。当时的技术条件不足,车体检查全靠检查员爬上3米高的车厢和车斗进行检查,费时又费力。由于只有人工上车检查一种方式,所以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车出境,值班的检查员必须上车进行检查。”那仁满达回忆说。

    如今,出境运煤车辆的查验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辆辆出境车辆在通道内排列有序地办理出境手续。在指挥中心,可以通过电子大屏幕清晰地掌握整个口岸限定区域的动态,通过智能化系统对执勤现场的情况进行24小时监护。

    “目前边检站在出境原煤通道安装了一组智能卡口抓拍系统,对出境车辆车斗内是否藏匿人员及违禁物品进行检查。还安装了智能分析报警系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那仁满达说。

    通关时间从1分多钟减少到15秒

    今年10月19日上午8时许,一辆辆满载煤炭的运输车辆开始有序地通过中蒙两国边境,进入甘其毛都口岸。站在原煤通道验证室旁,看着一个个煤车司机方便快速地在窗口办理好通关手续,那仁满达回忆起自己过去在业务岗上为司机办理通关业务的场景,不禁心生感叹。

    “当初查验工作基本依靠人工,煤车司机来了,提交证件,我们工作人员要一项一项手工录入资料,通过人工仔细比对、查验、盖章……循环做着机械工作,验放一名司机平均要1分多钟。”那仁满达边说边比划着当时流水线般的动作。

    而现在每个司机15秒左右就能完成通关。“现在,人们能明显地感觉查验速度的加快,车辆通关的顺畅。”那仁满达说,以前验放原煤车辆,一个上午最多也就200辆车,等待通关的车辆在外面排了长长的4列,不仅司机们等得十分疲倦,工作人员也累得腰酸背痛。而现在,大约80分钟就能为200辆车办完手续,通关非常快捷,人员精简了,效率提高了。

    年出入境旅客从4万人次到71万

    今年10月4日一早,中国甘其毛都—蒙古国嘎顺苏海图口岸国际道路客运班车抵达甘其毛都口岸旅检现场,搭乘的30多名蒙古国旅客由此开启了国庆节后的中国务工之旅。从2005年甘其毛都口岸出入境总人数仅4万人次,到2017年达到71万人次,经甘其毛都口岸出入境的人员增长了近20倍。

    “甘其毛都口岸被国务院批准为常年开放口岸是在2007年9月,在那之前每年只有1月、4月、7月、10月的上半月开放,每次开关前大批的蒙古国旅客早早地就在国门前等候入境。”那仁满达回忆,口岸各个联检单位都是赶在开关前由各自驻地到口岸工作。现在看到每天都有蒙古国旅客出入境,那仁满达深刻地感受到了甘其毛都口岸客流量的提升。

    “去年,甘其毛都口岸开始改扩建货检通道,由原来5进5出增加到7进7出,旅检大厅也要进行扩容升级。”看着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那仁满达感叹道,“口岸通关区改建完成后,可达到年旅客吞吐量150万人次,过货3500万吨的需要。”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自治区向北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入,不管是旅客还是出入境的货物都在不断增加,这种大进大出的现象是我在查验岗位上最深刻的感触。”那仁满达说着打开电脑,找到了去年他统计的相关数字:从2007年到2017年,年出入境车辆总数由2万辆次增长到55万辆次;年出入境人员从不足4万人次到71万余人次;进出口货物量从800余万吨到1800余万吨……看着这一串串数字,那仁满达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这些年来口岸的巨变,自豪感油然而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