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内蒙古新闻 > 杭锦后旗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 杭锦后旗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时间:2019-02-16 17:51:09  来源: 巴彦淖尔市政府  作者:

    产业扶贫助脱贫    几年来,杭锦后旗共落实扶贫资金6.78亿元,帮助2555户5029名贫困人口实现正常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02%。2018年7月,成功退出自治区贫困旗县行列,38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  今年春节,杭锦后旗陕坝镇红星村村民刘贵忠早早就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置办好了各类年货。刘贵忠妻子高兴地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脱了贫,过上了好日子,今后我们有信心过得更好!”  为了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杭锦后旗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潜心谋划脱贫路径,创新工作举措,成功退出自治区贫困旗县行列。  压实责任团结一心齐发力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杭锦后旗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围绕“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创新性推出“十个一”工作步骤,下足绣花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几年来,共落实扶贫资金6.78亿元,帮助2555户5029名贫困人口实现正常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02%。2018年7月,成功退出自治区贫困旗县行列,38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  杭锦后旗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成立了以旗委书记任总指挥、旗长任副总指挥的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16个专项工作推进组,健全旗领导包联责任制和定期调度工作机制,完善督查、考核、通报、问责等制度,形成党政同责抓、所有常委参与抓、四大班子齐上阵、全旗上下总动员的工作格局。全旗35名处级领导、636名科级干部、568名镇村干部、565名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协同自治区驻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合力攻坚,种好“责任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精准施策构建产业扶贫大格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杭锦后旗把产业扶贫放到了精准脱贫的首位,探索推出自选式、带资入股、资产收益、就业务工、光伏扶贫、订单委托经营、党支部引领带动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单一型向多样型的转变,河套酒业集团、旭一牧业、大发公面粉、胡桐羊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企业充分发挥了产业引领作用,做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288万元,帮助2275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和特色种植业,为贫困户购入牲畜7131只,修建圈舍619座、大棚114栋。特别是“百企联百村”行动,155家市旗企业与全旗115个村结成对子,找准农企利益联结点,实现了双赢。2018年,结对企业直接投入帮扶资金400多万元,落实项目42个,吸纳解决剩余劳动力300余人。  借助被确立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优势,杭锦后旗通过项目区规划编制,结合六大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把所有贫困户融入到全旗产业发展格局当中。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将80%以上的贫困户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脱贫目标。  对于像杭锦后旗双庙镇太荣村这样立地条件差、发展先天不足的贫困村组,积极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搬迁的同时,还统筹谋划安置区的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制定科学可行的后续扶持政策,先后安排了115万元的发展基金,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肉驴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做到了挪穷窝与兴产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如今的太荣新村,已经成为一个环境优美、产业强劲、人民幸福的美丽村庄。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杭锦后旗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双结合,3年共为775名贫困学生发放教育扶贫资金353.28万元,杜绝了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代际相传的途径。通过开展“铭党恩、叙亲情、话小康”家庭座谈会、“我的扶贫故事”讲述、道德大讲堂、宣传文化“六进村”等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信心和斗志,让“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意识深入人心。强化保障  织牢民生“兜底网”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杭锦后旗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2018年为696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每人缴纳居民医保200元、兜底医疗保险200元;把全旗所有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三保”范围;实行“两升两降” “零押金”制度和“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等优惠政策;强化大病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慢病签约一批的保障措施;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4263名贫困人口免费体检。这些措施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在全旗兜起一张充满温度的医疗保障网。  为了发挥好社会综合保障的兜底作用,解决好因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的贫困群众后顾之忧,杭锦后旗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兜底政策的统筹协调工作,通过核查对比,实现数据互通、信息共享、按季交换,做到应保尽保、应纳尽纳。目前,全旗共有1633户26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保障范围,累计为26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发放低保保障资金2423.17万元。  在大力抓好“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杭锦后旗还积极在饮水安全保障、就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金融扶贫等政策落实方面下功夫,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形成扶贫发展新业态。通过各类资金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发挥作用,做到全方位叠加式效应,使贫困人口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在措施可持续、成果可巩固。杭锦后旗坚持把精准脱贫与促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搭乘“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快车,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围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旅游、特色优势产业、社会民生等方面做文章,制定了2018~2020年村级产业扶贫规划方案,规划带动强劲村23个、特色示范村54个、孵化培育村38个,构建起“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个致富项目”的产业发展格局。  创新方法提高脱贫成效党的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工作机制创新则是强劲的动力。杭锦后旗创新工作方法,总结提炼出脱贫攻坚“十个一”工作步骤(即共算一本收入账,共填一张明白卡,开好一次家庭座谈会,记好一本扶贫日志,谋好“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做好“一企联一村”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组织好两月一次签约医生集中到访日活动,选树好一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举办好一场“我的扶贫故事”宣传活动,开展好一次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标准化建设行动),使脱贫措施更精准、抓手更有力、效果更显著。通过推广“议事民主化、主体多元化、规定标准化、责任网格化、服务订单化、诚信契约化、手段智慧化、评定星级化”的“一村八化”乡村治理新模式,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运用“四联四进”模式,组织全旗139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113个村结对帮扶,实现了共建共享。全面推行党员“全链条”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员主力军作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在村中扎营盘、立伙盘,和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慰问,帮贫困户出主意、想办法。这些方法措施不仅锤炼了一支作风扎实、敢打硬仗的队伍,更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的鱼水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