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宁夏新闻 > 非遗传人与民俗专家畅聊腊八文化
  • 非遗传人与民俗专家畅聊腊八文化

    时间:2019-01-15 17:52:18  来源:宁夏新闻网  作者:

     

     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过。腊八这天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北方大地三九严寒,欢腾了一年的农田此时在冰雪覆盖下,安静地呼吸着。

      家住灵武市的唐世俊老先生,今年70岁,他和儿子唐震都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羊羔酒传承人。

    33.jpg

      唐世俊老先生的爷爷是清朝拔贡生,书香世家,代代相传。从他记事起,爷爷那一辈人年年都过腊八节,吃腊八粥做腊八冰,祭祀祖先,抹门神。每年腊月初八,在唐世俊老人的记忆里,那些爷爷说给自己的故事,他都会讲给儿子唐震、讲给孙辈们听。

      “年好过,日子难过”“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和家人一起吃着腊八粥,43岁的唐震心里又会再重温一遍父亲经常教导自己的话,而他也会将这些民间习俗讲给两个孩子们听。

      对于腊八文化,唐世俊老人深有体会。唐老说,灵武是一个千年古县,腊八这一天不仅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还有喝腊八酒的习俗。一种食物让一种节日传承下来,吃的不仅是一碗腊八粥,更是祖先留给子孙的精神财富。

      腊八粥食材提前浸泡五更熬煮

      腊八头天,提前准备好食材:有花豆、黄豆、绿豆、花生、红枣、桂圆、莲子、枸杞、葡萄干、江米、小米和玉米榛子,经过淘洗和一夜的浸泡,赶在腊八的五更天开始熬煮。食材数量根据家人多少和个人喜好可增减。腊八粥的材料也因地域和习惯而不同。

    IMG_6112.JPG

      首先下锅熬煮的是豆类。民间自古就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家家户户腊八粥必备的食材。待偏硬的豆类食材煮开后,轻轻将水面上的泡泡滤去,然后调至小火慢熬,软熟后,陆续将糯米、小米、莲子、红枣、玉米榛子放入,大火熬开后,小火慢熬,随时搅拌,以防粘锅,然后依次放入桂圆、枸杞、葡萄干。

    IMG_6444.JPG

      待太阳升起前,一锅美味的腊八粥熬好出锅。

      腊八粥熬好了,先泼散一点敬献土地,然后唐家祖孙三代焚香磕头,敬奉祖先,外出上学的大孙子赶不回来,5岁的小孙女跟着长辈一起,参与肃穆的仪式。

    IMG_6471.JPG

      开始品尝腊八粥了,小孙女尝了一勺,“好吃”,一一认出腊八粥里有红枣、葡萄干、枸杞几样食材。

      “腊八腊八,吃腊八粥的寓意就是告诉人不要忘本要节俭持家,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书香世家代代传承。”唐家三代边吃边聊,腊八粥的美味营养已经化成精神食粮潜入肺腑。

    22.jpg

      唐世俊:吃腊八粥听腊八故事思勤勉

      唐世俊老人一直记得祖辈流传下来的一个关于腊八粥的民间传说。相传民间有一个大户人家,家境富裕,帮佣众多,每天厨房都会做很多的饭食。一个女佣发现,厨房每天都会将剩饭丢弃,觉得甚是可惜,于是她就向老东家提出,如果将每天厨房的剩饭允许她带回家,他甚至可以不要工钱。本来丢弃的“垃圾”还被女佣当成了宝,富庶的老东家当然答应了这个女佣人要求。于是这个女佣将每天的剩饭带回住处,铺到席子上晾干,然后收集起来,日久天长,女佣家的“干粮”还真不少。不久老东家去世,少东家接管家业,由于家大业大,少东家不擅打理、且挥霍无度,很快家道败落。这一年,赶上庄稼歉收,少东家竟然连肚子都吃不饱。之前在这个大户人家打工的女佣了解到这个情况,就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自己平日晒干的粮食熬了一锅粥送给以前的少东家,少东家吃后,惊讶地说:“你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女佣说:”少东家,这不是我的,是你们家的呀,你富裕的时候把这些粮食都倒掉了。

    IMG_6312.JPG

      唐世俊老人说,老人们流传下来的这个故事警示我们,如果不勤俭持家终有一天你会穷困潦倒,连一顿饭都吃不起。这个故事也告诉后人,无论家境怎样,一定要勤俭持家,不能浪费粮食。要懂得“年好过,日子难过”的道理。腊八粥把五谷杂粮都掺进来,给世人警示,如果你不节约粮食,有一天你就要吃杂七杂八的东西。所谓“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就是这个道理。

      唐世俊老人提醒现在的年轻人,我们现在日子好过了,但过年过节也不能大吃大喝,大肆浪费。过富有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要珍惜每天的生活。

      唐世俊老人说,现在的腊八粥和过去很不一样,过去人们生活条件差,腊八粥的原材料简单得很,家里有什么就做什么,现在的腊八粥更多讲究营养健康。腊八粥讲究七宝五味,要有七种粮食来烹制,五味就是指酸甜苦辣咸。 

    IMG_6526.JPG

      民俗专家张万静聊腊八来源

      宁夏社科院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民俗专家张万静对于宁夏习俗颇有研究。他介绍,其实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腊八这个节日,是个祭祀的节日。“腊”从字面意思是祭祀的意思,传统农业社会很多节日都跟农耕结合。在古代,不一定在腊八这个时节吃腊八粥,我们的先民主要是对谷物的崇拜,到了年底要敬神祭祖祈福禳灾。传统农业社会很多谷物都有神灵保佑的说法,从这一点来讲,腊八是个敬神的节日。对于为什么叫“腊八”而不是“腊七”“腊六”?张万静解释,中国人对数字比较讲究,一个星期是七天,进入腊月头七,到了初八就是新的开始,所以腊八的“八”代表一种吉利意思。

    IMG_6597.JPG

      对于做腊八粥的各种讲究,张万静说,腊八粥不代表八种原料,在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的年代,腊八粥的原料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有几种做几种。在腊八节冻腊八冰的讲究跟农业生产有关系。古代人生产生活都喜欢占卜。腊月初八正处于三九天,一碗水放在室外一个晚上,吸收日月精华必定结冰,冰面不像镜面一样平整,而是一边高一边低。在古代农业生产广种薄收的情况下,都有休耕期,冰面高的方向代表来年这块地会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传说,吃上一块腊八冰,牙不疼肚子不疼。妇女用腊八冰扎耳朵眼一点不疼。有些地方在冻腊八冰的时候,会放一些胡萝卜香菜等色彩鲜艳的蔬菜进去,红绿搭配,初七晚上冻上,初八早晨拿回来,让孩子吃着鲜艳的腊八冰,一年都会“牙不疼肚子不疼。”而放萝卜香菜的习俗现在已经很少去传承了,但是有些志书上还有记载。

    IMG_6464.JPG

      张万静还介绍了腊八蒜的诸多讲究,腊月初八这一天,将蒜剥皮洗净用醋腌上,在自然生物的作用下,到年三十蒜通体碧绿,味道鲜美。就着腊八蒜吃饺子味道美极了。除了这些古代社会的传统,腊八蒜还有一层意思。腊月初八,已经到了年关,如果有人送你一罐腊八蒜,就是要你还钱的意思,腊八蒜的“蒜”取谐音“算”,所以人们就赋予了腊八蒜一层算账的意思。

      张万静说,过腊八节,祖先要过,神灵要过,鸡鸭狗都要过,所有一切生命都要过。过年就是普天同庆,天地人物神都要过的节日。吃了腊八粥意味着来年人和动物都会健康有力气。

      宁夏人过腊八别具风格

      在宁夏各地腊八习俗也略有不同。平罗过腊八,会用面做一个“粮食墩子”放腊八粥里,五谷杂粮灌满“粮食墩子”,预示来年五谷丰登。在盐池,腊八节有夹“雀头”的习俗,“雀头”就是麻雀的头。古代农耕社会,麻雀经常偷吃粮食,这种习俗寓意将麻雀消灭掉,来年麻雀少了,庄稼也就减少了损失。在有些地方,吃腊八粥不能吃菜,如果吃了菜,意味着来年地里尽长草,所谓草盛豆苗稀么。在有些地方,腊八节这一天要吃素食,这是源于释迦摩尼成道日的说法。张万静说,这些过腊八的讲究都是文化在流传过程中综合的一些新的元素。

      张万静还介绍,腊八这一天,许多大户人家要把腊八粥施舍给贫苦的老百姓。张万静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讲,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每到腊八节,当地寺庙就会施粥,几十口大锅同时熬粥,周边省份的贫困老百姓都会来喝粥,场面非常壮观,那时候腊八是个盛大的节日。

      民俗专家:重拾传统文化正当时

      2006年,国家就把春节等一批节日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万静说,腊八是春节的组成部分,是春节的序幕。现代社会重拾传统文化,节日是最大的文化载体。

      对于为什么近年来我们国家更加注重传统节日?作为民俗专家,张万静深有感触:近代以来,国家国力衰弱,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低谷,甚至乏力。但经过改革开放40年,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华5000年文化经过时间的孕育积淀,终于有了一个复兴的时机,重拾传统文化正当时,这不是以个人意愿为转移。为什么我们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传统文化强大的魅力,这恰恰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就是要充分发掘传统优秀文化的力量。(宁夏新闻网记者 蒋萍 王小梅/文 胡俊/图 马建宁 杨泠然/视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