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宁夏新闻 > 刘世俊郭雪六夫妇: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1
  • 刘世俊郭雪六夫妇: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1

    时间:2019-09-18 18:27:57  来源:宁夏新闻网  作者:

    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

      九月的宁夏大学校园,绿树成荫,清澈的湖水倒映蓝天,阳光透过树木缝隙洒向青草地。

      这是83岁的刘世俊教授和老伴郭雪六教授最爱的地方,每天他们都会相携在校园里散步,在湖边转上几圈。

    QQ图片20190916151506_副本_副本.jpg

    来宁夏之前,郭雪六(第一排右七)和北师大的同学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刘世俊、郭雪六,宁夏大学退休教授。刘世俊主讲《古代汉语》及攻读《训诂学》方向研究生的相关专业课,教龄42年;郭雪六主讲《外国文学》课,教龄39年。

      “我们大半辈子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盖过房、种过树、背过沙,我们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说起宁夏大学,这对已是耄耋之年的伉俪依然激动不已。

      时光退回到1958年8月,一群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宣誓: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一张白纸上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刘世俊和当时的恋人郭雪六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即将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同年8月24日,76名年轻人从北京连倒三趟车,经三天两夜后抵达银川。因为心中有梦,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下火车就敲起快板跳起舞,吸引了很多老乡围观。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一位回族大娘紧紧拉着我的手,目光慈爱地看着我说,‘你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大学生吧?看这闺女长的多俊啊!’”正是这样一句质朴的话,让郭雪六感动不已,心里热了几十年。

    QQ图片20190916153902_副本.jpg

    1963年,刘世俊、郭雪六夫妇结婚4年后,在北京补拍了一张结婚照。

      与激情同在的是当时需要面对的现实:这里是一片需要开垦的“荒地”。

      当刘世俊、郭雪六等人来到“宁夏师范学院”时,却找不到学校的影子。“就在这里,你们要给宁夏人民建一所大学,结束宁夏没有高等院校的历史!”带队的队长指着中山公园东北角一片空地说道。

      “你们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做最艰苦的事。”临行前北师大一位老书记的话让这些年轻人在困难面前沉下了心。再难也要干!上午,师生们挤在一间破旧的教室里授业解惑;下午,一个个“白面书生”们换了行头,和泥、打夯、砌砖、垒坯、上墙泥……一个月的时间,20多间新房平地而起。

      来到宁夏,除了住宿难,用水也非常困难。刘世俊回忆,当时学校唯一的一口井只能打出苦水。由于碱性太大,刚洗完头发的女教师们头发都黏成了一片片。没办法,只得去学校附近的中山公园,“借”用湖水洗头发、洗衣服。

      1959年7月,在亲手盖的宿舍里,刘世俊和郭雪六结婚了。一个天津人,一个福建人,就这样在宁夏扎了根。“当时条件太艰苦,学校周边没有理发馆,结婚当天我的发型还是刘老师给我理的。”忆及当年,83岁的郭雪六仍是满脸幸福。

    QQ图片20190916151515_副本.jpg

      上世纪60年代,刘世俊、郭雪六夫妇站在宁夏大学新校区(现西夏区宁夏大学本部)小楼前的沙丘上拍照留念。

      1960年,宁夏大学搬迁至新校区(现西夏区宁夏大学本部)。虽说是新校区,但依然很荒凉,一望无际的沙滩上,就伫立着一栋二层高的小红砖楼。刘世俊回忆说,当时在办公楼前,有一个巨大的沙堆,两层楼那么高,大家硬是凭着“愚公移山”意志,用了大半年时间,肩扛背篼,一篓一篓地把沙堆移走,铺出了道路。

      “学校原本是没有绿色的。”郭雪六说,不用号召,同事们齐心承担起植树造林的工作,授课之余,在学校四周栽下一棵棵沙枣树、柳树、钻天杨。

      校舍自己盖、绿树自己栽、教材自己编……在刘世俊、郭雪六和同事的努力下,1962年,宁夏大学第一批学生毕业了。这群斗志昂扬的年轻人硬是向沙漠要了一所大学!在婚后的最初3年里,郭雪六推迟要孩子的计划。夫妻二人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为汉语史、外国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QQ图片20190916151453_副本.jpg

    上世纪70年代,刘世俊一家四口在新家拍了一张全家福。

    QQ图片20190916151411_副本.jpg

    刘世俊、郭雪六夫妇和孩子们在亲手栽种的沙枣树下拍照留念。

      多年的辛勤耕耘,让郭雪六的身体多次亮起“红灯”,四十年总共挨了十一刀。

      上世纪80年代,郭雪六因甲状腺癌做手术,伤及声带。

      “以后你不能再讲课了!”

      “不能讲,我还能写啊!”

      手术后半年,郭雪六再次登上讲台,硬是用沙哑的声音,竭力完成授课。

      后来,癌症复发,郭雪六又因血栓导致右手面临截肢的风险。

      “如果截肢了怎么办?”

      “我还有左手可以写字啊!”

      出院后,郭雪六右手发抖无法写字,可她硬是歪歪斜斜地练习硬笔书法,不久,又能写板书了……

    2(2)_副本.jpg

    上世纪70年代,刘世俊参加宁夏大学自考班开学典礼。

      由于能力强、业务精,外省高校多次向刘世俊和郭雪六抛出橄榄枝,但都被他们拒绝了。“我选的地方是对的,来到宁夏,我不后悔!我热爱这份事业、热爱我的学生,我在这里筑了梦、圆了梦。”在采访中,郭雪六对记者说。

      从为本科学生教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研究史略等课程,到培养汉语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刘世俊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为各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授课之余,刘世俊和同事自编教材,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先后创办新闻、文秘、政法等专业,为宁夏大学从单一的师范类学校发展到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退休后,刘世俊仍为宁夏大学的发展出谋划策。1999年,为了给年轻教师挤出时间和精力,刘世俊无偿地指导研究生,几乎每个研究生发表的文章都被他逐字逐句修改过。

    QQ图片20190916151511_副本.jpg

    刘世俊、郭雪六夫妇开启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去年,刘世俊又将珍藏的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的文学名著《全唐诗》捐赠给宁夏大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了践行“支援宁夏建设”的初心和使命,刘世俊、郭雪六夫妇诲人不倦、孜孜进取、桃李满天下,他们如同一根“定海神针”,把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宁夏教育事业。

    QQ图片20190916151533_副本.jpg

    今年已经83岁的刘世俊教授在家里上网学习。

      如今,两位教授虽然退休了,不再担任教学工作,但是,在他们专业之内,二老仍然是不取报酬的指导教师、研究生。刘世俊还把多年来反复修订的授课笔记打印得清清楚楚,送给了接课的青年教师。

      刘世俊说:“人的一生可以去做很多件事,而我们只做了一件,就是在宁夏大学教书。只要有需要,我们一定倾囊相授。”(记者 王雪玲 石卿 文/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