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宁夏新闻 > 裘志新:孜孜不倦 只为了大地的丰收0
  • 裘志新:孜孜不倦 只为了大地的丰收0

    时间:2019-09-26 18:44:33  来源:宁夏新闻网  作者:

      三十多年来,一个适应性广、丰产性突出的春小麦良种——宁春4号,在我国宁夏、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国内春小麦产区丰产增收,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春小麦品种之一。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有名的春小麦品种,竟出自宁夏永宁县一个小小的良种繁殖场。它的发明人就是永宁县小麦育种繁殖所原所长、小麦育种专家裘志新。

    IMG_7450_副本.jpg

    年轻时的裘志新。

      “我到宁夏不是来混饭吃,也不是单纯为这里增添一个劳力,而是要运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为人民作更大的贡献。”1965年,18岁的支宁青年裘志新初到宁夏,许下了这样的诺言。从此,他扎根永宁农村,伺候起庄稼,用行动践行诺言。

      一开始,裘志新在永宁县胜利公社胜利大队11生产队插队当农民。“与农民交朋友、拜庄稼汉为师”让他很快成了一个种田好手。1973年,裘志新被调到了永宁县良种繁殖场,开始在半亩自留地里搞起了小麦育种。为了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他想尽一切办法搜集资料,只要从书刊上看到介绍珍贵品种资源或新育成特色品种,裘志新就去信求取,孜孜以求的精神打动了许多专家学者,中国农科院和一些省级小麦育种机构都曾给他免费邮寄过宝贵的种子和资料。

      曾经和裘志新工作20多年的同事伍乘新这样评价这段过往:“调入永宁县良种繁殖场,为他后来的育种提供了基础,是他乐此不疲埋头育种的开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育种狂人。他这个人实际上就是为小麦育种而生的。”

    IMG_7440_副本.jpg

    裘志新和同事讨论育种。

      经过数年艰苦探索,1981年,裘志新育成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泛的“宁春4号”。

      1982年,宁夏推广“宁春4号”春小麦30余万亩,获得大丰收。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国营连湖农场5队110亩平均单产达550公斤,让几辈子种田的农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983年,“宁春4号”迅速实现了全区小麦的第四次更新,在山区水浇地上也得到大面积推广。

      1990年,随着“宁春4号”的推广,宁夏麦套玉米面积迅速达到100万亩,在小麦产量比单种不减的情况下,每亩产玉米500公斤,亩净增收入400—500元。

      裘志新没有止步,先后又培育出“宁春5号”宁春13号”“永良15号”“宁春26号”等新品种,在抗旱性、抗条锈病、高产等方面各领风骚,在小麦育种界引起了一次次震动。

    QQ图片20190925212539_副本.jpg

    裘志新工作照。

      这期间,为了加快育种的进度,每年宁夏小麦收割后,裘志新都会将种子寄运到云南和海南去加代繁育,即“南繁”。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裘志新每年要在南方地区待上5个月至8个月,这份迁徙,他坚持了30年。

      “那时候交通不便,去往云南的火车要行驶3、4天。”对于路上的艰辛,伍乘新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裘志新为了节省科研经费,去云南、海南都是买的硬座票,买不到就买站票,困了就在硬座底下铺一张报纸躺着休息。”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落下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痔疮等职业病。“他就这样坚持着,从来没有一次退缩,我们也就跟着坚持育种工作。”

      在“南繁”的季节里,为了抢时间,裘志新经常自备干粮,饿了就凑合吃点;过年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也来不及好好休息,挤出时间准备春播材料;小麦播种后墒情不足,又逢旱季,他就带头和同事就从井里一桶一桶挑水;小麦生长的关键时节,他经常半夜拿着手电筒在田里,防止有老鼠啃食小麦;小麦收获时节,他和助手为了提高速度,忍着疼痛用手掐穗……一天不见小麦就不安心的裘志新,即使退休后也难以割舍那份爱。

    IMG_7442_副本.jpg

    裘志新工作照。

      有人问裘志新,是什么力量支持你这么苦干?裘志新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要努力报答这份恩情,尽可能多地为社会、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

      如今的他虽然卧病在床、无法再继续深爱的事业,但是这份坚守、这份责任、这份赤子之心依然在影响着年青一代人。

      9月25日,“最美奋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278名个人、22个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其中,宁夏有3人上榜,裘志新位列其中。(文字来源:宁夏日报、银川晚报,图片由裘敏提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