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青海新闻 > 【两会关注】省委改革办: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有序落地
  • 【两会关注】省委改革办: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有序落地

    时间:2019-01-29 18:59:30  来源:  作者: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摄影报道) 1月28日,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侯鹏宁介绍,自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设立以来,审议了农牧区土地“三权分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等几十项重大改革方案,研究了盐湖资源开发、清洁能源、全域旅游、特色农牧业、“放管服”、藏医药高质量发展等具有支撑性和全局性的重大事项,部署实施了151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

    201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40年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关键一年。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滚石上山的魄力和勇气,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全省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一些重大改革取得突破,各项改革任务有序落地、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动力活力不断激发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关键,用改革思路和办法稳增长、调结构、增活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协调性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放管服”改革提速升级,省政府取消调整37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极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激发了微观主体活力,市场主体同比增长8.9%,达到40.2万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落地,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任务,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青海行动方案,加快建设两个“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培育形成锂电、金属合金、新型化工、光伏制造、电子信息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农牧区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和规划,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垦改革等扎实推进。同时,国资国企、科技创新、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改革稳步实施,对外开放提质增效,成功举办了青洽会、藏毯展、环湖赛等重大经贸文化活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对口援青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社会体制改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破解民生难题,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不断提高改革的“含金量”,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各族群众。

    脱贫攻坚精准发力,落实各类专项扶贫资金114亿元,易地搬迁完成“十三五”总工程量的97%,累计实现13个贫困县摘帽、1455个贫困村退出、净脱贫人口达44.3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5%。

    综合医改纵深推进,积极推进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县建设,健全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共组建医联体95个,全省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7.68%,实现省内外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全覆盖,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围绕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以深化内设机构改革、诉讼制度改革、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重点,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权责统一、权责明晰、权力制约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办案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有力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持续加大就业创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领域改革力度,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

    紧紧围绕文化事业产业全面发展,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产品数量质量不断提升,为创造高品质生活奠定了坚实文化基础,全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的喜人景象,充分展示了青海文化形象、传播了青海声音。

    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健全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迈上新台阶,加快省市县骨干文化设施和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化进村入户、农牧家书屋、村村通(户户通)稳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取得新成效,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出台了文化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经营业绩考核等制度办法,先后培育出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0个、知名文化品牌22个,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5家,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具有青海特点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三江源头“千湖美景”再现,高原旗舰物种“雪豹”频繁现身,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作出了青海贡献。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效显著,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落地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稳步推进,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科学建园、开放建园取得新进展。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片区)实施方案发布实施,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挂牌成立。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拉开序幕,成立省级领导小组,加快编制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总体方案,着力打造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升级版”。

    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划定,编制了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优先在祁连山地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河湖长制全面实施,建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覆盖省、市州、县、乡、村五级河湖长体系,5925名河湖长上岗履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