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当科技踏足后工业时代 孙丕恕因何“遇见”德鲁克
  • 当科技踏足后工业时代 孙丕恕因何“遇见”德鲁克

    时间:2018-12-13 17:31:12  来源:齐鲁网  作者:通讯员 张榕博

    齐鲁网12月12日讯 2018年,是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诞辰109周年。一部他在30年前的企业发展力作,今天却意外风靡中国企业界,那就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当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快速走入新常态,传统产业步入后工业时代,很多企业家感到迷茫。科技“独角兽”不再指望一夜暴富,而是思考如何成为常青树;传统企业不知道如何应对科技变革,踩对转型的节拍。而创新,成为人们解决一切当前问题的一个“热词”。

    然而,创新并不是一场盲目的自我颠覆。创新机遇的来源是不确定的和不连续的,德鲁克所说的创新,则是在准确机遇下的系统创新,而促使企业家能够准确抓住创新机遇并实践的,则是这个词——“专注“。

    在中国,一家被誉为“勇立潮头”的科技企业,恰好在过去30年时间三次抓住了科技变革的机遇,这个企业就是浪潮,颇有意味的是,浪潮的企业领军者孙丕恕,早已把“专注”一词写入企业战略。

    那么,从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到勇立潮头的科技企业家孙丕恕,30年时间,何种“专注”让他们殊途同归?

    一、起死回生

    1987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出版,这是一本系统介绍创新如何诞生的“红宝书“。

    创新并非颠覆,而是通过专注,成功地把握创新外部机遇并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成为德鲁克留给各国企业改革者的最大启示。但中国企业家群体理解德鲁克所说的创新则是在日后的20、30年里。

    虽然德鲁克并非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并不妨碍他以这一创新视角遴选出世界级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案例库,唯有拥有几十,乃至百年历史,成功抓住变革并勇于创新的企业,方能入选其中。

    1987年的中国不乏创新者的勇气,改革开放大潮诞生了柳传志、王石、任正非等一批具有“商业气质”的企业创始人。不过,在中国工匠精神的发源地山东,80年代,有另一种气质的企业开拓者们,则确实通过专注创新,寻找企业发展的答案。

    浪潮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便致力于自主研发而非贸易加工的浪潮,当时果断抓住了IT产业在中国的勃兴,在上世纪80年代迅速走上产业链上游,并成为唯一向美国出口计算机硬件的中国企业。浪潮牌电脑还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二的三大主导电脑品牌之一。

    但成功后的浪潮开始多元化经营,导致了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出现困境。当国家取消了外国计算机整机进口配额限制,国外品牌大举入侵时,浪潮迅速败下阵来。

    专注与多元的左右摇摆,让浪潮如它的名字一般,在企业发展中潮起潮落。有意思的是,在德鲁克遴选出世界级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案例库中,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专注,也基本没有一家企业因多元化经营而成功。

    专注,正是德鲁克在书中潜移默化强调的。因为创新需要企业抓住外部机遇,而“专注,则是抓住企业外部机遇的一个索引,并将企业发展引入正轨,乃至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时刻,正是“专注”救了浪潮一命。

    正如今天的谷歌、苹果公司一样,在浪潮,始终有一批员工“专注”于技术研发,并拥有很高的话语权,这在今天的中国科技公司中也很难做到。在企业存亡之际,正是他们看到了科技变革的下一个机遇即将到来,并把浪潮推向潮头。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中国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时,一位专注于一线研发10年的浪潮青年工程师大胆预测:个人计算时代将逐渐向网络计算时代转变,服务器作为网络的核心,将是21世纪左右网络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这位工程师,就是今天的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 孙丕恕。困境之下的浪潮管理层,果断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做出战略调整:从PC领域向尚处于空白中的中国服务器产品市场进军。这次战略转型,不仅挽救了企业危局,还带来了此后30年,浪潮在计算力领域不断突破与创新。今天,浪潮实现了全球服务器市场前三,中国第一的领先地位。而这段经历让走向管理层孙丕恕认识到,浪潮必须坚定走专注化发展道路,才能永立潮头。

    这与德鲁克所讲的系统创新不谋而合。的确,企业机遇的把握必须积累所在行业的知识与技巧,才能以专注洞察市场变化。许多对行业一无所知的公司,甚至是大公司,为了谋求规模贸然进入新的市场,实际是对自身生存的巨大挑战。

    2000年前后,全球市场不景气影响着IT整体行业利润,许多欧美IT巨头纷纷选择报团取暖。在国内,浪潮也被卷入种种并购传闻当中。

    不过,已是浪潮掌门人的孙丕恕坚持,专注比规模更重要。

    “美国的CISCO市值最高达到5千亿美金,中国1100家上市公司市值加起来也就400亿美金。“难道CISCO不可以做别的吗?但它不做,只专注网络架构这一行,专注带来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孙丕恕说。

    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德鲁克也不倡导并购。因为并购往往意味着大规模重组,必然会带来问题。唯有专注,才是企业保持竞争力与创新机遇感的保证。

    2007年,当《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引入中国时,浪潮已从国内信息产业的早期探索者,发展成为国内信息产业的领军力量。

    如果德鲁克能够早早得知孙丕恕和他的浪潮凭借专注带来的产业洞见与创新胆识,那么他也一定会把中国的浪潮,放入他的全球案例库中。

    二、勇立潮头

    今天,互联网的发明带来了一个时代的全新变革,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步步向前,创新不断发生。以至于德鲁克口中的不同维度的创新基始,如今则几乎被互联网这张新知识“大网”,单向度地覆盖。而无论新技术企业,还是传统企业,无不兴奋且惶恐着,担心错过任何一次创新机遇。

    人们以为创新正因技术的推动随处发生,专注于某一领域已经不起作用了,更无益于把握风口乃至投资热点。但这种理解过于急功近利和短视。

    请不要忘记,德鲁克说过,要以专注的方式理解创新,并懂得创新。专注不仅带来了企业家把握外部创新机遇的能力,还在于企业家在经验科学层面通过系统创新,实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主动推动时代与社会的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计算力正是这种时代的推力之一。诺奖得主萨金特表示,过去10到15年当中,正因为基础算力的提升,人类迎接着一轮又一轮科技革命。今天,全球各个国家服务器出货量、数字经济规模以及GDP总量高度相关,计算力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生产力。

    而以计算力领跑世界,则是孙丕恕身为企业家的一个“偏执”的梦想。这一个技术色彩浓厚的想法,让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中国商用领域第一台高效能服务器、中国第一台关键应用主机诞生于浪潮,浪潮研发的M13关键应用主机成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在线交易处理性能最强的单机服务器系统。换句话说,几乎所有中国计算力的里程碑产品,都出自于浪潮一家企业。

    不断专注于计算力极致性能与服务研发的浪潮,还不断向社会各领航、各行业需求的计算力系列产品与服务,助力中国互联网经济与数字产业蓬勃发展。双十一网购、12306春运购票,气象与科学预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乃至政府、企业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需求,只要有计算服务的地方,就会找到浪潮。

    回过头看,从1993年孙丕恕远赴新加坡,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并被誉为“中国服务器之父”开始,这种专注已然持续了近30年。正如所有科技巨擘一样,“专注”让孙丕恕真的成为几十年中那些带来时代突破科技计算产品的“父亲”。

    孙丕恕认为,企业最重要的使命是在自己专注的领域通过持续创新获得竞争优势,以创新带来的价值推动社会进步。而他的一句口头禅是“让计算变得便宜,计算无处不在,人人可用。”

    从这一点看,德鲁克所倡导的“专注”并未与今天科技带来的多元创新产生矛盾。相反,正如德鲁克所说的那样,在互联网时代,当科技企业不断通过专注带来技术突破与引领时,那么创造用户价值,便成为随之而来的事儿。

    而作为好“父亲”,孙丕恕深知仅有专注远远不够,还必须采取了集中人力物力实施饱和攻击的策略,这在今天被称为“集中力量办大事”。

    德鲁克对此则用了一个更为刺激的词加以描述:孤注一掷,只要认定,便全力打造,专注于孤注一掷,在企业战略中是相辅相成的,IBM、思科、谷歌与苹果,均是如此。

    的确,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全球信息产业领先企业都采取了研发高投入策略。浪潮采取了全球巨擘一样的策略,对技术研发实行饱和投入,不受当期的研发投入资金计划限制,目前的研发投入已占到企业营收的10%以上,企业就可以更加从容地向世界先进水平发起冲锋。

    今年的6月14日,习总书记考察山东期间专门来到浪潮,并对浪潮坚持自主创新给与充分认可,并盛赞浪潮:要继续保持领先,永立潮头!

    三、专注行业,赋能升级

    正如文章最初时谈到的,当新技术层出不穷地冒出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时,血肉之躯往往会陷入一种深深的怀疑论中——究竟是要我们改变自身去适应科技的发展,还是应该让科技来适应我们?

    或许,后者更能让上述普遍福利提升的设想变为现实。Gartner发布的2018年技术成熟曲线图表明,大众化的人工智能、数字化的生态系统、DIY式的生物破解、透明式的沉浸体验以及无所不在的基础设施,这些明确的进化趋势有望在五到十年内孕育出一批应用前景可观的新技术。

    这个时候,科技公司该做什么?传统企业又能够做什么?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传统企业即将面临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而对于科技企业而言,能够深刻理解传统行业,并带来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工具,而实现这一通路的,还是“专注”。

    作为社会计算力的一位有力供给者,浪潮能够实现服务器全球前三,云服务器全球第一并不是单纯地追求技术极致,还有对传统行业,不同领域的专注。

    比如,迄今为止浪潮在中国创造第一种为政府云计算提供运营服务的模式——政务云,第一个领先的城市级云基础设施——第四代亚洲云数据中心,政府数据开放以来第一个产业应用——健康医疗大数据授权试点,以及中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工程,并引入了云服务、大数据、智慧城市三大运营商概念,将技术发展与城市需求做了创造性组合,诞生了新的社会动能与产业价值。

    不仅如此,面对工业4.0的产业机遇,浪潮提前发力工业互联网,搭建了国内第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基于开源PAAS平台,构建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圈。

    这正如德鲁克所提到的,追求技术极致的产品于服务是一种创新,而深入洞察行业,并随之带来现有产品的全新组合,乃至推动新商业模式出现,也是创新。

    这种专注其实来自于创业初期浪潮基于30年时间对政府、行业、大企业深入多年信息化服务的深入经验,以至于成就了今天浪潮在各类行业发展的“底盘”效应。

    在浪潮内部,事实上不仅是孙丕恕个人,还有其他长期专注于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联合创始人进行产品与服务创新,最终形成了浪潮在众多传统行业全覆盖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

    你会发现,浪潮既为全球最大的拉链制造商、最大的粮库、最悠久的矿山企业服务,也能在金融、电信等行业拥有信息化的话语权,还能深入云贵地区,实现大数据气象,大数据扶贫与远程教育,还能为政府延伸在线公共职能,推出多达60多项的全天候便民服务,覆盖1亿以上的人口。

    从技术的角度看,追求极致带来技术的平台效应,而组合创新,则能够带来更大的市场与生态。

    “只有在一个行业专注地去经营,长期地去耕耘和积累,才能发现你那个行业中的痛点问题是什么,才能够针对这些痛点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德鲁克这样说。

    有媒体总结说,以多年来参与政府、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积累的云、数实践为产业驱动力,浪潮今天持续推动政府数据的共享开放、创新应用,并基于数据将政府、企业、个人充分链接,以创新公共服务为纽带与驱动力,打造覆盖2C、2B、2G的全新三维数据产业价值体系,形成更为紧密的人与数据链接体系。

    而这,正是浪潮长期专注得以看准创新机遇,在产业成熟期不断收获市场份额与地位的结果。

    今天,“专注”再次让浪潮审时度势,在互联网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将政府、企业、个人服务连接得更为紧密的产业前夕,主动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向“云+数”新型互联网企业转型。

    与此同时,浪潮还踏准了全球信息化的这一更大市场浪潮中,并将多年来积累出的智慧城市、智慧企业、智慧教育等成熟解决方案、发展理念,毫不吝惜地与世界各国共享。目前,浪潮在全球业务已拓展至117个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已经覆盖了“一带一路”一半的国家,树立了一批标杆项目,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快速完成与全球经济并轨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身为一家领先的科技企业带头人,似乎孙丕恕率领浪潮只是做了自身领域应该做的一切。但这一进程的伟大之处在于,孙丕恕将德鲁克所说:“关于企业的目的,唯一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以专注创新的方式披上了科技的色彩。

    而这,正是今天许多年轻的科技企业,以及处于迷惑中的传统企业,值得借鉴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