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滨州职业学院:把“鲁彬之”品牌打得更响擦得更亮
  • 滨州职业学院:把“鲁彬之”品牌打得更响擦得更亮

    时间:2019-05-26 09:59:49  来源:齐鲁网  作者:

    齐鲁网5月24日讯 5月12日,由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组织的2019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落下帷幕。在此次活动中,滨州职业学院一支名为“鲁彬之”的团队,又一次扮演了“幕后英雄”的角色。活动周期间,这支团队将全国各地高校活动的材料、信息进行汇总和编辑、发布。这是他们连续第五年完成这一任务,团队的这一服务工作再次赢得教育部的高度评价。

    副省长给“鲁彬之”点过赞

    提到“鲁彬之”这个名字,也许有人感觉陌生,事实上这支团队已经是全国职教界一个响当当的存在——他们先后推出图解作品120余部,主持设计了职业教育活动周的logo及宣传海报,并成为第一家在《中国教育报》开辟专栏的高校团队,在职教界打响了自己的品牌。由该团队独立制作的120余部职教政策文件图解作品,在全国形成了“鲁彬之图解效应”。

    图解制作让职教政策变得简单易懂,让师生家长看得清楚明白,从而让职教政策向下得到更好地落实。“鲁彬之”团队扎根于职教,同时又在职教中成长。团队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形成科学合理的建议,又向上给决策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2016年以来,团队依托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立项的“调研山东(2016)”社会调查资助类项目,通过深入调研全省高职教育和产业发展,全面把握山东高职教育的基础、现状、成绩、不足,认真分析山东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紧密度、支持度,撰写形成了《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研究报告》。

    在《报告》中形成了“推进综合改革,全面放大现代职教‘山东样本’;加强省级统筹,全面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布局;注重因地制宜,促进我省高职教育均衡发展;坚持三大职能,提升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质量;坚持科研服务职能,增强服务贡献能力;坚持人才培养职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建议。

    2017年2月4日,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对该报告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此调研报告调研分析有深度,有很大参考价值。请教育厅牵头会同发改委、编办、人社厅、财政厅等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听取调研情况汇报,深入研究山东省职教深化改革、更好发展的相关问题与对策建议,尤其要想办法加大省级统筹力度,促进省属高校加快分类改革,尽快转型发展,完善山东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使职教发展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相适应”。山东省教育厅邀请省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滨州职业学院关于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研究情况的汇报,采纳了《调研报告》有关建议。

    “鲁彬之”是谁?

    2017年5月23日,《中国教育报》第10版职教周刊新开设了一个名为“之言职语”的专栏,每两周刊登一篇对职业教育观察和思考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署名——“鲁彬之”,它是滨州职业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室的集体笔名。这个笔名除了是山东滨州职业学院的谐音之外,用了“彬彬有礼”的“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寓意为职业教育人不仅要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还要有君子风度和文化素养。

    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最初的定位是进行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团队成员从最初的几人逐步发展到现在的30余人,汇集了学院领导、职教专家、设计人才。既有“老资历”也有刚入职的年轻人,可谓是“老中青”结合碰撞出了激情的火花。团队成员均为兼职,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克服了诸多困难,加班加点,无私奉献,在讲好滨州职教故事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研究。

    让他们在全国一举成名的是,团队于2014年第一时间推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图解作品。又于2015年,在教育部网站和《中国教育报》推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等5部图解作品。时至今日,他们先后推出的120余部图解作品引起了全国职教战线的广泛关注。

    5年来孜孜不倦的探索,让这支团队已经形成“鲁彬之图解效应”——“要想了解全国最新的职业教育政策,大家都会先看看‘鲁彬之’是如何进行图解的。”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光军说。另外,国家、教育部的一些重要文件在出台之前,也会提供给“鲁彬之”团队样本和底稿。团队图解完成后回传给国家、教育部,经过审核后与文件同步发布,让职教政策文件能够被“一图读懂”。

    2015年,首届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筹备期间,团队接到教育部职成司制作活动周LOGO和宣传海报的委托。得到这一重任后,团队高度重视,历时2个月一个凝结着团队集体智慧的作品鲜活出炉——活动周logo以手为造型基础,突出“手”这一主题元素,简洁贴切地勾画出职业教育的可视形象。LOGO在教育部门户网站正式对外发布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时至今日,这一LOGO已经在全国职教周活动沿用了5年,也为“鲁彬之”这一团队品牌吸粉无数。

    与此同时,他们还连续四年担纲全国职教活动周宣传任务,承担全国人大职业教育法实施检查各省(市)职业教育述评,策划“大国名匠”系列宣传,部分研究成果《精彩职教 出彩教师—职教百事通》《将作大匠》《大匠之门》结集出版,再次让“鲁彬之”成为关注的“焦点”。

    2017年《中国教育报》主动提出为“鲁彬之”团队开辟“之言职语”专栏,滨州职业学院也成为第一家在《中国教育报》开设专栏的高职院校。截至目前,已发表文章超过20篇,在全国叫响了“鲁彬之”这一职教研究和宣传品牌。

    如今,“鲁彬之”团队在坚持职教研究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品牌内涵。新学期伊始,滨州职业学院启动了“鲁彬之”学术讲堂和文化沙龙活动,每周举行1次,每学期各9场,先后邀请山东大学教授李剑锋、刘德龙,国家一级作家李登建,泰山文艺奖获得者徐延波,影响山东十大创业先锋周桐等各界“大咖”,与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师生烹制一道文化大餐。

    “学院将大力支持‘鲁彬之’团队的工作,为团队提供更好的办公和研究的场所。通过整合资源、充实队伍和传帮带,使这一品牌的文化真正成为我们滨职人干事创业的精神财富,使这一品牌真正成为我们职教战线一个更加亮丽的品牌。”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光军说。

    附:《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研究报告》建议

    2016年7月27日—9月27日,项目团队根据“调研山东(2016)”社会调查项目《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研究》安排,对全省及17地市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应性调查研究报告》。报告对全省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发展之间的适应性进行全面阐释和分析,提出了以下增强全省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适应性的策略及路径。

    一、推进综合改革,全面放大现代职教“山东样本”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措施“落细落小”。围绕实现职业教育关键领域的再突破,把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落细落小落实,特别是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促进职教与普教及技工教育的左右互通、推进校企合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等方面。

    完善政策执行督查机制,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山东省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方案》等文件,对职业教育开展年度专项督导,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专项督察,强化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同时,建立职业教育督导报告公布制度,真正将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对被督导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省财保障“兜底”。落实生均拨款标准,确保到2017年学院生均拨款达到12000元。增加专项经费投入,设立校企合作专项经费,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加大内涵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增强高职教育的办学基础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高职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先行先试”。从调动企业积极性入手,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双主体育人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和督导评价机制,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开展混合所有制试点。破除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法人产权的制度障碍,吸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或境内外非公有资本等注入有关试点学校及二级学院,以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明确职业院校法人财产权,建立以学院章程为办学基础、与多元化办学产权结构相适应的治理结构。

    二、加强省级统筹,全面优化高职教育结构布局

    实施三项举措,积极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建立全省高校体系,统筹做好全省本科职业教育的布局和规划,推动部分本科院校转型;积极探索部分办学实力强的高职院校举办四年制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探索新建应用技术大学。

    出台四项制度,推动专业主动匹配产业。落实省级层面专业设置预警制度,及时发布动态调整的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建立全省人力资源信息定期发布制度,设置急需专业,控制“过热”专业。完善专业分类拨款制度,对紧缺、过剩等不同类别专业实行差别拨款。探索省财项目导向制度,运用建设项目及其财政经费,优化各院校资金投向。提升山东高职教育服务能力。建立支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省级制度,尽快研制我省校企合作推进办法,健全支持校企合作政策。

    盯紧五类专业,加强专业宏观调控力度。农业类专业要通过减免学费、增加经费补助、设置新型现代农业专业等措施,提高吸引力。要提高传统制造类专业技术含量,面向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发展,设置高档数控机床、物联网、3D打印等方向,促进传统专业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积极设置战略新兴产业类和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专业。

    支持二类院校,补齐高职发展“短板”。一是办学质量和办学条件较差的院校,要推动各地市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帮扶和指导,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基础能力。二是民办职业教育,通过财政奖补、选派公办教师支教、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重点支持,加强和引导民办高职院校规范管理。

    三、激发内部活力,提升高职院校自身发展质量

    把握高职教育的区域性特征。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当地,坚持为区域或者行业企业经济社会服务,主动对接区域行业企业,提高自身适应性。积极提升教师技术研发能力,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工艺改造。面向行业企业,积极承接、开展学历继续教育、技术技能培训、高端研修培训等项目。加强文化传承创新,通过与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合作建立工作室,保护、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确高职教育的开放性需求。必须面向行业、企业及社会,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吸引外部资源投入职业教育,加强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和特色。

    坚持高职教育的适应性要求。必须基于产业发展特点及要求优化院校布局、专业设置、校企合作,提升培养质量、服务能力、办学条件,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