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平原县腰站以“新农人”领跑乡村振兴 以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铸魂”
  • 平原县腰站以“新农人”领跑乡村振兴 以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铸魂”

    时间:2019-10-19 18:39:42  来源:大众网  作者:郭颖如 宋廷娟 吴杰

    当地鼓励种植大户走规模化种植蔬菜道路,取得良好效果,助力农民增收。

    编者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是省委省政府交给德州的重大政治任务。如何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率先突破?是时代考卷,更是政治使命。平原担当新时代使命,勇当探路者,做好答卷人,立足于农业大县这个“最大实际”,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为充分展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平原创新与探索,大众网德州频道特推出“乡村振兴看平原”特别策划,多路记者分赴平原各街道、乡镇基层一线,蹲点采访,围绕“五大振兴”,积极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

    平原县腰站以“新农人”领跑乡村振兴以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铸魂”

    “乡村振兴看平原”系列报道之三

    见习记者郭颖如通讯员宋廷娟吴杰

    土地成方连片,打破了户与户界限的田埂,规模化种植可以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

    9月底,初秋的阳光和煦,山东省平原县腰站镇的田野里,刚刚翻整的土地夹杂着淡淡的泥土芬芳,眼下正是秋菜种植的最佳时节,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透着丰收的希望。

    近年来,山东省平原县腰站镇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用好“土地”资源,做好“土地”文章,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新模式,努力做好培育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工作,趟出一条“规模经营、装备现代、绿色生态、优质高效、三产融合”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时,腰站镇突出文化特色,汇聚文化资源,强力打造文化阵地,努力探索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扎实有效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实现“文化铸魂”。

    土地流转后,既推动了当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又为村民就近就业增收创造了条件

    整“活”土地破解农业增收难题

    “大家伙加把劲,争取今天把这片地干完。”平原县腰站镇锅培口村一片承包地里,几名村民们在地里正忙着整地铺管,安装滴灌和水肥一体化设备,这些设备主要用于培育洋葱幼苗。

    良田在手,收成不愁。刚刚集中了锅培口村200亩耕地的党支部负责人王笃春对此深有体会。“我准备在秋收后,进行二百亩洋葱的订单种植,收购商有技术员全程给咱管理,亩产最低不低于七吨,也就是一万四千斤。根据最低收购保护价3毛5一斤,一亩地保底收入能有两千块钱。”憧憬丰收,锅培口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笃春笑逐颜开。

    大众网记者采访王笃春时,发现他是锅培口村公认的“能人”。2015年,他带头成立了平原县泽丰粮棉种植合作社,免费提供代存代销服务,避开卖粮高峰期,与用粮企业达成协议,使粮价每公斤提高0.2元左右,每亩地增加收入200余元。带动周边粮食运输200余户,户均增收5万余元,活跃了当地经济。

    近年来,锅培口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打破“一家一户”种植界限,以农民增收为目的,采用“反包到户”蔬菜经营模式,用1000元每亩承包价统一流转土地,进行统一的规划布局,再承包给愿意种植蔬菜的农户。王笃春抓住机遇,探索以“互联网+农业+公司”为模式的“订单农业”,带头承包了村里集中的200多亩土地,一改传统小麦玉米轮作的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地引进优质蔬菜良种,规模化种植优质蔬菜,发展高效订单农业。

    王笃春有眼光,更有担当。为了服务党支部领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及周边土地承包大户,2018年,王笃春又成立了“泽丰为农服务中心”,主要对接大型龙头企业、农业科研单位,为党支部领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土地托管服务,同时联合种粮大户,发展“订单农业”。为他们提供产前农资统供,产中保姆式服务,产后粮食烘干、贮存、销售全程服务,从而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资成本、提高销售收益,使百姓利益达到最大化。目前,中心共托管土地2万余亩,逐步扩大糯玉米订单种植1万余亩,年粮食吞吐量达20万吨。

    “锅培口村有不少村民种植蔬菜,但村里土地零散、不易协调,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仅凭传统种植模式很难增加收入。只有做活土地文章,农业增收才有保障。”平原县腰站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夏天告诉记者,通过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原先零星分散的小块农田、边边角角的闲散土地,变成路相通、渠相连的标准化“大田”,再利用反包到户的这种模式,承包给有能力的种植大户,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土地的产出率提高到最大化。

    乡村振兴,农民是最终“受益者”。土地上的变化,乡亲们看在眼里,动在心头,干在手上。越来越多的农民切实感受土地流转所带来的实惠,主动参与到土地流转的进程中,实现由过去的“劝我流转”到现在的“我要流转”的转变,村民就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但村民们的收入不减反增。

    “原来辛苦一年一亩地也挣不几个钱,现在流转出去了,不仅有流转费,还能干点别的挣钱。”一名正在地里忙碌的锅培口村村民说,对于他们来说,承包费提高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承包大户放手干,把特色农业经营得红红火火;土地被承包后的剩余劳动力,不但可以到承包地务工挣钱,还可以进城打工……总之,村里没有闲着的人,凡是愿意干活的,都能找到挣钱的路子,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腰站镇因地制宜,为“新农人”创造更加优良的创业环境,为带动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培育“土专家”为乡村振兴锻造“生力军”

    乡村要振兴,必须有能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破解人才瓶颈,乡村发展才会更加生机勃勃。

    如何打破村庄界限,吸引全镇有种植意愿的农户集中到一起,相互交流学习种植技术,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从而带动全镇的农业生产?

    为了给乡土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平原县腰站镇还是做活做深做好土地“文章”,在西咸村整合300亩耕地,以3亩为一块,打造“我有三亩园”绿色蔬菜产业经营示范园区项目,并成立合作社,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承包村民土地,再将土地反包给蔬菜种植户,每亩收取700元费用,由镇政府每亩补贴300元,通过一系列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批心怀乡愁和创业热忱的“新农人”正不断涌现,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诸多领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不竭动力。

    “‘我有三亩园’项目采用扎口式服务,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订单销售。为农服务公司和合作社根据市场需要提出种养蔬菜品种和标准,农户依据种植标准来进行生产。”平原县腰站镇党委书记赵峰介绍说,通过该项目可以解决小农户如何应对大市场的问题,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集中种植,适度规模生产,能做到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收益降低种植风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另外,平原县腰站镇坚持“党建引领、规范运行、助推发展”,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实体化途径。在今年成立了16个村级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集中8000余亩土地,探索实施二次发包型、土地入股型、土地集约型等多种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最大限度释放土地潜力、提升亩均效益。为了防范风险,腰站镇还指导各合作社建立了风险基金机制,留出部分收益保底,以保障即使在受灾、市场变动的年份,也能通过基金预险保障农户经营户的权益,从而使合作社继续平稳运营。

    “我们以人均亩均3000至5000元为目标,促集体、合作社、农民三增收。打造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的“一条龙”产业链,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模式,聚集生产要素和人气,增强聚集和辐射能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赵峰说,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腰站镇围绕土地做文章,将土地用好用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壮大农村建设生力军,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为全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平原县腰站镇党委书记赵峰(中)在腰站镇文化站民俗文化展览馆调研。

    深耕厚植传统文化为振兴乡村备足“精神食粮”

    乡村振兴,除了物质生活的优渥,还有精神文化的繁盛。

    腰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千年驿站,古槐之乡、文化名镇”的美誉,汉代县古城曾置于此。

    如今,面对乡村振兴新形势,平原县腰站镇又如何将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更好的转变为乡村振兴发展中实实在在的效益?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平原县腰站镇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深入挖掘全镇文化资源,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传统文化服务体系,以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与传统文化相关活动,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不断探索文化产业发展道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咱腰站镇涌现出了很多具有民间特色的文化艺人,这是孕育在乡村的一座座厚重的文化富矿,亟待进一步加强保护传承利用。咱给他们每人提供了一间工作室,让他们更好的展示和创作自己的作品,为咱以后文化传承打好基础。”腰站镇文化站长姚磊说,为了让民间文化瑰宝获得传承和发展,把“指尖技艺”变为“指尖经济”,腰站镇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为乡村文化人才搭建平台,重点保护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同时,完善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配套设施,为文体活动开展提供了平台,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

    在政策支持下,民间文化艺术不仅成为腰站镇的符号,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乡风文明建设的金钥匙,正逐步转变为乡村振兴发展实实在在的动力。

    农民剪纸艺人寇宝领在腰站镇中心小学开设公益剪纸课堂。

    在平原县腰站镇,每个人都自觉承担着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任。小白村村民寇宝领率先将当地民间剪纸文化推向市场,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剪纸。今年,腰站镇小学增设了剪纸、铅笔画等传统文化艺术课程,寇宝领又担任起老师的角色。

    “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剪纸,热爱剪纸,开了这种公益剪纸课堂。通过剪纸,自己学的一点技艺,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成大师,但是他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这个剪纸,知道中国有这个剪纸。”腰站镇剪纸艺人寇宝领说。

    正是因为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牛斗虎舞、剪纸、秸秆画等一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腰站镇成功入选第五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今年,我们将利用文化活跃的优势,把腰站的文化亮点有机整合起来,积极培养文化工作者和文化传人。使文化促经济,打造文化村、文化街及文化小镇。”赵峰说,今年下半年,腰站镇将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中心,推动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使腰站镇成为全县文化振兴的一面旗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