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复工复产山东行动:防控复工两不误 人勤春早生产忙
  • 复工复产山东行动:防控复工两不误 人勤春早生产忙

    时间:2020-03-14 18:10:15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编者按

    疫情发生以来,山东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差异化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支持各行各业有序复工复产。当前,全省呈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邹平市、青州市、昌乐县的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蹲点调研,“零距离”体验、观察山东省推动复工复产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

    “中国铝谷”复工复产见闻录

    复工复产后,万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有序生产(记者 李剑桥 报道)

    邹平在过关,邹平在迎考。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让每一个日子都像在战斗……

    据滨州市卫健委3月13日通告,截至3月13日12时,滨州市累计确诊病例15例,已全部治愈出院。其中,邹平市7例,是该市确诊病例最多的县市。“中国铝谷”邹平市又是滨州的经济重镇,有“三多”——企业多、外来务工者多、流动人口多。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这场大战,赢得这次大考?记者日前深入邹平蹲点,一探究竟。

    凌晨3点的邹平大集

    论防控任务繁重,莫过于邹平大集批发市场(当地人习惯称邹平大集)。它是全市人民的菜篮子,担负着全市城乡农副产品供应的任务,不能关停,防控工作量可想而知。

    2月28日凌晨3点,邹平大集,小雨加小雪,空气湿冷,停在路旁的汽车上已经积下了薄薄的一层雪。市场内外已人头攒动,运送蔬菜的货车、三轮车、手推车进进出出,络绎不绝。大门口,邹平市市场监管局黛溪市场监管所和市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查车、测温、登记。一个大音箱循环播放防疫注意事项。

    入口处贴着两个大大的邹平健康码,十分显眼。中青年大多扫码,部分老年人、妇女不会用,采取手工登记的方式。

    “测体温正常就可以进场。”邹平大集批发市场管理员王涛说,“这里往常每天有3000余人进场交易,大小货车近千辆。受疫情影响,这些天人和车都相对少了,但每天仍有2000人以上。”

    “邹平大集批发市场有店铺110家,蔬菜日交易量约260吨,现在开业的大多是蔬菜水果业户。蔬菜大多来自附近章丘、寿光、张店批发市场,是邹平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黛溪市场监管所所长郝向东介绍。

    每天凌晨2点多,从第一辆车进场开始,黛溪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便来到这里,督导防疫。

    “这几天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批发商户和采购商比前期明显多了,经营业户已到50多户。”黛溪市场监管所副所长石军宝说。

    记者测过体温,扫码走进市场,看到买卖双方都戴着口罩穿梭忙碌,三轮送货车从身边鱼贯而过。

    商户孙学兵的店铺里,甘蓝、西红柿、白菜、豆角等各类菜蔬摆满了门口。“这是今天凌晨从张店市场拉过来的,10余种家常菜基本上都有。”他说。

    在旁边的一车韭菜前,记者碰见黄山街道见埠村来帮村民买菜的王书中。因为黄山街道有确诊病例,辖区内所有社区(村居),对进出车辆和个人实行严格管控,居民还不能随意出入。

    村民昨晚网上预约,村里安排统一采购,回去以后分装成袋送货上门。见埠村800余户2800多人,是个大村,“代购员”任务很重。王书中手里的采购单上写着:白菜670斤、圆葱400斤、萝卜500斤、韭菜170斤……

    市场里,记者见到了身穿便服的邹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曹慎清。“蔬菜市场一直是防控的重点,隔几天我就要来看看,不穿工作服,就站在门口一侧,看看他们的防控措施到位了没有。”曹慎清告诉记者,当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企业、服务业、农业陆续复工复产,人流、物流、车流增加,防控的压力更大了。

    6点过后,交易高峰过去,人车渐渐稀少,市场逐渐安静下来,清洁工们开始清扫、消毒。

    火力全开的产业园区

    3月2日,新永德新材料公司领走了邹平市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办公室预备的最后一组1000个口罩。至此,园区为企业复工储备的9000个口罩及84消毒液、酒精全部分发到位,园区内26家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邹平市是全球最大的铝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铝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产业链最完整的聚集区之一,分布着大小60多家涉铝企业。

    2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邹平市长山镇的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园区是滨州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的高端铝产业重要承载点,产品涉及铝型材、幕墙板、铝模板、家具型材、电力电缆等多个领域。园区职工3000余人,其中邹平市外职工1200余人。

    物流车辆进入园区需过“三道关”。

    物流车辆进入园区前,企业需向园区疫情防控指挥小组报备驾驶员健康状况、车辆行驶轨迹。这是“第一关”。

    到达园区门口,驾驶员要测量体温,通过扫描园区门口的“邹平疫情追溯系统”二维码进行个人信息和身体状况登记。经过细致的消杀后,方可进入园区,过程中驾驶员不下车。这是“第二关”。

    进入园区,企业划定了专门的装卸货区域和驾驶员活动区域,装卸货由企业负责,没特殊情况,驾驶员不能下车,绝对不能走出划定区域。驾驶员确需下车或者等待时间过长需要就餐的,由企业专人负责保障。这是“第三关”。

    万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是产业园两家春节未停产的企业之一。“物流通畅后好多了,公司每天的运输车辆就有30辆,都是外地的。”公司负责人说,“严格执行‘三道关’,司机信息的填写由办公室人员负责,避免交叉感染。考虑细了,每天上班的员工心里也踏实。”

    下午2时,记者在园区门口发现,上班的职工出示园区统一办理的通行证之后,经过测量体温,即可进入园区,不需排队登记。“这样就避免了员工在门口聚集。员工进入各自企业,再由企业进行完整信息登记或者扫码,这样也压实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淑伟告诉记者。

    走进另一家春节没停产的新三元铝材有限公司,正值员工下班时间。只见每个员工戴着配发的N95口罩,排着队,经过测温,扫完二维码便通过消毒房后离开了公司。“我们员工在平时工作时就需要佩戴N95口罩,所以储备比较充足,当地政府防控专班也帮我们采购了一批,目前的储备能用到3月底。”公司经理张超说。

    新三元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易开盖拉环材和盖材的企业,在职员工113人,邹平市外员工30人。复工后,从外地回来的员工均进行了14天的隔离。

    “为了避免聚集,员工宿舍由原来的每间4人调整成每间2人,职工就餐实行单人单桌分餐制,每15分钟一批错峰就餐。”张超介绍。

    逐渐回归的生产场景

    3月1日6点半,邹平市九户镇开元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门卫一早就将预备好的出入登记本、测温仪放在桌前,等待职工到来。而在20米外的职工宿舍区,带班班长们正忙着在职工用餐完毕后清点人数,召开班前会交代每日必不可少的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事宜。

    这天是开元公司复工的第21天,其中一个车间已经恢复了正常生产,310名员工也回来了大半,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中,熟悉的生产生活场景在慢慢回归。

    记者来到生产区。一车间,严格的消杀措施之下,工人正在熟练地向机器投放生产原料。二车间则少了机器的嗡鸣声,工人们正忙着为环保设备更换铁皮等防护材料,过两天设备检修工作完成后,最后一批工人也将陆续复工,全面恢复企业生产。

    车间忙碌时,邹平高铁站外,两辆商务车已经等候多时。从西安返回的开元职工霍庆新出站后,在接送人员的协同下,自己单独开着备好的车前往企业设置的隔离区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隔离室内生活物资齐全,工作人员随叫随到。

    灯光照亮了开元公司大门。晚上10点,三班倒员工经过严格的测温扫码之后,开始了一夜的忙碌。

    夜深了,但还有许多人在守护平安。九户镇不仅成立了企业服务专班,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复工审批手续,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建立了微信联系群随时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还启用了夜查制度。每到深夜,九户镇防控督导组的工作人员都会来到企业,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疫情发生以来,邹平市委书记皮台田不断把邹平防疫信息发给记者,其中一条微信他说道:“越是逆流而上,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念,确保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双胜利!”

    瓜苗栽下去,机床开起来

    不误农时,抢抓生产,昌乐县五图街道韩信村刘冬霞在大棚中忙碌。(记者 都镇强 报道)

    忙忙碌碌的车间,绿意盎然的大棚,“挥汗”忙活的人们,这是3月3日,记者在潍坊青州市弥河镇的山东金利特桥箱有限公司、昌乐县五图街道韩信社区蹲点采访时的见闻。从大家专注工作的表情中,记者看到对战胜疫情的满满信心,感受到生产生活加快走上正轨的热度。

    干部包靠企业,打通复产堵点

    “先测个体温,再登记一下。”3月3日中午,在位于青州市弥河镇的山东金利特桥箱有限公司,生产副总郭海波将记者领进了厂区。

    记者来到该企业时,正赶上员工午餐时间。为减少人群聚集,这家企业暂停食堂堂食,允许员工中午回家吃饭,或带饭在车间就餐。到企业生产车间一转,只见不少员工在各自工位上就餐。“每天都对车间消毒,同时督促员工做好自身防护。”郭海波说。

    按往年惯例,金利特桥箱要在正月初七(1月31日)恢复生产。但受疫情影响,复工时间只能推后。2月9日,金利特桥箱通过网上提出复工申请,弥河镇次日就派出工作人员赶到企业核查复工事宜。

    “我当天主要对企业的复工、防疫、人员等方案进行了现场核查。在企业整改合格后,当天就复工了。这些日子,几乎每天都要来一趟,变检查为服务,主动帮着企业解难题。”包靠金利特桥箱的弥河镇纪委书记李晓强告诉记者,在镇上积极协调下,企业复工时就解决了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

    伴随企业复工,订单逐渐增加,人手又出现不足。原来,这家企业员工多来自青州本地或周边县市区。受疫情防控影响,不少职工所在的社区采取封闭式管理,导致有的员工出不来或回不去。在当地政府协调下,金利特桥箱紧急为在青州市的员工开具了复工证明,让企业员工能够“出得了村,回得去家”。

    随着下游复工企业的增多,企业的订单从最初的一天出厂不到100台增加到了如今的200多台。“往年,年后是企业最忙的时间,日均出厂在300台左右。随着订单的增多,企业的生产节奏也在恢复。”郭海波告诉记者,除人工问题,企业还面临零部件短缺的问题。

    复工之初,金利特桥箱的零部件库存并不多,铸造件尤为紧缺。由于为该企业配套的多为小微企业,年后也都处在停工状态。“为不让铸造件等零部件‘堵路’,在镇上的协调下,同处一镇的一家配套企业复工,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郭海波告诉记者,随着复工复产节奏的加快,上游20余家配套企业基本已经复工,能够满足企业日常生产需要。

    “防控生产两不误,开春生活有奔头。”郭海波笑着说。不仅仅是金利特桥箱,记者从青州市获悉,随着疫情形势发展,该市坚持“两手抓”,成立15个工作专班,全力抢进度、赶时间、补损失。在服务企业方面,制定实施企业复工生产18条,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分级分类推进复工复产。目前,全市345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复工。

    成立生产互助队,不误农时瓜苗旺

    3月3日16时许,记者从青州市赶到昌乐县五图街道韩信社区。在通往韩信社区的一条南北路上,依然有村民志愿者在值守,在与社区联系好并作了登记后,记者的车辆顺利通过。

    “除农业生产,咱村百姓很自觉,大街上也不聚堆。”见到韩信社区主任薛晓军时,他正在与韩信村村民商量春耕的事宜。

    韩信村有1500余亩地、800多个大棚,以种植大棚西瓜、甜瓜为主。往年一进入正月,村民们就忙活起来了:移栽瓜苗、放风、浇地……

    “瓜农移栽瓜苗一般需要从劳务市场雇个帮手,但当时正是疫情防控最紧的时候,不方便从外面雇人干活。”薛晓军说。于是,每个村组建了30人左右的生产互助队,村民之间互相帮助忙生产。

    在韩信村村西的一处大棚内,由于大棚内温度高,弯着身子忙活的村民刘冬霞已是热得一身大汗。“忙活半个小时了,要把这六垄瓜苗上方的薄膜一一收回原位。”穿着单衣的刘冬霞告诉记者,每天早上8点,她与丈夫就分头到自家的6个大棚里干活,早上要将覆盖在瓜苗上方的两层薄膜扯下来放风,下午则要一一再收回到原位。

    放风的活,刘冬霞两口子一天累点也能干完。不过,移栽瓜苗前,刘冬霞和丈夫却犯了愁,6个大棚不是轻快活,需要蹲着栽苗,费时费力。“正在发愁时,村里的大喇叭吆喝要成立生产互助队,俺对象也报了名。在俺家移栽苗之前,俺就在群里说正月初七要栽苗,队员刘义昌就来帮了忙。”刘冬霞说,生产互助队也让各家省了一笔雇人的费用。

    据了解,为不误农时,昌乐县积极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持续做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确保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夕阳西下,温暖如春的大棚内,西瓜苗已经冒出了淡黄色的小花。棚外,连片大棚在阳光下也格外“耀眼”。再过一周,这些大棚内的瓜苗将进入到授粉环节。“眼下长势不错,希望有个好收成。到时,欢迎来吃瓜。”离开时,刘冬霞抹了抹脸上的汗珠对记者发出邀请。(李剑桥 杨国胜 都镇强)(完)

    [责任编辑:杨凡、武云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