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我向两会说句话|青岛如何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拆门槛筑金巢
  • 我向两会说句话|青岛如何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拆门槛筑金巢

    时间:2020-05-18 19:24:53  来源:信网  作者:

    原标题:我向两会说句话|青岛如何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拆门槛筑金巢

    半岛记者 王好

    “真心希望人才政策不要流于表面,希望青岛能让人才感受到诚意。”近日,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山东人拨打青岛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言的通话录音在社交平台流传,进而引发热议。通话中,她建议青岛在降低人才落户、领取安家费等门槛的同时,创造更加适宜人才落地生根的政务服务环境,筑牢青岛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基石。而在半岛客户端“我向两会说句话 2020青岛市民建言征集”活动中,青岛如何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也是青岛网友关注的一个重点。

    在深圳的山东人给青岛建言引热议

    张女士是山东人,目前在深圳从事互联网游戏行业,新闻专业出身的她同时还是一位自媒体从业者。青岛是她一直都非常向往和关注的城市,青岛的人才引进也是十分关注的话题。

    “最近有读者给我留言,吐槽在青岛落户的各种经历,比如人才落户办理流程繁琐、政策执行不下去,大学生落户遭遇刁难等等。”5月14日,张女士在其公众号的推文中发布了一段致电青岛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通话录音,引发不少网友关注。通话中她透露,有一位男博士生给她留言说,自己和硕士毕业的女友想要在青岛落户就业,却发现青岛对于青年人才安家费的相关政策中有“首次就业”的申领条件,这让他们有些迷惑,“如果一个博士学历的人才要求落户,但是之前在其他城市工作过,难道就不给安家费了吗?”

    该话题引来众多网友留言评论。为了弄清相关政策现状,半岛记者进行了进一步核实。

    据青岛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2019年6月6日发布的《关于青年人才在青创新创业一次性安家费申领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一次性安家费的申领条件为2018年6月6日及以后,在青岛行政辖区内初次就业或创业,并在青岛行政辖区内购买首套商品住房的国内普通高校统招全日制研究生、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回国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年龄40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年龄35周岁以下(以申报时实际年龄为准),具有本市户籍,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累计满12个月。

    如何界定“初次就业”?记者随后从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申报人员在2018年6月6日以前,在青岛行政辖区内没有就业状态、社保缴纳记录,工商部门没有以申报人员为法人的注册企业记录。也就是说,初次就业仅指的是在青岛境内,即便此前在其他地方工作过,也不影响申领,这也是避免在同一个城市重复申领补贴的必要举措。

    好政策如何带来好效果

    尽管张女士反映的问题仍待进一步落实,但不可否认,关于青岛招才引智的话题一直是市民网友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城市最大的动能,是城市发展最深厚的底蕴。可以说在“学深圳赶深圳”的征途中,视人才为第一资源的青岛,在“招才引智”攻坚战中一直在持续发力。即便是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引才政策也是接连出台。

    今年2月,青岛提出2020年全市要建设和筹集人才住房不少于10万套。2月20日发布的《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促进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实施意见》中,青岛再次升级人才政策,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已落户的可享受本市购房、申请人才公寓等政策。3月,青岛进一步明确将“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范围扩大到国内(境)外毕业学年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可在线进行学籍确认,落户资格审核实现“秒批”。

    “青岛目前的人才引进政策可以说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具体落地办理过程中的细节还需要打磨。”青岛市政协委员、青记智库创始人李杨认为,这也是出现一些留青人才申报享受相关政策过程中体验不佳的原因所在。接下来政府相关部门应倾注更多注意力,让好政策有更好的体验。

    相比服务细节,李杨认为,找准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配套或许是青岛引才方面更为迫切的现实问题。“筑巢才能引凤,人才和产业是不可分割的。”他建议,应围绕产业做文章,大力吸引头部企业的研发中心等重点核心部门落户青岛,从而产生聚集效应,这对于后续人才的持续引流以及上下游产业的延申意义重大。

    引才留才需政府企业合力

    “人才引进来主要依赖政策,人才留得住更多是靠企业。”对于如何让人才留在青岛,青岛市人大代表、上海锦天城(青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冰现身说法。

    她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行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以前律师入职门槛高,同时流动性也比较高,所里培养起来的律师,经常会选择跳槽,或者在自己积累了一定资源后选择单干。”杨冰说,频繁的人员进出不利于团队稳定,同时也消耗了事务所的资源和人才培养成本。究其原因,新人律师入职后没有归属感,全凭自己单打独斗,同时个人成长与律所发展之间的共生纽带不强,是主要因素。“两年前我们制定了授薪制度,也就是一种激励制度。所里对于入职律师提供培训,帮助提升业务技能,同时将律师的收入与业务能力挂钩,不论资排辈,注重业务能力,达到考核标准即可晋升为授薪律师、授薪合伙人,获得更高的回报。”杨冰告诉半岛记者,如今在青岛,不少企业用才留才观念在慢慢转变,特别是一些技术革新型创业企业,已经意识到通过激励机制与人才建立共生关系,从而留住人才的重要性,“我们有一些顾问企业会主动邀请我们帮助规划股权激励机制方案。”但相较于浙江、福建、江苏等地仍有差距,一些粗放型企业雇主仍然会受到传统资方观念的影响。

    她建议,改变企业的用材观念,应该像“喝酒不开车”等交通法规一样,通过政府、行业协会、媒体等社会各个层面持续倡导宣传,让企业摒弃以往通过设置离职门槛、劳动纠纷诉讼方式“强留”人才的做法,转而通过激励机制等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式与人才一道干事,让选择来到青岛的人才有更强的内生动力。

    市民网友建言 青岛如何引人留人

    在半岛新闻客户端“我向两会说句话 2020青岛市民建言”板块,这一话题也是网友留言的重点之一。

    网友“爱琴海”:青岛应该在项目引进中避免大而全、贪多嚼不烂,瞄准真正“自带干货”的企业核心部门和项目团队。比如尽量引进研发中心,这往往是一家企业的核心,能带来富集的资源和高端人才,进而引发鲇鱼效应,对于本地同行业的带动意义不可小觑。即便哪怕一年就那么几个也好,一定要扎扎实实,慢慢会形成规模效应。

    网友“大林林”:人才引进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推进需要时间和耐心,任何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希望青岛抓住机会,也希望每一位身在这座城市人的人加油努力,锁定目标坚定前行。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相信青岛终会成为人才安家乐业的理想之城。

    网友李先生:青岛想要留住人才,必须摒弃官本位思想,以及个别人员浮躁而形式化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虚心向其他城市取经补短,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同时发挥山东人踏实肯干的认真劲头,让来青人才感受到温暖,从而产生为这座城市和自己奋斗打拼的成就感。

    网友“张建青”:一个城市能否吸引人才,并且最终让人才创造价值、实现自我、扎根城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固然重要,但人才引进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单单是政府的事儿,市场营商环境、市民素质、城市文化氛围等等因素同样重要,需要协同发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