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无G老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助老也要跟上时代潮流
  • “无G老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助老也要跟上时代潮流

    时间:2020-10-22 20:34:44  来源:信网  作者:

    原标题:请拿起手机多教教“无G老人”

    近期,“抱歉我没带着实体钱”冲上热搜微博话题,话题下还有很多网民进行着讨论,数字生活成为趋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共鸣和无尽的想象,而不少网友在分享自己的经历之余,也将目光对准了那些仍处于“无G时代”的老年人。

    数字生活的“无G老人”

    在社交平台上,多名网友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移动支付盛行下“摆摊老人”这一群体所处的窘境——他们有的只会简单操作,有的是子女帮忙注册开通了账号,还有一些老人则是直接使用子女甚至孙子孙女的收款二维码。

    有网友表示,最后一种情况比较常见,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老人使用子女收款码虽然省心,但也不是所有的子女都会将收入钱款交还老人,部分老人也不好意思开口向孩子要钱。另一方面,老人不懂移动交易规则,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0月20日,记者来到南京路附近探访,在一个日用杂货摊,一对老年夫妇正在码放商品,据他们介绍,支付宝是女儿帮忙申请注册的,并且绑定了他们常用的银行卡,平日里查看账单可以自己操作,但其他功能操作需要女儿协助。

    不远处,正在摆摊售卖苹果的杨大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电子秤的旁边还摆放着两个收款二维码和一个小音响。“俺今年73岁了,智能手机不会用,也不懂咋用手机收钱。”杨大爷告诉记者,收款码是儿子的,顾客扫码支付成功后小音箱会有播报,这样他就知道收到钱了,有些热心顾客还会将支付页面展示给他看。

    “俺老家是莒县的,家里种了300棵苹果树,结果子了就从家里拉来卖一卖。”因为不是长期摆摊,平日里一家人也生活在一起,所以杨大爷对钱在谁手里并不在意。在谈及为何不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时,杨大爷笑着说:“孩子工作忙,没时间教,再加上俺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老人机也只会接接电话,更别说这种智能手机了。”

    “摆摊老人”群体具有经常暴露于市井生活的特殊性,因而比较容易被社会关注,而在其背后,还有着更大体量的“无G老人”群体,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可能就成为他们通往数字智慧生活路上的难以跨越的鸿沟。

    老龄化下的“数字鸿沟”

    随后,记者又来到浮山所农贸市场,在现场,几乎每个摊位都在醒目位置摆放了收款二维码,而前来购物的很多老年人还是习惯使用现金支付。

    “老了老了,跟不上潮流了!”一位满头白发的大姨一边从钱包里掏现金,一边跟摊位老板打趣道。据商户介绍,虽然现在大部分顾客都使用扫码支付,但自己也会准备一些现金,方便给老年人找零。

    在市北区宝应路桥底市场,前来购买熟食、蔬菜的市民络绎不绝,附近居民吕阿姨告诉记者,她现在购物仍是使用现金支付,移动支付不会用,“我也曾参加过社区组织开展的相关学习活动,但最后自己只学会了短信、微信、抖音等简单的常用软件。”

    已经在青参加工作两年的严先生表示,因为现在不能经常回家,所以平时与家人使用最多的就是视频通话,“父母的手机是我挑选购买的,使用方法也是我回家的时候手把手教学,他们今年五十多岁,记性还不错,有时也能进行网购。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这种新事物确实很难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家里的智能电视功能多,怕他们误触,就没有接入网络。”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2%,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为10.3%,虽相较前一次统计老年网民群体比例有所上升,但结合人口比例推算,仍有数以亿计的老年人没能赶上信息化快车。此外,《青岛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十三五”末,预计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将超过185万,占总人口的23%以上,站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关口,人口老龄化也将给智慧生活的普及带来新的挑战。

    如今,数字、科技、智能等领域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等层出不穷,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那么横在中青年人和老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可能会越来越大。

    助老也要跟上时代潮流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类“5G+”智慧应用表现亮眼,出行、办公、购物、医疗,甚至乘坐电梯都有了更多科技元素。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些小区,居民可以选择刷卡、输密码、按指纹、刷脸等多种方式进出小区,方便快捷。而恰恰是这种越来越接地气的数字生活让一些老年人犯了难。

    10月21日,记者在八大湖公园看到有很多老人在健身娱乐,社区居民乔大爷和戚大妈正在长椅上晒太阳聊家常。“我今年80岁了,身体还算硬朗,能自己出来走走,活动活动。”乔大爷表示,因为年纪大了不敢出远门,平日里,他的活动范围和生活圈子很小,除了在公园坐坐,也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家里的电视还是老式的,智能电视不会用,子女说的那些功能听都听不懂,没让他们买。”据85岁高龄的戚大妈介绍,她会使用老人机,曾经也想跟孩子学学智能手机怎么用,奈何记忆力确实不如从前,只能是“有心无力”。

    今年10月是我国第11个“敬老月”,启动“智慧助老”专项行动成为“敬老月”主题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走访过程中,宁夏路街道宁夏路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社区定期组织开展过一些智能手机的培训活动,反响不错,但由于目前仍处于疫情防控阶段,为了避免人员聚集,暂时还没有相关活动安排,后续会根据实际情况开设课程。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且在社工领域工作多年的朱女士表示,引导老年人走入数字智慧生活是一种趋势,这不仅能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便捷的现代服务,提高生活质量,也能帮助老年人树立自信,与子女产生更多的话题交流。需要注意的是,在“反哺式”助老工作开展时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根据群体与诉求的不同,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研发企业则要增强产品的信息安全性、操作简约性,方便老年人使用。

    当下,“扫码关注”“网上预约”“在线下单”等便捷操作虽加快了生活节奏,但记者在岛城探访时发现,大部分医院、公共交通、生活服务等场所仍保留着人工通道,为科技发展速度默默注入着群体关怀温度,这种“等”其实也是一种“帮”。

    总之,帮助老年人从数字“绝缘”到数字“结缘”是一项需要多方合力开展的工作,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这个重阳节,你可以放下手机多陪陪老人,也可以拿起手机多教教老人,“智慧”不就是用来服务美好生活的吗?

    文/图 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宝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